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過度飲食和飢餓,哪一種更容易患上腫瘤?

前几天看到了这个问题,觉得挺有趣的,当然,饥饿是在保证营养均衡、摄入相对足够的前提下。

癌症的诱发和很多因素相关,不仅是饮食习惯或生活习惯,还有生活环境(如污染严重的环境可引发肺癌)、遗传因素(某一种遗传物质可能决定某人是否更容易患癌)、受创(如遭受到放射性物质)等,所以我们并不能通过饮食上的对比来武断地说明哪一种人群更容易患癌症。虽然没有太多数据对比长期饥饿和长期饱食的癌症比例,不过现代的大部分疾病都和暴饮暴食有关,理论上来说,若是其他因素都同等的情况下,肯定是长期过度饮食的人群更容易患癌症。

总是过度饮食和饥饿,哪一种更容易患上肿瘤?


长期饮食过量可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长时间的肥胖可能增加血管壁堆积更多脂肪、脂蛋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内脏脂肪堆积过多是导致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大因素之一;肥胖还可能大幅增加二型糖尿病发病几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更多的问题。饮食过量也可能会导致油脂、盐、味精等摄入量过多,高盐的摄入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长期如此可增加诱发胃癌的几率;食物过多增加胰腺工作负荷,可导致胰腺癌;食物摄入的过多,饮食的不注意、刺激性食物摄入过量同时也可增加舌癌、食道癌等发生几率;饮食过度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排泄出现腹泻、便秘等问题,也可增加肠癌的发生几率。一些朋友说到饥饿导致的生殖系统萎缩,可能引起卵巢病变,不过如果说前提是保证营养全面的话,生殖系统并不会萎缩,也不会引起太多病变的发生。

总之,暴食引发的疾病有很多,即便不会导致细胞的癌变,但各种并发症也够呛了,很多食物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比如糖尿病、痛风、尿毒症(肾衰竭)等。

总是过度饮食和饥饿,哪一种更容易患上肿瘤?


那饥饿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饥饿当然也有不少问题,如营养缺乏症、营养不良引起的脏器萎缩,不过如果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机体饥饿一点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我们的身体是很神奇的,它是一种“反脆弱系统”,就是说,如果外界环境越恶劣,在它可承受的范围内,它会变得越来越强来适应外界环境。比如如果长期生活在丛林,易受到野兽的袭击,身体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就会逐渐提高我们肾上腺激素分泌,更高效的促进心脏泵血,全身血流更快,以便更好地应对危险的环境;拿身边简单的例子,比如长期跑步锻炼,其实运动也是一种对身体的“恶劣”习惯,因为我们会累,还可能拉伤韧带之类,身体为了适应,就会提高心肺功能,提高关节和韧带的灵活性;节食减肥也是如此,因为食物少了,身体觉得这是一种恶劣的环境,为了保存更多能量,身体会降低基础代谢耗能,让我们懒惰、嗜睡,还会减少瘦素分泌,让我们更容易暴饮暴食。

总是过度饮食和饥饿,哪一种更容易患上肿瘤?


总之,饥饿可增加我们身体全身的“警惕感”,包括细胞体察异己成分的警觉,所以身体反倒更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更积极地去解决它,包括癌细胞的癌变也可能会尽早察觉,抑制它们的扩展。饥饿的确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轻断食”方式,研究发现有助降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饥饿还可促进肠道运转,更积极地吸收和消化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