歷史辯誤:陳圓圓出家為尼終其餘生,其實只是藝術虛構

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必然要涉及吴三桂。而研究吴三桂,必然又避不开陈圆圆。陈圆圆出身于“妓”,又是当时“秦淮八艳”之一,不少文学作品对她的身世、经历以及最终的归宿做过多种描述,自然也附会出许多风流艳事。其中,有真,有假,很难分辨。

明末清的诗人吴梅村有一首七言歌行《圆圆曲》。诗中描述了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的过往,同时也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因为吴梅村本人为明朝的榜眼,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所以才写了这篇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正因如此,其真实性也有待考量。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陈圆圆为吴三桂的小妾,但是与李自成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阿珂——后来,阿珂成为韦小宝的老婆之一……

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或是戏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艺术,是允许虚构的。然而要真正了解陈圆圆,还要从历史的角度还其本来面目。历史上的陈圆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圆圆是其小字。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父亲叫陈货郎。因家境贫寒,大约在明崇祯十一年左右,她流落至苏州为妓。

需要明确的是,古代的“娼”与“妓”并非是一回事。娼,是指那些靠出卖身体来赚钱生活,自身没有才艺的女子,交易对象多为社会底层人;妓,是指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一定的专门技能,比如会琴棋书画,或者会吟诵唱和,专门服务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的女子。

妓比娼的地位要高。我们熟知的“秦淮八艳”,均为妓,而非普通的娼。陈圆圆在苏州为妓时,曾演弋腔《红梅记》、《西厢记》等,在苏州戏场红极一时(弋腔也叫弋阳腔,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声腔)。

当时苏州风俗奢靡,盛行女戏,而每个戏班都要依靠一位地方豪绅赞助。这些豪绅,也可以看作是戏班的赞助商,他们花钱养戏班的同时也借此以“狎妓”相竞,相互攀比。陈圆圆由于色艺兼优,很快就陷于这种被狎争夺之中。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古代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教育下,多数女子都是文盲,不解诗情画意,既不能歌也不能赋。即便是大户人家的女子,也不得有太多学问,不然有碍于道德。所以,对于那时的文人来讲,从古代良家女孩中找个有文化的“女青年”,概率如同大海捞针。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为了迎合文人与士绅阶层,青楼的女子们不仅要具备绝代的容貌,还要有旷世的才艺。琴棋书画,堪称样样精通,能唱会跳,能词能赋。这些“妓女”满足文人雅士生理层面需求的意义只是表层,更多的是满足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情愫。这种与肉欲相伴生却又超越肉欲的情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文人“狎妓”。

狎妓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古代妓女中有很多才华出众的,如苏小小、李师师、柳如是等。她们无不是具备倾国倾城的容貌,又有让人欣羡的才华。“狎妓”起源于何时,不可考。早在唐朝时,就已成风。唐代开放,文人们常以狎妓为荣,以风流自许。杜牧曾以“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感到自豪;再比如我们现在形容美女有“樱桃小口”和“小蛮腰”一说,此说出自白居易的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诗中的樊素和小蛮,就是杭州不旮出名的舞妓。所以在古代,追求风流的“狎妓”就已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是文人显示个人才学、魅力和风度的一种手段。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陈圆圆是如何从苏州到了北京?有人说,是崇祯帝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到苏州营葬时买来的;有人说,是崇祯帝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从南京买来的。实际情况是,崇祯十五年春四月,田弘遇的女婿锦衣卫汪起先到了苏州,他在戏院看到了陈圆圆,羡其美貌,半买半抢来的。

当时,陈圆圆正与乡绅周玉莎相狎,惊闻陈圆圆被抢后,愤愤不平,同好友宋某纠集无赖数百人又将陈圆圆从汪处抢了回来。宋某的父亲曾在朝中为官,知道汪起先的背景不简单,不可冒犯,于是便亲自到汪启先处赔罪,又将陈圆圆送回汪启仙处,此事在苏州曾引起了一场巨大风波。

汪启先本来是想把陈圆圆据为己有的,但因为之前曾得罪了老丈人田弘遇,想来想去,最后将陈圆圆带回北京,献给了老丈人以赔罪。田弘遇平时素喜欢收集歌舞名妓,目的是用这些美色交结权贵。

田贵妃死于崇祯十五年七月。所以有的记载说,田弘遇留下陈圆圆是为了进献崇祯帝以邀宠。其实也并不确切,因为田弘遇留下陈圆圆这件事在田贵妃死前。田贵妃死后,田弘遇感到自己失势,而且也年老多病,就将陈圆圆进献给了吴三桂。崇祯十六年十一月,田弘遇就死了。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陈圆圆在北京为田府歌妓,名闻遐迩。田弘遇刚死不久,李自然的农民军就打进了北京。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占了田弘遇的住宅,并拷掠吴三桂之父吴襄,追索陈圆圆。田府另一歌妓杨宛与陈圆圆同时被刘宗敏所掠,杨宛机灵,后来扮成一个乞丐,趁机逃走了,陈圆圆则被刘宗敏给掳走了。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退出北京,吴三桂复得陈圆圆。

后来吴三桂镇守云南,陈圆圆也随吴三桂到了云南,深受宠幸。吴三桂被晋封为平西亲王时,他的妻子张氏为王妃,陈圆圆仍居于宠妾地位。有的记载说,吴三桂封王后时,本来要把陈圆圆封为王妃,可是陈圆圆以自己出身低贱而辞谢,吴三桂这才不得已另取妻室为王妃。这都是一些文人的溢美之词,并不符合事实。

古代时,宠妾虽受丈夫宠幸,但地位很低,陈圆圆到了云南之后,吴三桂曾问及她的亲属,陈圆圆告诉吴三桂,她还有一个叔父。吴三桂的人前往武进找到陈圆圆的叔父时,其叔父自称是明朝的老孝廉,婉拒推辞了。因为在古代,女儿作妾,被视为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嫁给的是平西王吴三桂,也不能幸免。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后来由于吴三桂另结新欢,陈圆圆年老色衰,便请求与吴三桂分居,这就是所谓陈圆圆晚年出家入道之说。三藩之乱,吴三桂反清失败。康熙十七年死于湖南衡州,其孙吴世璠在云南继位。此时,陈圆圆仍在云南。康熙二十年,清兵围攻昆明,吴世璠见大势已去,选择服毒自杀,他的妻子郭氏与陈圆圆均自缢而死,或云陈圆圆绝食而死。

有的记载说,陈圆圆在宏觉寺削发,后逃至城西三圣庵为尼,法名寂静,一直活到了康熙二十八年,寿至八十。这些都是后人所附会的,绝不可信。

因为清兵破了昆明之后,对吴党成员及其亲属收拿竟尽,官员多被处死。陈圆圆当时被公认为是毁人家国的“红颜祸水”,以她的身份,很难逃脱清兵的包围圈,也没有人敢收留她,包庇她。

在吴三桂府中,有个叫“八面观音”的妃子,是前朝礼部官员李宗睿的歌伎,其颜值及唱功均可谓人中翘楚。另外,还有一个妃子叫“四面观音”的,其颜值略逊于八面观音,但见过四面观音的人,都称其为尤物。清军破滇后,清将蔡毓荣因为隐匿八面观音,被革职,流放至黑龙江;穆占因隐匿四面观音,也被革职法办。由此可见,当时清廷对于追索吴党是非常严厉的。

历史辩误:陈圆圆出家为尼终其余生,其实只是艺术虚构

也有一种说法,陈圆圆在吴三桂的亲信马宝的保护下成功带着吴三桂的儿子躲避了清军追捕,最后在贵州的一寺庙中终其余生。后来她的后代为了避人耳目,加上感谢恩人马宝的掩护,将他们避难的地方叫马家寨,而陈圆圆的墓碑上刻着“聂”代表其名。其实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马宝在云南城破后在姚安投降,九月即被押往北京,根本不可能逃到贵州。

陈圆圆的一生与吴三桂相始终,纠缠在一起,故于读史者不得不略为辨析,兼供文学创作者之参考。最后,还是用吴梅村的诗收个尾吧。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