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疫情下的中國年輕人

題主才疏學淺,歡迎各位看官發表不同意見,多多討論。

因為愛人是一名藥物研究學者,當時她又正巧在武漢參加某培訓,所以在武漢疫情初初有端倪的時候,就開始囑咐我給她多買些口罩寄過去。當時社會上並沒有任何新聞,我自然也沒有特別留意,只當是流感病毒,就從某寶上買了些口罩給她寄了過去,自己也有意無意的備了一些。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疫情爆發,愛人因為去過武漢,過年連孃家都沒有回,自覺在家堅持隔離。萬幸的是,她一切正常,我們口罩也從沒缺過,不論是N95的,還是普通的三層或四層防護的,甚至可以偶爾分給周圍的親友一些。到這裡為止,這場疫情並沒有帶給我們什麼影響。

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年後。按正常時期來計算,是公司復工的時候,我卻收到了推遲復工一週的郵件,然後是第二封,第三封。。我一開始自然是竊喜的,雖然居家隔離百無聊賴,倒也是難得的清靜。然而沒過多久,就聽到了公司裁員的消息,社會上也到處是公司倒閉,員工被裁的新聞。

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有點不安了。之前因為可以多休息幾天的竊喜蕩然無存。終於復工後,公司的裁員也是一輪接著一輪,組織架構急劇變動,人事關係隨時都在調整,愁雲慘霧飄蕩在整個部門上空。

說到這裡,可以簡單介紹下題主背景:愛人和我都是90后里最老的一批,今年也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我本科學歷,因為結婚,跳槽到上海這家外企工作不足半年。愛人學歷比較高,剛剛留校任教。皆農村出身,無甚背景。兩人目前月薪加起來三萬出頭,在上海這個地方,自覺是遠遠不夠。統計學上講貌似超過了全國百分之多少的人,但是。。這裡是上海,從來不缺有能力或有錢的人。

至於上海的房價,題主初來乍到,並沒有深入研究; 但因為剛需和工作需要,還是看了楊浦區很多套房子,這個被稱為大農村,或者通俗點叫做老城區的地方。

結果是觸目驚心啊。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超過了心理預期。考慮到婚後要孩子,我們想買套二居室,預算五百萬左右。然而五百萬在上海,在楊浦區,基本只能買到一些老破小的奇葩戶型。2000年後的房子在我眼裡就是新房了,新樓盤更是衝上了10萬一平。。真是望樓興嘆。

各種現實的壓迫,著實讓我一時有些恍惚。之前在杭州工作了四年,房價也不低,但是總歸可以在比較遠一點的地方買一套不錯的。而在上海,我每天地鐵通勤單程一個半小時,貸著幾百萬的款,卻只能住在上個世紀的房子中。。上海的繁華,和我無關啊。

中國的年輕人,活的挺累的,貸款還一輩子,還吸著父輩的血,就為一套房。自然每一個輩人都有自己的苦,至少我們現在衣食無憂。

時常會想,如果我四十歲被裁了怎麼辦?現在只能告訴自己,穩住,多學習,只要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主動離職。至於以後的路,計劃趕不上變化,做短期實際打算,做長期心理準備。穩紮穩打,每個階段都要有所得才行,不能再挑三揀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