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語(149)

流年碎语(149)

流年碎语(149)

文/代伐钟

我不知道别的作者是何状况,反正我对“采风”这个东东是很不以为然的,也不屑参与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活动。

人到不等于心到,心到不等于悟到,悟到不等于得到。指望通过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的三两天“体验”就能写出好作品,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诚然,对艺术家而言,没有无用的知识积累,也没有无用的生活体验,所以我并不反对到处看看。但是,对创作者而言,我更看重的,是如何“转化”知识的本事、如何“悟解”生活的能力,这种素养的修炼,实在是太重要了。

康德一辈子没出过他所生活的小镇,诸葛亮出山之前不过是个每天在村子里转悠的耕读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

网络时代的人们,比起康德和诸葛亮,要获取信息,要了解世界,除了书本,不知又多了多少途径。

有两点真实的感受,影响了我的“体验观”:一是现实中,很多一辈子都在外面跑的人,他们真正的见识并不见得比“坐井观天”的人更多、更广;二是要写某个东西,不一定非要去看个清楚明白,甚至不看更好,因为完全存在越看越失望、越看越没感觉的可能,最后让你把笔折了、摔了的心都有。

流年碎语(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