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黑格爾的學說基礎原來都是“辯證邏輯”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好坏、对错、正反、阴阳等二元对立的逻辑方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太熟悉不过的一种逻辑形式了,他们同属辩证逻辑;


但是辩证逻辑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一定回答不上来!也就更别说能完全弄清楚与形式逻辑、知性逻辑、理性逻辑的区别了。

但重点是辩证逻辑为什么至今仍能在大部分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较为原始的早期逻辑形式为什么能作为上亿人的基本逻辑形式?

本篇文章就用一个宏观演化的维度解读辩证逻辑。


01

辩证逻辑的本质


辩证逻辑的本质是“定性、定概念”;

可以这样理解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主体是把依存的对象定性为A(定性也就是把具体的事物整顿为概念,比如将具体的树整顿具体的图像或者文字),而把其他诸元定性为非A,于是这样就能高效快速的完成对A的识辨判断,从而塑成主体对A的高效识辨自动化模型

也就是说,人类将“相对主义”的定性逻辑并以此在动荡状态中为自身寻求定位的方式称为辩证逻辑,这就使得人类一旦遇到众多复杂信息时,能够一分为二的有效无效快速决策并快速行动。

“比如我们会主观的觉得天气有冷热之分,但这都是相对个体或者部分人而言的,因为同样的温度对胖子来说可能不冷,而对于怕冷的普通人来说就算是很冷了,所以说,相对的定性只是大概的定义对立,而不具备更细节“量”的规定,但这高效到近乎自动的辨别就足以让每个人知道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添衣或者减衣。

这是完全依据主体自身的情况而做出的高效率行为,而这背后就是最原始的辩证逻辑”


但同时要知道辩证逻辑建立的是狭隘、笼统的表象模型

因为辩证法的“对立同一”或物极必反的循环往复,又或是二元对立的螺旋上升,都只是狭隘视角下的表象,是最粗陋的模型,并不能真正的揭示表象下的深层本质;

像我们平常所了解到的一切生物均由生死轮回、时空往复、或者周期更迭都是特定狭隘视角(即本段“狭隘的中点”)下的表象,而从抛开时空的熵增角度来看,万物都只有一个耗散方向,而没有“量化”的对立概念的;

“比如中国古代的阴阳文化,无论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又或者论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总归都是一个互相缠绕说不清内涵的混乱模型,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量化阴阳,更别说界定某个界点,所以这种对立同一的逻辑在人类今天所处的世界就无法有效处理更大的信息量,也无法提供更深刻的逻辑模型”;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所以要更有效的处理信息;

就必须根据信息的需要,定量的细化逻辑模型;

如把阴阳定性定量的建立起彼此的联系,或者把阴阳换成内涵更确定可以定量的概念,甚至进一步细分为其他概念。

那么这时候“对立统一”的概念就自然被不对立的其他一系列统一的概念替代或消解了.


02

辩证逻辑是理性逻辑的基础


理性逻辑和辩证逻辑都遵循对偶感应律

都是为了实现主体和对象的一一对应,因为无论是辩证逻辑还是理性逻辑都是感应属性代偿,都是为达成依存而派生出来的,都是逻辑存在,都作为感应属性代偿的产物

逻辑都是主体自身存在度递弱愈发失稳失位的代偿产物,其代偿的目的是为了主体能获得足够的依存条件;

辩证逻辑是定性的开端,理性逻辑是定量的开端

可以这么说,辩证逻辑是知性逻辑到理性逻辑的过渡,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概念逻辑思维,是形式逻辑代偿不足下的属性代偿增益,也是初级概念形成时,寻求概念内涵和外延而建立的最粗糙的逻辑工具;

而概念的建立是人类推理逻辑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概念的确立,人类才与动物直观式或自动式的逻辑形式彻底分隔开,辩证逻辑创造的概念是人类彻底与动物划出分界的开端;

因为辩证逻辑之前的生物完全是凭借生物自身的体质性状自带的特性,而且在辩证逻辑之前的知性逻辑是几乎没有概念的;

其任何行为完全靠身体本能式、经验式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生存、繁衍,直到辩证逻辑的原始概念出现,才真正开启了理性逻辑的起点,人类也才彻底与其他动物拉开差距,因为概念一开始建立,人类就能通过概念上的软态模型进行归纳,从而减少实际操作

为了方便理解,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

“假设有一群人和一群猴子在火星看到一种红色的果子,果子是否有毒是不知道的,于是其中一个人和一只猴子前去尝试,结果这个人和这只猴子拉肚子、腹泻,但是人类会将这个果子整顿为红色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凡是类似果子吃了都会拉肚子,于是在人群中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公理;但是猴子并不会整顿为这样的定性概念,以后遇到这种果子仍旧会吃,直到猴子演变出一看到或者闻到这种果子的气味或者看到这种形状就会产生难受的感受的时候,猴子才不会去吃它”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这就是概念产生的巨大影响!

概念的产生使得人类的认知飞速前进,而辩证逻辑就是概念的开端,也就是理性逻辑的最基础阶段,因为理性逻辑的运行完全是概念的运行

唯有逻辑进化到把“相对主义”的定性得更精细的矢量化、标准化,才能走进理性逻辑的信息处理方式。


03

辩证逻辑比理性逻辑更普遍、更有效


越前衍的逻辑越稳定、越高效

尽管说理性逻辑相对辩证逻辑更高级、更复杂化,处理的信息更多,但是辩证逻辑却一定比理性逻辑更稳定、更普遍、更直接有效;

因为我们知道物演的分化过程就是残化过程,残化的过程就是后衍主体愈发失稳失位的过程,而所谓失稳、失位,就是指主体与自然的衔接关系(即依存关系)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摇荡、越后衍的存在者失稳失位程度越严重,所以辩证逻辑要比理性逻辑更为稳定、普遍、有效。

人类作为最后衍的存在者,失位程度最严重;

辩证逻辑模型所覆盖的信息量已经远远不能维护人类的稳定存在,于是人类这个种群不得不代偿出最强烈的精神逻辑、自由意志、理性逻辑,其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追索自己的依存残体或依存条件;

这也就是说,日益失位、失稳的存在状态使人类的精神包括辩证逻辑、理性逻辑得以代偿而呈现为出高度动荡的认知状态

“比如说科研中辩证逻辑尽管迅速被理性逻辑取代,但理性逻辑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被证伪的速度越来越快,显而易见,越低端的逻辑代偿越稳定,这也是辩证逻辑在生活中的运用比理性逻辑更有普遍更加有效的原因”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但无论是辩证逻辑还是理性逻辑都是为了实现“应”

简一律是“对偶感应律”下为达成“应”而把多信息化为“一系”的基本原理式点状处理逻辑(基本原理即是终极的感知之点),而理性逻辑简一律的达成是通过度的排序来完成的,而不是在物极必反的对立同一达成的;

辩证法同样遵循对偶感应律,所以本能的追求循环往复的自圆状态,这种自圆也是把多信息化为“一个圆”的点状处理(圆也是一个点),是属于二者物极必反的对立同一.

也就是说,无论是简一律“一系”的基本原理,还是辩证法的“对立圆满”,都是简约原理下为了和“应”实现一一对应的对“感”的简约处理.


04

老子和黑格尔以辩证逻辑建立的学说


无论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还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都是基于辨证的逻辑思维方式,而辩证逻辑仅仅只是知性逻辑过渡到理性逻辑的过渡型思维模型,是一种相对比较原始含有初级概念的思维逻辑;

老子辩证论的来源;

老子时代可以视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信息量极低;

人们眼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周期盈亏,农业完全根据四季气候变化;

于是认为是轮回的宇宙观、认为生命就是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那么以这样的局限的观念去直观观照所看到的的世界,就必然限于辨证论

所以你会觉得老子的学说幼稚及局限。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这是因为老子提出反对人类文明化;

提倡倒退,回归到原始氏族社会,追求小国寡民、人更愚、事更简、物更朴,他以为倒退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只是辩证逻辑下的思维误区;

因为老子时代人类没有获取足够的信息量,他不知道人道是天道的继续,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类只是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回退是根本不可能的,回退只能是辩证逻辑的错误导向;

所以人类能倒退的思想都是直观表象观念下形成的辩证思维模型,因此决定了其局限,而且方式也显得幼稚。


老子的思想归根结底局限于辩证思维;

尽管辩证法是那个时代最高级的思维方式,但这种辩证的逻辑思维是受到当时信息量所规定的思维局限,人类是不可能倒退的;

“就比如说生命是单向运动的,从细胞开始分裂,并且每分裂一次就少一次,直至死亡,而任何物种同样如此,不可能一直存在,总会奔向灭亡,只是细胞生存总时间的长短罢了,任何物类都有着一个自然限度”

黑格尔学说核心同样也是以辩证逻辑为基石;

可以这样说,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一个典型的“知性逻辑”,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却是一个不典型的“理性逻辑”;

而之所以说辩证逻辑是不典型的“理性逻辑”,只是因为辩证逻辑仅仅是理性逻辑的初级阶段,无法澄清或窥观理性逻辑的规律和本质,也就更别说能支撑理性逻辑所能包含的信息量;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要知道,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为了整顿“知性逻辑”而生的;

但是黑格尔从未能弄清逻辑的本质和发生学原理,使得自己最终说不清知性和理性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黑格尔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下把精神视为绝对,这是黑格尔的局限,所以说黑格尔基本的辨证论是无法囊括它广阔的哲学学说的,这也就导致罗素说他的理论全是错的。

黑格尔是如何用辩证逻辑勾销本原存在的?

是因为黑格尔不清楚精神的本质是感应属性代偿,更不明白感应属性的发生学原理,所以黑格尔把精神独断为绝对存在;

也就是黑格尔把人类的“知”或精神视为绝对的A,而万物之“在”视为非A或A的转化,从而勾销了非A,以最简单的逻辑方式处理了人类形而上学的禁闭与康德自在之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主观与客观割裂问题;

也可以说,“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因为康德无法将彼岸的自在之物和人类此岸的精神认知合二为一而所创造的,于是勾销自在之物,也就是否定了自在之物,但他最后仍旧没有解决“知”和“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在辩证逻辑里胡缠。

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只是说明了知性如何过渡到理性;

而辩证逻辑仅仅是理性的开端,绝不包含整个理性,黑格尔的功劳也只在于证明了任何存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如果用黑格尔陈旧的辩证法来解读感应属性增益过程或逻辑分化运动,这只说明了知性到理性是如何过渡的,也就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从同一律到简一律的认知转化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把整体信息一分为二后,再一分为多的逐步把握的过程,而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的这个过程

“如我们最早对时间的认知是先二分为白天和黑夜,再细分为不同的时辰,然后在分为分钟、秒”

重点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处理的仅仅是现象与对象的“错动”关系,这是主体感知属性与客体可感属性的错动关系

所以黑格尔运用辩证逻辑整顿当时的“知”显示了他对这种错动的敏感觉察,但如何继续贯彻人类相对稳定的知性认知和不断增益的理性认知,达成广义逻辑融洽,黑格尔并没有解决;

而且,因为黑格尔并没有认识到从知性逻辑到理性逻辑的逻辑运动规律或分化规律,自然也就没能整理出延续了形式逻辑四定律的高端理性逻辑的四定律,反而过度使用了辩证逻辑,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说清存在和精神的渊源和发生发展进程。

最后,辩证逻辑也仅仅是证明了形而上学的禁闭

而与辩证逻辑相比,理想逻辑是理性的高级阶段,黑格尔对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知,所以称其为“思辨理性”或“思辨逻辑”,但是理性逻辑是“识辨逻辑”(即知性逻辑)的后继代偿增益的产物

而黑格尔使用辩证法的出发点是为整顿知性逻辑,是要解决康德遗留下来的此岸的“知”与彼岸的“在”(即自在之物)的关系问题,而事实上黑格尔并没有真正解决“知”与“在”的关系问题,辩证法只是他无力解决问题时使用的一个蹩脚的工具,最终只有效证明了形而上学的禁闭;

所以,要真正理解黑格尔,不是要学习他的辩证法,而是真正弄清“知”与“在”的关系和发生学原理,解决他没能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感性逻辑、知性逻辑、辩证逻辑,还是理性逻辑,你都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模型,而模型的原始还是高级决定了其整顿信息的多少;

越是演化高级的模型,其获取的信息、整顿的信息就会越多,能将其整顿的信息也就越多,而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组织的成长都是模型的不断更新迭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足够甚至过度的依存条件

老子和黑格尔的学说基础原来都是“辩证逻辑”

而逻辑的演化发展也无非是从感性逻辑到知性逻辑、知性逻辑到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再到理性逻辑,这一脉演运是无缝连接,几乎和整个生命史对应;

而人类今天就处于辩证逻辑到理性逻辑的交汇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