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觀眾不懂欣賞

自从动画电影《姜子牙》在国庆节上映后,一直听到的评价都严重两极分化:有人说很好看,有人说很不好看。

不知道这种“两极分化”是不是也算一种宣传手段,反正我是很成功地被勾起好奇心去看了《姜子牙》。

看到开头没多久出现的“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选题,还小小激动了一下:哇撒,一部动画片居然选了这么一个有深度的主题。


看的过程中还一直期待着,影片到底能顺着这个主题深挖到什么程度。

看到结尾,只能说,立意很宏大、结局也算发人深省,只可惜讲故事的功力,还不足以打动所有听故事的人而已。

尽管一开始就被提醒说不要拿《姜子牙》去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做比较,但是,看过之后,还是会不自觉的将两部影片拿来做对比,毕竟都是万众期待的国漫大制作,《姜子牙》还是“彩条屋神话系列”的第二部。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01

首先,《姜子牙》的核心立意是很高,但可惜讲故事的方式无法引起共鸣。

是一人的性命重要,还是天下苍生的性命重要?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主题。

开篇,就是伐纣大战结束之后,姜子牙奉命斩杀祸害人间的九尾狐。

这时,姜子牙却突然发现,九尾狐的体内还住着一个人类的元神,如果不将她们分开,就会一尸两命,杀害无辜生灵。

元始天尊却告诉姜子牙,这都是九尾狐施的法术,他看到的所谓人类元神,只是幻觉罢了。

姜子牙因为没有果断斩杀九尾狐,被天尊贬到了北海,命令他认真思考,到底是“救一人重要,还是救苍生重要”。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才能重返天界。

其实标准答案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要舍一人而救苍生。

姜子牙要是认同这个观点,就回天界;要是不认同,那就继续在凡间待着。

十年过去了,姜子牙却始终认为:“不救一人,又谈何救苍生?”

这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异曲同工之意。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放在一些特殊情况,这个答案还真不见得就是绝对正确的。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为《姜子牙》打Call的人认为,影片的主题很宏大,很有深度。

这点表示同意,这样一个主题,放在一部动画电影里来探讨,也很新颖。

但是,这部影片口碑不如预期,并不能单纯甩锅为“主题太高深、观众理解不了”。

现在的观众也没有那么低智商。

例如,之前热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探讨的也都是一些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一开始走的也是小众化的路线,但是,因为故事节奏紧凑,内容有深度、有厚度,却是让人觉得惊喜又炸裂。

说观众欣赏不了的观点,就好比是厨师烧了一桌很华丽的满汉全席,尽管色、香俱佳,却缺了最关键的“味”,最后,却来怪食客们消化不了高大上的美食,只配吃“小葱拌豆腐”。

反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主题很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而且,整部影片在诠释这个主题的时候,走的就是“共情”的路子。

看过《哪吒》的观众,都会被影片中的很多情节所感动。在看到一向对哪吒不假辞色的李靖,为了能让哪吒躲过雷劫,竟愿意以命换命的时候,我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通过小哪吒和敖丙,申公豹和太乙真人,陈塘关的百姓们,影片将那些有关成长,有关亲情、友情,有关责任等等问题,表现得绘声绘色,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中。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个问题起点是很高,大概率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也没有机会,经历这种痛苦的抉择。但是,《姜子牙》中的故事和人物,又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越是平凡朴素的情感,越是能引起共鸣。

“小葱拌豆腐”烧得入味了,照样能让食客回味无穷,照样登得了大雅之堂。

而一部好的电影,主题“高大上”也好,“接地气”也罢,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不然是编剧写来给自己自嗨用的吗?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02

其次,《姜子牙》中的人物不够吸引人。

这部影片中的人物比较......怎么说呢,就是个性不够突出,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姜子牙是个落魄颓废的中年男人,仔细看,眉眼还算清秀,直到最后斩断天梯,才表现出了那么一丝 “一战封神”的气魄;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苏妲己(小九),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萝莉,本来她被迫嫁给纣王为妃,出嫁途中又被九尾狐附身,无辜背上了“祸国殃民”的骂名,理应受到同情,但是,这方面的描写却显得文笔不足;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申公豹一改印象中的奸诈形象,是最忠厚老实的一版了,但是,我却更喜欢《哪吒》那一版的,虽然阴险狡诈,但是却让人讨厌不起来;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而那个大反派九尾狐,只看到一张戴着面具的脸孔,除了个头大了点,还真看不出是狐族族长,而且怎么看都是一个坏人;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唯一的可爱担当就是那只“四不相”了吧,最后为了救姜子牙和小九而死,多少让人感到遗憾。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总之,这些人物造型,要帅哥没帅哥,要美女没美女,要小可爱有一只,最关键的是,所有人物的性格都略显单薄了些。

动漫人物的成功,要么靠颜值,要么靠人品。

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候,真的被敖丙帅得一脸,尤其是他那忧郁的小眼神,再配上那充满磁性的嗓音,一个背负龙族兴衰的龙王太子形象,就这么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不仅是主角,那些与敖丙父亲一起被困在龙宫中、充当背景板的龙族子弟即便全篇一句台词都没有,当他们忍痛剥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只为给敖丙拼凑一件战袍时,龙族那种英勇、隐忍、团结和向往自由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鲜活了起来,同时也令人肃然起敬。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姜子牙》中的人物,原谅我真没记住几个。别的不说,同样是被天庭卸磨杀驴,同样背负着妖族兴亡,九尾狐率领的狐族子孙们,就不及《哪吒》中的那些个龙族子弟那样有血有肉有灵魂。

而主角姜子牙和小九,不咸不淡的,就算走大叔萝莉风,总还觉得差上那么点意思。

反倒是幽都山那个被封为“姻缘神”的纣王,到死都对苏妲己念念不忘的那份深情,让人不免感到英雄多情,可惜,戏份又不够多。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03

第三,《姜子牙》的故事内容改编得太过平铺直叙。

既然是神话故事,要么具有玄幻性,要么就具有曲折性。可是,《姜子牙》这部电影的内容太过平淡。

影片抛出的悬念,就是为什么元始天尊,会给九尾狐和小九戴上同生共死的“宿命锁”?

影片大部分篇幅也都是在讲述,姜子牙为了弄清真相,陪同失去记忆的小九前往幽都山的沿途经历。虽然伐纣大战胜利,人间却早已是沧海变沙漠,并没有因为商纣被灭而得到幸福。

但是,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可以猜到最后的答案:本来狐狸精变成苏妲己去祸害商纣王,就是女娲娘娘指使的。

影片的最后,姜子牙从九尾狐口中得知的真相,也与原著差不多:元始天尊为了统一三界、提高天界的地位,就与狐族私下签订协议,唱了一出双簧,让九尾狐去迷惑纣王、激起民愤;自己则率领天界弟子伐纣灭商,拯救苍生,一战封神。事成之后,元始天尊又为了掩盖真相,撕毁协议,将狐族灭族。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在这一出大战中,狐族确实也是牺牲品,但是,影片中交代的故事内容,还不足以让观众对被当做棋子的九尾狐、以及她背后的整个狐族产生什么同情,甚至也没有对被九尾狐附身的苏妲己产生足够的同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的蓝本,来自于家喻户晓的《哪吒闹海》,但是,原著中水火不容的哪吒和敖丙,却被改编成了一对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哪吒一吹海螺,敖丙就会立马现身;

哪吒要过生日,巴巴地去给敖丙送请柬;

哪吒经历雷劫,敖丙用他的龙甲战袍舍命相护。

哪吒和敖丙,既有岁月静好,又有不离不弃,有多少人到现在都还在嗑这一对的CP啊。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敖丙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肩负整个龙族兴衰的优雅小王子;

哪吒虽然依旧脾气火爆,但会用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开导自卑的敖丙:“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这里没有血腥的“剥皮抽筋”、“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有的只是诚挚的友情和浓浓的亲情。

一个原本已经深入人心的传统神话故事,却被编剧饺子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每一个人物,无论好的坏的,都个性鲜明,让人在欢笑中收获感动,又在感动中激起斗志。

当初,《姜子牙》的编剧应该好好去请教一下饺子的。


《姜子牙》的口碑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真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


结束语

可以看到,《姜子牙》的主创和制作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只是,剧本上,还是有继续打磨的空间。

特效手段的应用,可以增加影片的画面感和冲击力;

选取高大上的主题,确实也可以增加影片的深度;

但是,一部优秀影片的厚度,还是要靠故事和人物本身来展现。

总的来说,《姜子牙》还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国漫作品。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