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鯨落,萬物生",南海發現的鯨落為什麼那麼重要?

4月2日下午," 探索一号 " 科考船完成2020 年度第一个科考航次 ( TS16 航次 ) 返回三亚。

本航次自 3 月 10 日开始,共计 22 天。" 探索一号 " 科考船搭载 " 深海勇士 " 号载人潜水器连续执行了 22 个潜次,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作为航次重要成果之一,科研人员在南海发现了一个约 3 米长的鲸鱼尸体。

这具尸体可以至少养活1万个生物体,它们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形成繁荣庞大的生物群落,可以延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就是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

就长这样:

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也有很多,关注度也很高:

为什么“鲸落”这么长时间才在我国南海首次发现?为什么它这么罕见?今天小加君就和你聊聊鲸落的事情。

什么是鲸落?

鲸落这种独特的生命奇观的形成,主要在这两方面:

其一,深海中见不到光,海底生物无法完成光合作用。因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没有光的深海比任何地方都需要“外来的”能量来源。

其二,鲸鱼由于体型巨大,沉入海底后就是巨大的原始能量来源,以此可以支撑其他生物类群的生存。比如,多毛类或甲壳类生物能在鲸鱼的尸体或者骨骼中生存,以残余的鲸尸为食物。

即便是鲸鱼的肉身被吃光,一些蠕虫可以啃食骨头,大量的厌氧细菌可以分解鲸骨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这便是硫化作用。

深海中的硫化作用相当于地面的光合作用。对人类而言硫化氢有毒,可是对深海中的一些细菌来说则是难得的美味佳肴,这些以硫化氢为食的细菌又成了海蜗牛等生物的衣食父母,而海蜗牛又是一些食肉类或者甲壳类的食物,随着能量的流动,食物链得以延续。

鲸落为什么如此罕见?

科学家们证实,在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种、10000多个生物体是依赖鲸落而生存的。

既然鲸落存在感这么强,那为什么在今年才在我国南海第一次发现呢?

这是因为,鲸落是在见不到光的深海中存在,在相对较浅的海域中不容易出现。而且,由于受到深海探测技术的限制,人类之前对海底的探索非常有限。

全世界的深海中有多少鲸落存在?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鲸鱼只有在深海中自然死亡才有可能形成鲸落。人类大量捕杀鲸鱼,会导致鲸落减少,将极大地影响海底生态群落。

搁浅死亡、浅海死亡的鲸鱼尸体都无法成为鲸落

陆地上也有类似的生态系统

其实在陆地上,也有类似鲸落的系统。比如,森林中的枯倒木。和“鲸落”一样,森林枯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独特的生态功能:

第一,都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和平台。倒木的分解孕育了很多微生物、大型真菌以及一些土壤动物, 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倒木还能为林栖动物比如西伯利亚花鼠提供洞穴住所。

第二,鲸落和倒木都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贮藏着大量的养分物质,在林地上具有与长效化肥类似的功能。




来源 | 桐乡科协(ID:tongxiangkepu)

文字 | 赵序茅(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

编辑 | 陈振宇

新媒体编辑 | 杨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