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講道理,高手講故事

上週學習劉瀾老師《領導力30講》第四模塊,領導力口訣四——我來講個故事,對應領導力十律第四律——講故事。

why:為什麼要用講故事來發揮領導力。

因為領導力是要動員群眾解決難題,動員群眾改變,打動情感比打動理智更有效。而講故事可以同時打動理智和情感。

how:如何用講故事來提升自己的領導力。

講故事的一大秘訣:故事中有一個鏡子,要讓聽眾照到自己。

講故事的兩大因素:

1.形象,越形象的事物越打動我們的情感。

2.距離,離我們越近的事物越打動我們的情感。這個距離包括物理上的距離,但主要是心理上的距離。

形象和距離不僅幫助打動情感,而且幫助打動理智。越形象的故事,講的道理也更具體。離聽眾距離越近的故事,講的道理也越有說服力。

講故事的方式:

一是用嘴講,這屬於傾聽—感受—改變;

二是用道具講故事,這屬於目睹-感受-改變;

三是是用儀式講故事,這屬於體驗—感受—改變;

四是是用行動講故事,這兩種都屬於體驗-感受-改變。

what:什麼是正確的領導力故事?

正確的領導力有四種,分別是:

我是誰的故事;

我們是誰的故事;

我們向何處去的故事;

還有我們為什麼要變革的故事。

如果你希望別人行動起來有所改變,講道理不如講故事。

每個人天生對自己及外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我們從小都是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長大的,故事是我們瞭解世界的最好途徑。

上帝、宗教、民族等各種組織等,都是“講故事”的產物。《聖經》、《黃帝內經》、《論語》、《金剛經》等都是講故事。

成功人士都是講故事高手。比如喬布斯,比如舒爾茨,比如馬雲,比如任正非。

任正非說過這樣一段話:《聖經》為什麼那麼普及,就是靠故事,小孩、老人都看得懂,每個人不同感受,所以能夠傳播開。佛教為什麼推廣不開,只有方丈搞得懂經文。

講故事最大的特點是似有似無,可收可發,只有思考,沒有答案。大象無形,你可以通過故事影響別人。

笨蛋才講道理,高手只講故事。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講得精彩而引人入勝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的生命裡中,有四個故事影響了我的一生。

第一個是關於我少年捱揍的故事。

這輩子我只捱過母親一次揍,緣於我包庇弟弟妹妹偷家裡的錢。有一天我偶爾碰到弟弟妹妹從儲蓄罐裡摳鋼鏰買冰棍兒,顯然他們不是第一次這麼幹。

他們兩個摳了幾個鋼鏰兒給我,一起吃冰棍。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我也怕告訴母親,他們兩個會捱揍,所以就假裝不知道。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母親終究還是發現了。她不問弟弟妹妹,只問我,我不敢撒謊,老實交代了“犯罪事實”。

那一天,我被母親罰跪在長臺前。母親讓弟弟妹妹站在一邊看著,她拿著竹枝揍了我。

這是我唯一一次挨母親揍,因為這次事件,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凡事不可受人賄賂,不可包庇壞事。在參加工作以後,我多次以此為戒,時刻提醒自己不可越線。

這是我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講述了我的一個價值觀——做人要誠實,不收受賄賂,不包庇壞人壞事。

第二個故事是我的推薦人朱姐做洗衣液對比試驗的故事。

朱姐曾經是我的同事,自從她辭職去開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又跟人合夥創辦自駕遊俱樂部,我們便失去了聯繫。因為一款糯米普洱茶在一個放生QQ群相遇,見面時才發現彼此是老熟人。於是加了微信,卻沒什麼聯繫。

有一天,我發現冰箱臭不可聞,翻遍家中清潔劑,沒有可以除臭的產品。刷朋友圈時看到朱姐分享了一款環保產品,似乎可以幫我的冰箱恢復潔淨,便在評論裡留言。她第二天來到我辦公室,我簡單相信成為她合作推廣的M超市會員。除了清潔劑,我還訂了一些洗衣產品。

產品收到以後,朱姐來到我家。她讓我把原來用的A公司的洗衣液和剛收到還沒打開的洗衣液(以下簡稱M牌)一起拿出來,另外拿出兩個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她隨身還帶了一瓶普通超市裡買的L牌洗衣液。

她在兩個杯子裡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清水,然後分別放進兩種洗衣液,攪勻。這時候,我看到A牌的杯子裡的水變混濁了,M牌的杯子裡的水還是清澈的。

朱姐又拿出某寶上買的PH值試紙,分別在兩個杯子蘸了蘸,我發現A牌的試紙顯示是鹼性的,M牌是中性的。我說不錯呀,用中性洗滌劑對衣物比較好,以後我們家就改用M牌的啦。

她說,先別急,還沒結束呢,你再拿一個杯子來。

她先把A牌倒了一半到第三個杯子裡,再倒了一半M牌進去,我驚奇地發現,杯子裡的汙水變清了。

朱姐用道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親眼目睹M牌洗衣液不僅不汙染水資源,還能中和別人家的汙水,感受到M牌洗衣液不僅安全有效而且環保,從而願意換用這個品牌的洗衣液。

這個故事是屬於用道具講故事之目睹—感受—改變模式。因為這一點打動了我,我開始分享給親朋好友。我知道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可是我更知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能影響身邊的朋友也來用這個洗衣液,朋友再影響朋友,不正如在湖心投入一顆小小的石子,可以激起一圈圈漣漪嗎?

劉瀾老師在上一模塊講到“唱反調”。我在上一篇讀書筆記裡分享了一個經常“唱反調”主管的故事。那時候我們經常加班,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有一天早上我發現他滿臉掩飾不住的疲憊。我說咋啦,沒睡好啊?他苦笑著說回家晚了,被老婆關在房門外,在沙發上睡了一晚上。

我很內疚,感到是因為我們太過專注工作而忽視了家庭生活而致。等他離開我辦公室,我立刻打電話讓行政管理崗負責人訂購了99朵紅玫瑰,以這位主管的名義送到他夫人的辦公室。

第二天這位主管滿面春風,逢人便說“這就是領導的風範”。

這個是用行動講故事,讓團隊成員感受到我們是一個有愛的團隊,我們既專注於工作,也熱愛生活。

Frank VanderSloot 是我合作的M公司的創始人。他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同樣的故事講了三十多年,依然講得充滿熱忱,能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因為真實,因為形象。但是他也經常會講不同的故事,有一次他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幾個星期前的一天,我打算吃掉之前感恩節剩下的火雞,於是我請女兒回家的時候給我帶一罐蔓越莓醬,我告訴她我喜歡果醬裡有大量果粒的那種。

她確實給我帶了一罐果醬回家,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但當我打開的時候,我發現裡面起碼一半是果凍,雖然底部是有幾顆蔓越莓,但顯然這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果醬。幾天後我們又吃了一些剩下的火雞,但是蔓越莓醬已經用完了,我翻遍了櫃子想看看有沒有去年剩下的果醬,還真有,我看了看保質期還能吃,而這才是那種有大量果粒的果醬。

這個牌子與我女兒上週給我買的不是一個牌子,事實上我從沒聽說過這家公司,當我打開的時候,我發現幾乎整罐都是大顆大顆的蔓越莓,我心想,啊哈,我敢打賭這一定是一傢俬人公司。

然後我去網上查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前我打開的那個半罐都是果凍的果醬,來自於一家知名的日用品公司,一家上市公司。

而剛才新開的滿滿都是果粒的那罐,吃起來真是有天壤之別,我說了我喜歡果粒。我感到很好奇,所以那一週晚些時候,我特地跑到店裡去買蔓越莓醬,儘管火雞早就吃完了,我也並不需要蔓越莓醬了,但我想要去驗證一下我的推論。

我找到了這兩個牌子的果醬,買回了家並打開了它們,正如我預想的那樣,那家上市公司,家喻戶曉的名牌,價格最昂貴的果醬,卻只有半罐果凍,品質極差。而另一傢俬人企業的果醬品質則要好得多,整罐都是滿滿的果粒,相比之下可要好吃好多。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上市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這麼差,價格卻那麼昂貴呢?如果你平時有留意,你會發現無例外都是這樣的情況並且有其充分的理由。

不少美國的上市公司受股票價格所驅使,高管們的獎金都是基於股價來定的。事實上首席執行官、營銷副總裁、營銷總監都會收到股權來作為薪酬的一部分,所以讓股份上升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些高管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打算在一家公司待長時間,從一家公司到下一家公司,高管們跳槽的平均年限大約是5年。為了拿到更高的獎金,為了讓自己的簡歷看起來更漂亮,他們需要快速提高公司利潤,因為公司的股價通常都是由公司盈利率決定的。

為了增加收益,他們要麼增加收益,要麼減少支出,他們可以抬高價格來增加收益。但是一般卻不會這樣做。因為如果價格太高,就不會有人去購買他們的產品了。所以另一個選擇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幾乎總是意味著要降低品質,蔓越莓醬中最貴的原料就是蔓越莓,因此降低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少放點蔓越莓,用基本上是糖的果醬來替代。 所以當營銷副總裁建議少放蔓越莓來提升利潤的時候,首席執行官會毫不猶豫地批准這個提議。

現在我們來看看私人企業,特別是那些不準備上市的私人企業,因為這樣的企業沒有股份,所以也根本不會想要去提升股份,當然你會想要獲得更多利潤,但是適可而止就可以了。

私人企業的高管不會收到股票作為薪酬,上市公司的高管通常受制於短期目標,私人企業可以承擔得起聚焦長期目標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他們的成長策略通常是增加購買自家產品的顧客數量,他們知道優良的品質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這個目標。這雖然需要時間的累積,但是產品品質才是增加購買產品的顧客數量的正確答案。

M就是一傢俬人企業,我們不用擔心股票的價格,而是聚焦在助人的使命上。我們希望M因為產品的品質,安全性和關注環境保護而聞名,我們創造了許多產品,可以幫助人們擁有更長壽更健康更精彩的生活,我們沒有負債而且持續盈利,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一家成長型公司,換而言之,我們的目的是比起今年能夠在明年幫助更多的人。

當我最終離開世界時,我希望能夠留下一家因為助人而聲譽顯赫的公司。”

這是一個我們向何處去的故事,屬於傾聽—感受—改變模式。Frank用兩種蔓越莓果醬的故事,讓我們在傾聽中感受到他創辦這家企業的初心是助人,從而行動起來,跟他一起去幫助更多的人達成他們的目標。

要提升領導力,就要學會講故事。學會講故事,其實很重要。無論你是CEO還是打工者 是創業者還是上班族,都應該學會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