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為什麼要排隊射擊?難道是為了紳士風度?

通过很多影视剧,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战争中,西方国家普遍兴起线列战术。该战术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率先发明,发挥了巨大战斗力。具体的就是拿着刺刀步枪的士兵,在军官命令和鼓点指引下,迈着整齐步伐进入战场,和敌人线列射击。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术是双方面对面射击,因而也被戏称为排队枪毙战。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这种看似古板的战术令人感到十分奇怪,面对面射击?这不是找死吗?自由射击难道它“不香”吗?况且在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时,士兵们不会感到害怕吗?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做也是出于绅士风度的考虑吧,但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首先要说的是,之所以采用这种战术战法,是经过千百次战斗所总结的经验教训,按当时的科学技术,这也是最好的选择。想象一下,在战斗中如果实行自由开火射击,肯定会有一些胆小的士兵不敢开枪,可能有些士兵还会逃跑。这样不但会影响命中率,更会阻碍队列的行进,甚至是整场战局的走向。因此,士兵们需要排成整齐队形,到有效射程内一起站定,一起射击。这样效率才高。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但为什么在面对敌人的枪口,士兵们为何不是溃散逃跑,而是一往无前呢?其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当时的枪械准头差

当时装备的枪械,一般都是没有膛线的燧发枪,在没有膛线的情况下,子弹在火药冲击下会在出膛后,打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轨迹。有时候明明已经瞄准敌人的脑袋了,但子弹可能会打中旁边的那个倒霉蛋。一般来说,燧发枪在100米外就没有任何准头可言,到了50米内命中率才会高一点。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除此之外,当时的火枪发射后会冒烟,从而遮蔽士兵的视线,进而使命中率降低。因此在面对敌人枪口时,士兵们并不会那么害怕。相比之下,子弹带来的威慑力还不及当时的刺刀冲锋。

第二、 爱国情怀的驱使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逐渐在欧洲地区觉醒。18世纪后期,各国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士兵们更加坚信自己是为国家和人民而战,这样一来士气就会高涨。例如当时的英国红衫军就是一支极其勇猛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士气非常高昂,特别喜欢顶着对方的枪林弹雨在敌人50米、甚至30米以内射击。英军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随着鼓点,整齐地前进,整齐的射击,整齐的冲锋。靠近敌军面前,往往两排枪就能让对手崩溃。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包括法国大革命后,法军的士气在自由意志的加持下成倍的提高,经常冲到敌军面前射击,打得那些封建军队四散溃逃。但是真碰上强悍的英军,法军仍占不到什么便宜。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就是败在英国人手里。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第三、 严格的训练使士兵们更惧怕棍棒多余敌人的枪

在线列步兵中,战术素养最高的无疑就是普鲁士的士兵了。普鲁士的线列步兵队列最整齐,射击速度更快。虽然普鲁士的国土和经济实力并非欧洲顶尖,但凭借军队强悍的素质,普鲁士仍然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而这样的战术素养要归功于普鲁士名王——腓特烈大帝的棍棒教育了。腓特烈大帝制定了最严格的军法,将体罚引入军队训练之中,队列走的不整齐要打,行进速度慢要打,枪支装填慢要打,开枪打不准还是要打。同时,腓特烈大帝还很有创意地发明了一种刑罚,让士兵们排成两排,手里拿着一只鞭子,让受罚的士兵从他们之间经过。所有士兵必须挥舞鞭子,以最大力气抽打,如果手下留情,被打的就是他们自己。

近代战争为什么要排队射击?难道是为了绅士风度?


在这一看似野蛮的棍棒教育下,士兵们完全习惯了服从。后来的欧洲各国纷纷效仿普鲁士的棍棒教育,这才培育了大量的“虎狼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