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撰文 / 二 火

編輯 / 老 凡

這是【育論場】2020年第27篇原創文章


2020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在線教育按下“快進鍵”,作為幾乎是唯一一個經歷過非典、新冠兩次劫難的在線教育公司,iTutorGroup這次反應迅速,大年初二就緊急動員並部署相關工作,新聞報道稱,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全平臺流量增長超過四倍,累計服務超過了1500萬人次的學員學習。


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成立於1998年的iTutorGroup一直號稱是全球第一家成立超過20年的在線教育機構。公開數據顯示,iTutorGroup目前已擁有數萬名老師,課程增量與用戶規模都處於行業前列。在發展過程中,iTutorGroup屢次獲得國內外頂尖級機構投資,其中最近一個引發行業關注的入局者,是此前還未展露出過多教育野心的平安集團。


2019年7月,中國平安宣佈集團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有限公司與集團境外聯營公司將以資金和資源注入的形式,戰略入股在線教育集團iTutorGroup,將這家成立20多年的在線教育龍頭企業,融入到中國平安整體生態圈戰略體系,成為其智慧教育板塊的核心組成部分。


猝不及防地,平安作為“大廠競獵教育圈”的新成員,就這麼出道了。


01

低調入局,從投資到入股


作為集金融、房產、醫療、汽車、智慧城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巨頭,平安集團在構建智慧城市方案時,顯然不會放棄教育這一板塊。在其“1+N”的智慧城市平臺體系中,教育與政務、交通、教育、衛健、醫院、食安、口岸、環保、養老、法律、社區等板塊一起,依附於平安為此打造的“智慧城市雲”平臺。


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與多數人“平安一直遊離於教育圈外”的認知不同,事實是,平安集團在教育領域內的投資很早前就開啟了,並將其作為佈局教育板塊的主要舉措。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平安集團旗下投資機構平安創新投資基金,僅2012-2017年在教育領域就進行了7次投資。


最初,平安集團選擇了一大批新生教育機構進行扶植。這是最快也最經濟的方式。獲得平安集團的資本支持後,這些新生機構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工程師爸爸、康貝、藍橡樹、“超級講師”等,都曾得到過平安創新投資基金一輪甚至多輪融資,被納入平安教育的版圖之中。


工程師爸爸:2012年獲得平安創投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康貝:2015年獲得平安創投1000萬元A輪融資;

藍橡樹:2015、2017年接連獲得平安創投參與的天使輪與Pre-A輪融資;

超級講師:2016年4月宣佈獲得包括平安創投在內的400萬天使輪投資

……


當然,平安的橄欖枝同樣也會伸向教育行業獨角獸與行業巨頭,入股依然是最常用的方式。除去前面提到的iTutorGroup,在線教育新高教集團、睿見教育等都獲得過平安的投資持股,藉助於此,平安集團將自身影響力逐步擴展到民辦高等教育與K12教育領域。


順道一提,2017年4月20日,新高教集團完成港股上市,新高教集團的控股股東持有55.34%的股權,中國平安保險所持股權為12.42%。隨後,平安在2019年11月宣佈全部退出該項目,項目整體IRR74%,MOC4倍。


素有“地產投資巨頭”之稱的平安集團在教育領域的投資眼光似乎也同樣精準。至少就當前可查的公開信息而言,其投資與入股的幾家公司,都在平安的資本支持下以極快的勢頭髮展,為平安集團入局教育行業打下基礎。


02

全線佈局,搭建教育生態


總體來看,平安集團在教育戰略規劃上展現出了“全線佈局”的趨勢,橫跨學前教育、K12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國際教育、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板塊,實際上已經涉入了當下多數熱門教育賽道。通過投資入股iTutorGroup、新高教集團、睿見教育、工程師爸爸、藍橡樹等一系列行業獨角獸與新興機構之後,平安集團已在國際教育、K12教育等領域站穩腳跟。


在職業教育領域,平安旗下的移動學習平臺“知鳥”App穩坐企業培訓平臺的前列。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知鳥”自2015年11月下旬推向市場之後,憑藉覆蓋IT互聯網、金融、房地產、黨政、運輸管理、安全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50萬+的課程資源,一年後平臺簽約企業用戶已達到571家,其中包括吉利汽車、華潤集團、TCL、碧桂園、中船重工、聯想控股、中國石油等大型或特大型企業。


隨後,由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智慧城市)孵化出的“智慧教育”板塊成為了業務重點,遵“父母之命”,平安知鳥與平安科技等平安旗下的教育項目聯姻,於2018年4月底合併成為平安智慧教育團隊。


平安科技成立於2008年,是平安集團旗下另一個存在感較強的全資子公司。起初,平安科技定位於為平安集團原有金融業務提供技術支撐,理所當然的,強大的技術團隊、豐富的行業積累以及專業的管理優勢就成了公司的重要優勢。後期,平安科技開始伸出觸手涉足教育產業,或許是技術基因使然,平安科技更聚焦教育信息化業務,目前相關項目已開始落地於上海、河南等地的學校。


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在與平安知鳥等項目合併成為平安智慧教育團隊之後,2018年5月,平安科技交出了一份像模像樣的成績單——與中央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資源開發部開展合作,推進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落地部署,推出了中央電化教育館教育教學綜合應用系統虛擬現實平臺——平安科技K12 VR教育雲平臺。該平臺宣稱能通過沉浸式體驗以及互動體驗的方式來研究教師、課堂、課程的改革,旨在打造完整的一套智慧教育VR教學一體化解決方案。


作為重組新生的教育團隊,這根定心針,似乎還是有點分量的。


2019年,平安智慧教育再添一員,平安集團推出了智慧英語學習平臺“平安好學”。作為被官方宣傳為國內首個完整的託福自適應學習平臺,該產品是這樣被描述的:


“平安好學”依託中國平安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海量國人語料研發,並與託福官方考試機構ETS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平安好學”首創託福知識圖譜和自適應學習引擎,可智能根據用戶畫像定製個性化託福備考路徑和學習任務,並提供細緻知識點級別的反饋。


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2020年,經過多年佈局,教育領域的各個賽道幾乎都可以看到平安的身影,本該大展拳腳之際,平安智慧教育團隊也在疫情期間迎來了一次“大考”。


根據平安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面對短時間內服務器湧入大批流量壓力,知鳥平臺累計服務政企客戶1200多家,個人用戶超3700萬,直播培訓人次超2.49億次。若數據真實準確,那這份成績單,確也足以叫平安臉上有光了。


03

巨頭“平安”之道


和所有的互聯網巨頭一樣,佈局教育,平安也意在建立一個基於自身主體業務的生態閉環,發揮自身資本、流量以及在技術上的優勢。但進軍教育的互聯網巨頭們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平安集團在職業教育與教育科技領域似乎都還算可圈可點了。


許久之前,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就曾表示,平安所要對標的公司不在行業內而在行業外。以金融為依託,圍繞醫、食、住、行、玩,打造生活生態閉環,這是平安早已付諸行動的戰略目標。如今再將教育板塊納入閉環之中,也印證了平安所追求的金融與生活的融合。除了通過“知鳥”直接入手職業教育之外,平安在其他教育賽道幾乎都是以投資或者入股的形式,憑藉新高教、睿見以及iTutorGroup等一系列在賽道內有一定積累與影響力的行業獨角獸,平安也如償所願地將其所在領域納入到整體的生態版圖之中。


與教育同行,“平安”之道,當真平安?


百年大計,教育行業的價值在當下已無需多提。在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身教育的當下,我們一次次看到這些裹挾著巨大流量與資本的互聯網巨頭,在教育的高牆之下屢屢碰壁,巨頭做教育被唱衰已成日常。作為“平安系”一員,在業內慣以“能言善道”著稱的iTutorGroup創始人楊正大,曾在公開場合發表過如下觀點:


教育行業是需要積累的,師資需要長期的培養和積累,口碑也需要培養和積累,優質課程與內容也需要積累。


暫且不論這是否只是一席漂亮的公關套話,但確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互聯網可以給教育賦能,但是互聯網思維並不一定適應教育領域。無論是平安,抑或是其它互聯網巨頭,在下教育這盤大旗時,如果不能擺脫純粹的互聯網思維改換上教育公司的“腦回路”,結局多半依然會慘淡收場。


縱觀平安做教育的路徑,其入局方式不可謂不穩妥,出於對金融投資領域的經驗與自信,這似乎是最不易出錯,且回報可觀的一種方式,而今平安集團在教育領域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但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儘管染指教育圈多年,平安集團的教育思維仍然沒有太大長進。多少年過去了,平安似乎始終並沒有真正觸及教育的最中心領域,也沒有像字節跳動一樣在教育上顯示出過多的野心,彷彿已安於此種若即若離、在安全領域內打轉的狀態。在平安的所打造的生態閉環中,教育的戰略意義在於豐富了生態的完整性,僅僅是其金融與生活融合理念的一部分而已,這是平安在一開始就定下的基調。而對於教育的價值深挖掘,平安似乎並不太感興趣。


平安的“教育之道”,雖“平安”,卻也是淺嘗輒止而已。


不論是否有心耕耘,互聯網巨頭的到來也不全然是壞事。巨頭入場本身也是給教育行業的一劑強心針,資本和技術資源的湧入也會給教育行業帶來全新景象,眼下,他們或許還未能找到與教育行業合適的共生之道,但興許哪一天,南牆撞多了還真能撞出一個出口來。張一鳴說:“教育行業仍然處於早起階段,我們都還在期待著根本性的革新出現。”


都覺得是辯解之詞,但萬一呢?


- - - END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