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大經典之《傷寒論》學習資料:少陰病篇精煉總結

  1. 太阴病,特指脾胃阳气不足,常见症状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常见治法是“当温不当下”。


以上是太阴病的简短学习总结,下面学习少阴病的证治、变治和死证。

2.少阴病的证治:

2.1少阴病表证治法:麻黄附子细辛汤。

2.2少阴病寒证治法:

2.2.1阳虚阴盛寒水为患证治:附子汤(温经散寒),外配合灸法。

2.2.2肾阳虚衰水汽泛滥证:真武汤(温阳利水)。

2.2.3阳虚阴盛厥逆下利:四逆汤。

2.2.4阴盛于内格阳于外:通脉四逆汤。

2.2.5寒盛于夏阳气不通:白通汤(宣通上下阳气。若仍不效,当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以从阴引阳)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学习资料:少阴病篇精炼总结


2.2.6虚寒滑脱下利便脓血:桃花汤。

2.2.7少阴客寒咽痛证:半夏散。

2.3少阴病热证治法:主要对阴虚和阳亢的热证而设,采取育阴泄热法。

2.4少阴客热咽痛证:甘草汤。若不愈,乃是肺气不宣而客热不解之故,可用桔梗汤。

2.5阴虚火炽咽疮证:苦酒汤。

2.6下利伤阴虚火上浮咽痛证:猪肤汤(滋阴润燥)

2.7阴虚热盛证:黄连阿胶汤。

2.8阴虚水热相搏:猪苓汤(育阴清热)

2.9少阴阳亢证:大承气汤。

3少阴病变治法:

阳郁四逆证:四逆散(疏郁通阳)。

4少阴病死证: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死。

少阴病,吐利燥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寐,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今日头条@头条健康情报局@头条号#健康科普排位赛##头条好物大赏#

#清风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