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還在苦熬的人,焦慮發瘋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最近跟朋友聊天,开玩笑说,我是不是抑郁了?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对什么都没兴趣,没期待,有时候懒洋洋地躺在家里,视频网站刷了好几个,就是没定下看哪场电影。

可能吧!最近的糟心事儿有点多,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还有原生家庭的,或许也因为这段日子过得还算顺遂,否则我怎么可能有心力去纠结这些糟心的小事儿?知足,才能长乐。


凌晨3点还在苦熬的人,焦虑发疯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人有时候到了一定年纪,尤其是尴尬的30岁上下,单身的担心会孤独终老,结婚生娃的操心房贷,父母养老,还有未来孩子读书,如果再赶上工作不顺利,那真是压倒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忽然发现一个词和自己关系越来越近:焦虑。

李诞说:现代人都在焦虑成功,凌晨3点发个朋友圈,发现点赞地比想象地要多地多……


凌晨3点还在苦熬的人,焦虑发疯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是啊,可人之所以会焦虑,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眼睛总盯着别人,不承认,不愿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是啊,谁特么愿意承认,我就是没能力,长得丑,性格不好,

我就是一平凡人儿,生长在一个樊胜美一样的原生家庭,和孤儿没有什么区别。

而当你越不去面对这些,看到别人的成功,就会越想去比较,越觉得丧,就越越丧越什么都不想做,越丧越刷朋友圈,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就更丧,如此恶心循环。

就像蒋方舟说的,年轻人真的很可怜,晚上睡不着,病态地刷微博,其实你凌晨两三点,完全刷不出什么来。因为白天都是无意义的,觉得白天什么都没做,但是晚上其实也干不了什么活,因为拖延就更加着急,一整天的时间被浪费,晚上活没干完又很焦虑,所以是一个恶性循环。


凌晨3点还在苦熬的人,焦虑发疯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现在的人, 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事事都在赶时间。

电影《志明与春娇》中,有句经典台词:慢慢来,我们又不赶时间。但现在做什么事是不赶时间的?

大学时代非常喜欢侯孝贤的电影,常常选择一个洒满阳光的周末的下午, 在一个空旷的大教室里,默默地看一部侯孝贤的电影,缓慢的长镜头,舒缓的音乐,回忆里的乡愁……

那个时候,手机不是智能的,没有各种app,没有某音、某手,看电影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走进别人人生的方式。

10年以后,我们都进入了一个快餐的时代。蒋方舟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挺害人的。现代人看视频都是1.25倍或者1.5倍速,出门旅游都是打卡式的,而这些一旦习惯,就很难慢下来。

知识付费一词出现之后,有多少人跟风买课,而真正耐下心来去学的,又有多少?看着别人的马甲线,自己也跑到健身房办卡,结果健身卡变成洗澡卡,办过等于健身。

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琼瑶剧,每天沉浸在琼瑶造的梦里,觉得爱情就是一切,家里人就笑我:被琼瑶摇着摇着不知道摇到哪里去了……

而现在,营销号就像那时候的琼瑶剧,不停地为你制造焦虑,打开微信,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扑面而来:

《月入6k和月入10万的差别在哪里?》

《逆生长的女人都在悄悄做这件事》

这些都让你瞬间觉得,如果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你就活不过明天。

焦虑的你,都在为别人而活。

很多人觉得朋友圈是记录自己生活方式的,可你扪心自问,当你花3个小时精修一张图再发朋友圈的时候,真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吗?

你只不过期待着那个赞的小红点亮起,只不过期待别人的羡慕。而这些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对你毫无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都是颜控?男朋友女朋友一定要帅的,美的,多少人心里暗戳戳想的是,这样带出去才有面子。

但是生活是自己的,两人在一起生活之后,才是冷暖自知。

而你的炫耀却用自己做了筹码,归根到底,还是在为别人而活。


凌晨3点还在苦熬的人,焦虑发疯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如何拯救你,我的焦虑?


人际关系断舍离

前几天,又删除了很多微信好友,有些是前同事,有些是不知道什么场合加上,好几年没说过话的陌生人,很多人总是告诉你,要积累人脉,殊不知,当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即便你微信里有巴菲特,也一点用都没有。

断舍离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不如认真想想,遇事儿能找的人有几个?那些超过一年没联系的人,该断就断吧!

关闭朋友圈吧!

朋友圈想发什么是你的自由,但如果不想让自己焦虑,就不要去看别人做了什么了。就像白岩松说的:我自己还没活明白,我干嘛关心你活得怎么样?

懂得拒绝

我其实是个非常不懂拒绝的人。明明很不想做的事情,不想见的人,却因为对方的邀请而勉强去做,做完了自己不开心,纠结好几天。图什么呢?

开始学着拒绝吧!做任何事情之前,问问自己,我想做吗?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请拒绝。

有自己的底线。

日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非常极端的,一再降低底线,甚至没有底线的人,她已经不是在为别人奉献,而是拿自己献祭了。

其实一再侵犯我们底线的,除了日常交往的朋友,最多的,是原生家庭。在之前大火的影视剧《欢乐颂》中,就是因为樊胜美因为家庭一再降低底线,才让父母变本加厉,越来越以为她的付出和奉献是理所当然。而樊胜美的痛苦和焦虑,有太多都是家庭带来的。

所以要清楚地明白,你在成为父母的子女之前,首先是你自己。

家庭本应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结果太多家庭却成了子女成长最大的痛苦和绊脚石。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家人时,就努力改变自己吧!

给自己设立原则,旅行需要有攻略,生活也需要。

很多人出门旅行时,总会做出好几套攻略,那么对待自己的生活呢?其实更需要攻略不是么?

每天休闲娱乐多少时间,自己的资金如何打理,怎样为自己留出旅行基金,自我成长基金,还有心情不好时,犒劳自己的基金……当你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时,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做任何事情之前问自己:我会开心吗?

之前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上来就问我,现在的工作,不做得开心吗?

那么做什么才是开心的,你想过吗?

大部分人做得都是一份手停口停的工作,而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和找到彼此欣赏的男女朋友一样困难。所以即便遭受折磨和痛苦,很多人仍然奋力坚持。

如果必须如此,也请你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和变化,当你真正投入的时候,是会快乐的。然后不断地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积累资本。而不是一味焦虑抱怨,回到家里又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只能葛优瘫。

一个人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生活,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它。

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写情绪日记。

时刻提醒自己,我要开心,我一切顺利,就像我脑子里每天循环提醒自己:多喝水,多喝水一样。

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陷入了某种痛苦的情绪,赶紧掐自己一下,或者在脑子里打断,转移注意力。

情绪日记是很好的方法,把当时当下让自己焦虑的事件写下来,会得到很大的释放。过几天再看,会觉得那都不是事儿了。


凌晨3点还在苦熬的人,焦虑发疯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做《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是我相对自己说,也相对每一个你说的话,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忙碌,好好爱自己,让自己越来越美,越来越健康。焦虑自然就消失了。

成年人选择的底气永远来自于钱,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就想方设法地努力赚钱吧!(当然是以合法实际的方式)钱是最大的安全感,也是治愈焦虑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