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澆灌團結花 親情綿長潤心田


同心浇灌团结花 亲情绵长润心田

图为2019年8月28日,在水磨沟区立井街东湖丽景小区内的“同心园”小游园,辖区各族居民跳起欢快的舞蹈。2017年,立井北社区老楼房片区荣获乌鲁木齐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院(小区)” 称号。

同心浇灌团结花 亲情绵长润心田

图为今年1月12日,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泰琇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欢声笑语迎新春”联谊活动,邀请辖区各族居民品尝抓饭、糖葫芦,并送上中国结等新春礼物。 (图片均为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资料图片)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史传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乌鲁木齐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重要思想。自2016年9月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我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去年12月,乌鲁木齐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昨日,国家民委正式授牌我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乌鲁木齐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高位推动,人人参与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

自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强化各级党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体责任,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宗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立体格局,层层推动落实,确保创建工作质量。

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实施意见和考评指标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把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把创建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人、财、物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对示范市创建工作给予支持保障,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在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的同时,广泛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选树培养,市、区(县)一年一总结、一年一表彰,社区(村)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表彰,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定期总结表彰,确保创建活动“聚人气”。其间,发掘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形成了人人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争做贡献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我市有55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150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自治区表彰。连续召开9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596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207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丰富形式,创新载体

推进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多年来,乌鲁木齐不断丰富形式,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结亲周”活动为载体,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基础;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N”活动,以“五微行动·无微不至”活动为抓手,用一个个“微行动”架起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不断创新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打造“十进”品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院(小区)”、打造“民族团结之家”活动阵地等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3万余名干部职工与16万余户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2019年底数据显示,全市共命名挂牌市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村)”68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院(小区)”3004个、“民族团结之家”活动阵地1065个。

乌鲁木齐各族干部群众已达成“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离不开”的广泛共识。

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统计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首府各族干部群众隔空不隔情,宅家不断爱,以“石榴花开·战‘疫’同心”为主题的网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全市共有227079户次参与活动,累计制作上报参赛作品2691个,评选出300个优秀作品通过新疆网、乌鲁木齐晚报App、红山眼App、乌鲁木齐文明网等媒体平台进行了展播。

鉴往知来,见微知著。站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一新起点上,乌鲁木齐市必将能巩固提升示范市创建成果,强化示范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乌鲁木齐市必将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