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寫入門

今日浏览了一位网友写的小说,对人物描写那是惨不忍睹啊,有所感触发一点心得。

人物描写入门

人物的描写分为内外两面,外面是见于外的一切,内面指的就是心理状态的描写。

外面的描写包含样貌、服装、表情、语言、动作等等。虽然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事无巨细地去交代,着重地写印象最深的。比如样貌的显著特点;服装的明显风格;标志性动作等只要抓住这些去写就会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

内心描写就是心理上的描写。心理描写与外在描写并不是独立分开的,表现在外的都是源于内面的心理。我们可以从虚拟人物的外在去推理心理活动的真实性,从自身省查。高明的文章从人物的外在描写就能反应出人的心理。如《背影》里的“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里只有外在描写,可是读者却能轻易的感觉到父亲舍不得儿子的心理活动。

大体方面说完我们再说一下其中的分支。

1 对于小说中一个人物的不同称呼之间的转换。第一句说某人是赵新玉,第二句就成了赵玉,以后又变成了新玉等,读者认识一个新人物,本身就不容易,称呼在随便的去改容易引起混淆。你可能想让作品变的多样化,可是事实是读者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文字的本身,而脱离了人物的行动。选定一个称呼后就尽量不要去改动。

2 不要使用老套的或者罕见的名字。多去看有关姓名的书籍,在我们中国关于名字的说法可能是全世界最多了,所以相关书籍也是最多的。

3 不要一次性引入过多的人物,这样会让读者一个也记不住。故事不光关系到情节,也关系到人物,人物是构成情节的元素,他们的需求、愿望、和发展就是故事的冲突也是情节的引擎。人物的引入极其形象的确立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你可以想办法将他们引入的时间错开,如果他们是一伙人,必须一起进入,那么就把焦点放在一个人物上,抓大放小。

4 让人弄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主人公。有的小说为了展现故事的宏伟让好几个人物同时主导故事的进展,而读者读起来就会很累,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故事。这种情况在运用多视觉的时候最常见。涉及到视觉与叙事。不建议新手使用。

5 人物的代入感不强,我们不关心的人物是难以修补的。想要塑造好一个不重要的人物,需要长期的研习。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你的书准备写给谁看,他们希望的路人甲是什么样子。

可以去反复阅读一些文学经典,仔细观察名家是如何处理人物塑造与人物描写的关系的。这里推荐一下老舍的《骆驼祥子》。

额外的说一句题外话,现在的人对于的、得、地三字的运用越来越模糊。这里简单提一下:

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