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經濟:從高效生產到風投落戶

新華社南昌4月15日電(記者餘賢紅、陳毓珊)走進江西省精密儀器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由新研發精密儀器佈置而成的“創新長廊”引人關注:移動式區域環境多維檢測技術平臺、術中癌變組織快速界定儀、稀土礦樣直接質譜分析儀器……


  在江西省精密儀器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東華理工大學教授陳煥文看來,不僅要研發產品,更要讓產品在市場上“用起來”。目前技術研究中心已獲相關專利60餘項,一些產品展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僅一款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櫃,就憑藉其高度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等特點,在一家公司實現產值2000萬元。”陳煥文說。

  在江西省能源大數據公司,一塊碩大的屏幕實時顯示著“贛能通”全省監測用戶能耗變化趨勢及能源交易數據分析等相關信息。這塊屏的背後,是一個個5G智慧能源網關進行數據採集。“5G產品迭代週期快,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裡,公司所用的智慧能源網關已‘進化’至第六代,這與5G物聯網實驗室的中試生產線密不可分。”公司董事長鄧必濤說,原來設計生產一款網關可能要去沿海打樣、開發製作模具,時間長、成本高,如今在本地有平臺支撐,可實現即時出品。

  走進一個個創新平臺,讓人驚喜的不只是產品,還有創新創造能力。在國家電投集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與南昌高新區合力打造、總投資5億元的C-HJT(銅柵線異質結)光伏電池實驗室已經建成,兼具研發和中試驗證能力,正加緊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光伏電池技術。去年底,公司生產的第一片電池片已下線,其光電轉換效率達22.56%。

  近年來,江西立足自身發展實際,主動與國家大院大所合作。截至目前,江西共有國家級創新平臺57個,主要佈局在江西重點發展的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江西鼓勵龍頭企業整合研發資源,建設企業重大科研平臺。如,推動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成立中央研究院,支持江西聯通打造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

  江西省工信廳信息化推進處處長王勇認為,千方百計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是基於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是產業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佈局未來的關鍵一招。

  得益於創新平臺佈局,一些風險投資機構也在跟進落戶,為江西產業生態優化提供“加速劑”。金沙江聯合資本、洪城資本財務總監江如練說,落戶南昌以來,公司每年從4000多個項目中甄選出優質項目投資,目前已吸引15個高科技項目落地南昌。

  據瞭解,僅在南昌高新區就已引進投資管理、業務諮詢等中介公司80餘家,形成涵蓋交易、投行、諮詢等全產業鏈、定製化的綜合風險投資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