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問題才能想到點子上?

经常有人遇事一团乱麻,想半天都想不到点子上,不会分析问题。

那要怎么才能高效地分析问题呢?

一、什么是分析?

“分”就是分解,“析”的本意是以斧破木,还是拆分的意思,

分析的核心在于分解,就象我们做算术题一样,分步解答。

通过分解,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简单的问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分析,就是对问题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分组,并搞清楚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的基础在于逻辑思考,通过分析,找出事物的逻辑规律。

那么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事物的因果规律。

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还要给出论据,论据必须能够支持观点,能够对观点做出解释,

要让别人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是否真的会这样?”。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什么是分析

二、如何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常见的方法就是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分析,就是把问题要素进行分解,并呈现出视觉化结构,这样更容易我们理解,

比如组织结构图、流程图、鱼骨图、树状图等,都是结构化图形。

比如韦纳的六要素归因法,营销分析的理论架构,营销4P和促销组合等等,

这些都是前人总结过的、现成的知识架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拿来用。

很多人之所以分析问题考虑全面,条理清楚,关键是因为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储备。

你掌握的知识架构越多,认知问题的角度也就越多。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抽象事物的三种分类方式

三、按什么标准进行分解?

我们找到了一个问题,要按什么进行分解呢?如何对问题进行分解呢?

我们对抽象事物的分解,通常有三种分类方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度顺序。

比如:先后、步骤、流程、因果等等,这都是时间顺序;

上下左右、内外、整体与局部等等,这都是空间顺序;

轻重、主次、大小等等,这都是程度顺序,或者说是重要性顺序。

四、从什么角度进行分解?

至于说分析的核心在于分解,那具体要从哪个角度开始分解呢?

不同的问题类型,分解的切入点也不同。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分析修复型问题

1、修复型问题,重在分析原因,可以先从造成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分解。

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法或试错法进行分析,

比如马桶漏水了,我们可以分析问题出现前后有什么不同,

是否发生了意外磕碰或不当操作?是否突然水压过高?是否管件密封出了问题?

比如电脑突然没声音了,我们可能检查声卡、声卡驱动、播放软件或音响等,通过试错的方式查找原因。

简单的问题,通常许多外在条件都是静止不变的,分析原因就比较容易。

但复杂的问题,比如营销问题,通常受到多因素影响,

而且许多因素都是随时变化、相互影响的,

分析这类问题原因,通常让我们感觉无从下手,错综复杂。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例如:个人业绩下滑

分析个体行为结果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借助韦纳的归因理论进行结构化分析。

韦纳的归因理论,把行为成败原因分为六个方面: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外界环境,

其中前三项属于内因,后三项属于外因。

比如:个人业绩下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能力高低:是否用完了熟客资源,却没有拉新能力?是否有塑造产品价值的能力?是否有建立用户信任的能力?是否有成交客户的能力?

努力程度:业务态度是否松懈?是否全力投入开发业务?是否尝试不同的开发策略?

身心状态:是否因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是否因生病减少了业务时间?是否受其它事务影响耽搁了业务开发?

任务难度:是否因产品过时导致目标完成难度加大?

运气好坏:是否存在客户流失?是否遇到其它随机性业务障碍?

外界环境:是否受到行业监管政策影响?是否受市场淡旺季影响?是否因竞品增多或竞品促销产生业务冲击?是否遇到消费者购买下降的情况?是否遇到消费者喜好发生变化?是否出现产品质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品牌负面等情况?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例如:销售额下降

对于营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营销分析的理论架构进行结构化分析,

比如:企业销售额下降,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

宏观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自然等因素,

微观方面包括:市场、竞争、消费者、品牌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做层层分解。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分析预防型问题

2、预防型问题,我们可以从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入手进行分解。

比如: 市场竞争加剧,这只是个抽象笼统的概念,

我们担心的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引起竞争环境发生一系列不利状况,

从而导致自身销售额下降,利润降低,市场占有率降低。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哪些不良状况呢?

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到企业营销策略方方面面的调整,

我们可以借助营销4P理论和促销组合架构进行分解。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例如:市场竞争加剧

比如:

产品方面:竞品增多,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竞品升级,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替代品出现,消费者需求发生转移;

价格方面:价格战爆发,成交价降低,利润减少;

渠道方面:议价能力减弱,渠道成本上升;渠道下沉,面临微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更多渠道竞争;渠道被寡头垄断,原有渠道失效;

促销组合的广告方面:竞价者增多,流量成本上升;干扰声音增多,传播效率降低;

公关方面:恶意竞争,品牌被诋毁,负面新闻增多;竞品公关力度加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减弱;

营业推广方面:促销成本上升;原有的打折、买赠、优惠券等促销方法失效;

人员推销方面:业务人员成本上升;人员推销效率降低;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分析改善型问题

3、改善型问题,我们可以按达成目标的充分条件进行分解。

比如:要完成业绩目标,业绩目标通常是指具体的销售额,

而销售额取决于销售量和客单价,销售量又取决于购买人数、购买频率和购买数量,

购买人数取决于流量和成交率,我们可以按这个思路对充分条件层层分解。

结构化分析,就是要对不同问题的关键要素进行层层分解,

需要明确的是,对每一层要按什么维度去分,关键取决于实际需要,未必全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例如:完成业绩目标

比如,要完成业绩目标这个例子,销售量与客单价这一层,

是按照空间顺序,也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行分解,销售额包含销售量和客单价这两个构成部分;

而提高成交率这一层,是按照时间顺序,也就是购买流程的顺序进行分解,分为需求、价值、信任、成交四个环节。

如何分析问题才能想到点子上?

分析到什么程度

五、分析到什么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结构化分析是要层层分解,每一层都要细化,那要分解到什么程度呢?

分析问题,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

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课题领域,

关键要看我们分析出来的结论,能否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比如:我们分析个人业绩下滑的原因,发现自身能力在获取新客户方面还比较欠缺,

如果你只是为了查找原因,那分析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

但我们查找原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情况,

那你可能还要针对如何提高拉新能力这一点,继续分解应对策略,

比如学习获取流量的方法,提高与陌生客户沟通的能力,想办法让老顾客帮忙介绍等等。

分析问题,并不是聪明人的特权,也不必处处求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只要你参照上面所讲的方法,勤加练习,一定能够独立应对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