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資建廠、合資經營、押注新能源?國外卡車品牌如何在中國生存?

3月18号四川现代发公告正式更名为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商用车”),在业界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现代商用车在中国打响了商用车外企独资第一枪,由此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国外卡车品牌该如何在中国生存?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笔者非常支持国外卡车品牌进军中国或者在中国独资建厂。众多的卡车品牌在中国拼杀,留给消费者的选择也多,最终受益的是整个行业和消费者。具体的例子参考手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现如今很多国外手机品牌在中国发展陷入困境一样,国外卡车品牌要想在中国有番作为也非易事。在中国放开商用车合资股比这样有利的政策背景下,要想在中国生存下去大致有四条路可走。

一、与本土企业合作

过去很多国外卡车品牌受制于中国的行业政策选择与本土厂商进行合资生产。如今合资股比放开再来谈合资似乎不太合适,但这是笔者认为最可行的方案。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现在的中国卡车厂商已今非昔比,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营销售后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外企合资是为了获取一张进入中国的“门票”。

现在与本土企业合资更像是一种对等的合作。中国庞大的市场并不是一两句充满雄心壮志的口号就能拿下的,本土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销售渠道这些都是外企一时半会没法超越的。

与本土企业合作对消除这些不足大有裨益,乘用车里已经有了路虎与奇瑞合作成功的例子,商用车里曼恩和中国重汽、戴姆勒与北汽福田都是合作范例。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曼恩、戴姆勒这些年在中国盈利颇丰,只是没有挂自己的商标。像他们已经和中国厂商进行了合资再跳出来单干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完全是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即便要提升自有商标产品的市场份额,借助原有合作伙伴的生产销售平台也可以事半功倍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单就曼恩、戴姆勒这两家而言,笔者找不到他们放弃合资的理由。而后来者也大可参考他们以及路虎的做法,在如今本土企业占9成以上份额的背景下,外企想靠单兵作战搏出一片天地难度太大。

二、独资建厂,单兵作战

这是笔者认为最费力的一种做法。之前传言斯堪尼亚要在中国独资建厂,如今一年已过没了下文。从斯堪尼亚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要在中国建厂的先决条件是销量超万辆以上。

这其实就是笔者在以前文章中提到过的问题,一个成不了规模的卡车企业是没法在中国立足的,这点斯堪尼亚想的很明白。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斯堪尼亚在中国深耕多年尚且疑虑重重,其余像达夫、雷诺这些在中国存在感不强的国外卡车品牌要想在中国单干,规模这关就过不了更别说后面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斯堪尼亚硬要在中国独资建厂,而曼恩、戴姆勒选择与本土企业合作与之竞争,斯堪尼亚在宣传及渠道建设方面立马就会处于劣势。更何况曼恩、戴姆勒还有合资项目输血可以打持久战,如此斯堪尼亚独立建厂单干的风险可想而知。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以斯堪尼亚作为例子只想论证行此路之艰难,如果有外国品牌认准了这条路,前进要做好巨额亏损的准备,走差异化道路或有一线生机。

三、押注新能源与智能化

这点其实要配合前两条来讲,新能源与智能化代表了卡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最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有实力进军中国卡车市场的国外品牌,其品牌调性都偏高端。

比如曼恩就公开表示60万以下的市场交给重汽汕德卡,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高端市场有多大?等它变得足够大的时候是否已经步入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因此国外卡车品牌无论是选择合资亦或是独资,如何让自己在中国活的更长久是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这点现代商用车想的很明白,战略非常清晰。独资以后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化车型,这样暂避本土车企的锋芒,为日后东山打好基础。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这种思路对其他国外卡车品牌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国外竞争对手与本土车企都不是泛泛之辈,走差异化道路并提前布局未来是个务实的选择。

四、深耕中国,彻底本土化

该方案最早是由丰田提出来的,当时正值中日两国关系紧张,丰田为规避风险提出“让丰田成为中国的丰田”这一理念。

国外卡车品牌进入中国除了要面对成规模的问题,还要面对“水土不服”的问题。很多外企都是信心满满而来,垂头丧气而走,很多就是栽在“水土不服”上面。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世界几大卡车巨头在他国本土化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奔驰在巴西推出特供版Actros,销量就不错;再比如日野为了符合北美地区的审美推出长头的600系列。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本土化案例。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以中国百万辆级别的市场,要养活一个本土化车型并非难事。近些年在中国崛起的徐工、大运等卡车新军都是很好的范例。

如果国外卡车品牌愿意放下“身价”,适应中国散户当道中低端车型为主的市场格局,推出本土化的车型是完全有崛起的可能。试想一下以欧洲卡车巨头的品牌效应辅以中国主流的卡车品质与价格,其竞争力该有多强。

寄语中国卡车厂商

现代商用车独资对市场的影响目前来看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时机成熟国外卡车品牌一定会想尽办法扎根中国。

以上这四条途径只是笔者的个人见解,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看看就好,中国卡车厂商要做的是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发力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领域增加自身在未来竞争中的胜算。

独资建厂、合资经营、押注新能源?国外卡车品牌如何在中国生存?

现代商用车用它的战略给中国卡车厂商提了个醒,中国卡车行业如果不警惕国外厂商押注未来的决心,日后中国卡车市场被国外卡车品牌攻陷完全有可能。(文/卡家号:小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