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出身農家,資質平庸,身體不好,他靠什麼逆襲?

他出身农家,资质平庸,身体条件不好,却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誉为“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万世千秋”。

他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不过短短62年,却做出了巨大的成绩,给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即使起点很低,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

曾国藩同时代的聪明人那么多,唯独他这个“笨人”作出的成绩最大,他拥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曾国藩传》:出身农家,资质平庸,身体不好,他靠什么逆袭?

一、拥有明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

曾国藩家世代为农,几百年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到了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这里,他决心做出改变,不但自己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而且全力培养自己的后代成为读书人。

从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开始,读书改变命运就成为了一种使命。

由于没有家族传承,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加上资质一般,曾家人的读书之路并不顺畅,曾麟书连续考了十七次,直到四十多岁才考中秀才。

曾国藩开蒙较早,但也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

一般人考个三五次,如果考不中就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就不再参加考试,曾家父子却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一次次走进考场,直到考中为止。

曾国藩家族读书的资质确实一般,他的父亲勉强考中秀才,他的叔叔一直是个童生,而他的几个弟弟都没有中过举人。

“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曾国藩的爷爷有一股倔劲,他坚持要培养一个读书人,儿子不行就培养孙子,孙子不行就重孙子,直到成功为止。

而曾国藩也继承了爷爷这个特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工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凭借着这股倔强劲,曾国藩不断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后来从秀才到举人、进士、翰林,他终于取得了老曾家未曾达到过的读书高度。


《曾国藩传》:出身农家,资质平庸,身体不好,他靠什么逆袭?

二、让学习成为一种修行,并贯穿始终

刚入翰林院不久,曾国藩因科举高中的优越感迅速地被打击殆尽,他发现自己与翰林院的那些人相比差距太大。

因家中没有读书传统,没有什么藏书,曾国藩除了读科举考试的书,别的书几乎都没有读过,而翰林院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博览群书,谈吐优雅,口吐莲花,曾国藩的气质和谈吐与这些人差距很大。

在翰林院曾国藩如饥似渴地读书,不断学习经典,向大家请教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学习,他的气质和见识都迅速提升,并慢慢拥有了自信。

此后,每天读书成为他的必修课,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书。

他对学习有着一种执着的态度,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开始对洋人有了新的认识,并把洋人当作“人”来看待,他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并送小童出国学习洋人的先进技术。

在当时的环境中,清政府把自己当作天朝上国,根本不把洋人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更不用说向外国学习技术,而曾国藩的思想无异于是超前的。

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曾国藩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他理论知识广博、思想开阔、心胸宽广、思维缜密,这些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曾国藩传》:出身农家,资质平庸,身体不好,他靠什么逆袭?

三、严格的自我管理,并一以贯之

自我管理,我们现在一般称为“自律”,与曾国藩比起来,我们大部分人所谓的自律都是小儿科。

曾国藩出身不好,资质愚笨,为了能够各方面提升自己,他开始写日记,并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日课,相当于我们的每日打卡。

曾国藩要求自己要每日早起,静坐、读书、写文章、练字,这些都是必修课,做到每天坚持,如果一天没有做到,他就会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并坚决改正。

他这些日课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即使政务繁忙,他还是要挤时间读书、练字,曾国藩全集百万字的巨著都是他利用闲暇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早起也是他一直坚持的习惯,李鸿章刚到曾国藩军营的时候,对曾国藩早起的规定不是很习惯,年轻人嘛,喜欢睡懒觉是很正常的,但后来他发现曾国藩不但要求别人早起,他自己也是坚持每天早起,见不到李鸿章他不吃饭,一直等着。

被逼无奈,李鸿章只好早起,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李鸿章竟然不再觉得早起是难事,后来他说他一直早起并从中受益很多。

曾国藩的日课看似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难得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任何普通人,如果有这样的自律,大部分想干的事都能干成。

大部分人都吃了不能坚持的苦头,在《天道》中,丁元英说,普通人要想有一点成就,那就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干别人干不了的事。

坚持自律,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曾国藩传》:出身农家,资质平庸,身体不好,他靠什么逆袭?

四、做坚决的行动派,并坚持下去

曾国藩的“笨”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像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比他聪明很多,左宗棠还因为他的笨与他分道扬镳,但就是一个笨人曾国藩,却做出了其他人没有做出的成绩。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反倒没有曾国藩成功?

究其原因,是因为曾国藩身上有笨人特有的优点,那就是踏实肯干,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有坚决的行动和落实。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与太平天国打仗时,从没有什么灵活的战略战术,只有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每天行军三十里,然后安营扎寨,光安营扎寨就要花费大量的功夫,行军缓慢。

到了一处城池外面,曾国藩并不急于工程,而是在城外筑墙,修筑坚固的工事,靠围城取胜。

这种笨办法,聪明人是不屑用的,也没有那个耐心,只有曾国藩这种笨人才乐此不疲地使用,虽然耗费时间很长,但却非常管用。

在创办湘军之前,曾国藩只是个赋闲在家的侍郎,皇帝给很多他这样的闲官下了命令,让他们帮助地方抗击太平军,其他聪明人都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只有曾国藩坚决地执行。

他训练军队不遗余力,为国出力不遗余力,别人都觉得他傻,他却坚定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去努力。

他想到就去做,不会为了别人的看法而做出改变,看似愚笨,却是干大事的派头。

很多聪明人为什么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太聪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遇到困难就想变通,路走不通了就想换条路再走,没有笨人的耐心和韧劲。

曾国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身上的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作为普通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力量和希望,只要认准目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管理,并坚持行动,大多数人都不会过得太差。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这句话适合大多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