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23點,5萬人+在B站盯著地球轉動 丨史上最硬核戶外直播

提起户外直播,你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的画面是什么?

与萌宠一起经历极端天气,克服路途中的种种挑战,徒步奔赴新疆、西藏等精神之乡的驴友;还是带领观众探索神秘古寨与蛮荒异域,分享一线见闻的无畏主播;亦或者开着豪车驻守在豪华商业街边,随时搭讪小姐姐的“情感”达人?

在B站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衷于通过极致的宏观视角,来观察着这颗正在转动着的地球。以工作日的23点为观察节点,发现有5万左右的B站用户分散在约20个直播间,跟随国际空间的摄像头,体验着场景空前强大的硬核户外直播。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UP主@Zelo-Balance 的直播间

空间站的轨道周期是92.65分钟/圈(15.54圈/天),也就是说,每一天观众都有机会见证15个完整的日半球与夜半球的交替。这些直播间对热爱天文地理、物理军事以及科幻的用户来说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的用户在这里放空、交友、减压。

与寻常直播平台“户外”频道的内容组成部分不同,“户外”在B站更像是一个天文台,除了空间站,还有极地、气象台等24小时持续播出的直播间,他们成为了B站户外直播的代名词。相关直播间在户外频道占到了40%-50%。不过户外直播并非B站直播的主流,相对于游戏直播与娱乐直播的体量,并不起眼。但这样与寻常“户外”频道画迥异的画风,是否隐藏着什么机会?以及,我们需要了解,当人们在观看地球直播时,他们在观看什么?

01 | 每晚23点,5W人+在B站凝视蓝色母星

B站上观看地球直播的有多少人?我们选定工作日的23点为统计对象,数据显示直播间用户在5W、直播间在20个上下小幅波动。既有环绕地球飞行的国际空间站,也有在遥远距离,定格地球的向日葵8号卫星。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向日葵8号卫星”直播,北京时间12:00-19:30的变化

这些直播间通常转播自ISS国际空间站和NASA地面的若干直播频道等,有火箭发射等重大天文事件时会安排实况转播。原内容均为公开内容,允许转播,一般不会涉及版权问题,UP主@Zelo-Balance还曾向NASA邮件询问版权相关问题,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NASA官网直播,及NASA在YouTube上开设的直播间

这也是存在多个UP主同时播放相似内容的原因。不过每位UP主的影响力并不相同,粉丝量从44.3W到三位数不等。UP主的运营策略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清晰度、镜头选取、简介标注、BGM、自动回复设置,房管引导以及房间风格里都藏着不少学问。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B站户外直播频道,与天文相关的直播间(部分),粉丝量统计截至2020年3月27日

如果没有科技和文明的存在,人们不会感觉到地球的存在。当这个庞然大物以实况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时,无论是否热衷于天文地理,都会被新鲜感冲击到,但想要保持这种感觉却很不容易。对比其余的直播间,一颗转动不止的地球,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增量可以说非常小。如何让用户留在直播间、养成定点进入直播间的消费习惯,成为所有相关up主面临的难题。

UP主 @Zelo-Balance是这样进行自我介绍的—— 本直播间是B站24小时全天候聊天室,B站24小时交友?俱乐部,B站24小时礼物回收中心,B站24小时大成修仙专用渡劫法阵……其他的你们自己编吧……

虽然语言调皮,并不难看出该直播间之于用户,更像是一个背景音及社交场所的存在。它满足了大部分用户发呆、解压、需要陪伴的需求,也为一些学习、休闲场景,以及天文地理及科幻爱好者提供背景音。泛娱乐与学习是B站在内容方面的优势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该类直播间承接了部分这样的需求。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除了空间站,B站直播户外频道还存在着其他的视角来展示浩瀚星海。拥有19.2W粉丝的@星空君说宇宙的主播间叫做“24Hours丨北方极光”,他转播的摄像头位于加拿大曼尼托巴,每日在极光出现的时段提供直播内容,在白天时段播放前日的录播内容。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除了直播极光,@星空君说宇宙 还通过短视频内容做天文科普,“月球背面是什么”“如何用天文知识看待水逆”“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地球”都是UP主涉猎的内容。

UP主初做极光直播是出于对天文的热爱,而他本人也是工作多年的天文科普工作者,平时会向很多小朋友讲授相关课程。他在一次直播中告诉粉丝,之后会在此之上加入更多超级月亮、流星雨、极光等天文事件的实况及短视频科普。

而除了单纯的转播,@星空君说宇宙 还想建设直播间的社交能量,“一个东西如果只是美丽,但没有丰满的感情,那就只是摆在那里而已,所以我和房管希望跟大家聊聊天,回答问题,让在这里的人觉得温馨”。

此外也少不了引用国内视角的直播间,比如“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高崖子天文台”。在这里,用户可以在白天看到星星,UP主也会分享长曝光的镜头照片,你会在其中发现卫星的轨迹。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高崖子天文台”直播间up主GLADOS,分享的长曝光镜头,红圈中为卫星轨迹。

02 | 正在孕育的科幻新生力量

这些热衷于盯着地球及星空的用户中,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科幻迷。2019年11月17日,在2019-2020“bilibili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三体》动画版推出了首支正式预告片,宣布将于2021年正式上线。消息一出,振奋众人。这既是B站IP事业的以及国漫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平台拥抱科幻,拥抱多样化文本的表现。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中国科幻圈的规模是非常小的,根据国内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统计,目前中国的科幻群体在大约30万左右,这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确实有点凄惨。当国内的内容/社交平台谈论科幻时,多数时候能够引起较大水花的也只是《三体》、《流浪地球》、刘慈欣以及黑暗森林法则(《三体》中的一个概念)几个主题。刘慈欣除了是中国科幻顶流IP外,甚至在流行文化以及很多语境中等同于中国科幻。凭借着刘慈欣的“一己之力”,越来越多国的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期待了解更多的科幻文本,进行更多相关的内容消费。空间站直播、极地直播作为与科幻相关的内容文本,承接住了一些科幻迷的需求,也正在孕育着更多的科幻迷。

虽然国内科幻整体还处于早期积累的阶段,但B站也已出现了小圈子的自发沉淀的产物。自2018年开始,一个来自民间的科幻社团已连续3年产出《科幻拜年祭》,发布于账号@科幻贺年祭。据主创在知乎的回答,其创作主力为高中生,其余内容团队也多为在校生。虽然这3支年度作品反响不算太强烈,播放量依次为22.7W、4.3W、6.6W,但其输出能力不容小视,单支时长超过2小时,内含多个内容单元的拜年祭需要团队非常成熟的策划及协调能力。透过这些未出校园,仅凭“发电”产出的大型策划,不难看出收到科幻影响的是极具活力、“输出”强、粘性高的一群人,同时他们有强烈的创作者欲望。近来名声大噪的《我的三体:章北海传》的创作者@神游八方就是一个UGC走向PUGV,“草台班子”迈向正规军的典型。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 《我的三体》豆瓣评分

除了网友自发成长外,平台及其他科幻组织的动作也对社区氛围有所助益。2020年,B站于与“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作,开设2020「科幻春晚」分会场,面向所有爱好者征集原创小说。科幻春晚由“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办于2016年,每年春节期间,邀请多位海内外科幻作家,以“春节”为主题创作科幻小说,至今已是第5届。未来事务管理局的科幻作品多以文字为主,虽然与B站主流的视频内容在形式上有一定出入,但平台的引导以及兴趣培养,对科幻力量已是一个良好开端。

每晚23点,5万人+在B站盯着地球转动 丨史上最硬核户外直播

即便如今的科幻迷在B站并没有显性规模,但它正在为这支正在孕育中的新力量提供肥沃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