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保代公司業績不佳遭甩賣,郵政集團眼中只有這個“親兒子”!

以郵政集團的郵政、郵儲服務網點優勢,完全不需要任何中介牌照。郵政最初的地方保險中介的辦公網點就設在郵政及郵儲機構,中郵人壽成立了,其保險中介也更加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賣賣賣!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郵政集團”)的股權投資清理工作仍在加速推進中。

4月1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北京產權交易所獲悉,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郵保代理”)100%的股權被掛牌轉讓。轉讓方為郵政集團全資控股公司湖南時代郵刊。據統計,郵政集團近一年來已經掛牌轉讓了5家保險代理公司的股權。

5家保代公司業績不佳遭甩賣,郵政集團眼中只有這個“親兒子”!

“一切都是按照中央對國有企業瘦身健體的改革要求在執行。”郵政集團內部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對於不符合發展方向、效益較低、前景不明、長期虧損的控股單位,我們都會加快退出,並做強做優做大主業。

全國保險專業研究生教指委常務副主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以郵政集團的郵政、郵儲服務網點優勢,完全不需要任何中介牌照。而且,郵政最初的地方保險中介的辦公網點就設在郵政及郵儲機構,中郵人壽成立了,其保險中介也更加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5家保代公司業績不佳遭甩賣,郵政集團眼中只有這個“親兒子”!

清理5家保代公司股權

根據披露,湖南郵保代理為湖南時代郵刊全資子公司,而湖南時代郵政又為郵政集團全資子公司。此次,湖南時代郵刊擬轉讓湖南郵保代理100%股權,轉讓底價為916.97萬元,信息披露結束日為5月11日。轉讓完成後,受讓方需同意在辦理本次股權轉讓工商變更登記的同時,一併辦理標的企業更名手續,變更後標的企業公司名稱中不得含有“中郵”“郵政”“郵”等與郵政相關的字樣

記者注意到,郵政集團的“瘦身”計劃早在去年9月已經開啟。

去年9月,郵政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一口氣發佈了4份產權轉讓信息:擬掛牌轉讓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公司100%股權、內蒙古郵政保險代理公司100%股權、湖南郵保代理70%股權和雲南郵政保險代理公司100%股權。

去年12月,郵政集團又掛牌湖北天鴻保險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權。

根據郵儲銀行此前披露的回A招股書,郵政集團旗下的金融業務相關企業除了人壽保險、資本管理、證券、電子支付公司外,還控制了14家包含保險代理等業務的公司,僅湖北天鴻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雲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及中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實際從事保險代理/保險兼業代理業務。

業績不佳“惹的禍”

業績不理想或是郵政集團狠心“甩賣”旗下保代公司股權的主要原因所在。

多次披露信息顯示: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公司營業收入均為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7.09萬元和11.29萬元,淨利潤分別為12.81萬元和9.81萬元。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內蒙古郵政保險代理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4.18萬元和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3.42萬元和0元,淨利潤分別為13.42萬元和-0.37萬元。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雲南郵政保險代理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84萬元和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5.43萬元和6.54萬元,淨利潤分別為5.05萬元和6.53萬元。

2018年,湖北天鴻保險代理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311.11萬元,淨利潤為0.31萬元。2019年10月31日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2.25萬元,淨利潤為0.72萬元。

湖南郵保代理經營狀況更為不佳,2019年營業收入127.3萬元,營業利潤-31.61萬元;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僅19.16萬元,營業利潤-1.39萬元。

地方性保險中介牌照不吃香

儘管多次掛牌轉讓旗下保險中介牌照,但交易結果並不理想。

去年9月郵政集團掛牌轉讓的4家保險代理公司股權中,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公司100%股權和雲南郵政保險代理公司100%股權分別於去年12月2日、11月27日再度掛牌北京產權交易所,顯示此前交易未果。

而此次湖南郵保代理的股權轉讓公告,兩天時間內也才300次左右的點擊量。

對此,郵政集團內部人士坦言,公司掛牌的都是地方性保險中介牌照,而且沒有網銷資質,所以不會吸引很多黃牛和中介來詢價,有意向的一般都是當地的保險中介公司

該內部人士補充稱,即便最後都沒有交易成功,對郵政集團的損失也不會很大,因為都是輕資產,連業務人員都是郵政集團內部共享。“不排除不再延續這些公司的經營許可證期限,湖南郵保代理這家就是今年5月到期”。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於全國性牌照,地方性的保險中介牌照確實較難成交。

做大做強中郵人壽

郵政集團金融業務子公司包括郵儲銀行、中郵人壽等。在郝演蘇看來,郵政集團擁有天然的渠道優勢,旗下的中郵人壽完全可以派駐郵政局網點通過其業務員銷售保單,所以不管是此前清空中法人壽股權,還是此次清理旗下保代公司的股權,都在情理之中。

據郝演蘇回憶,當年法國國家人壽希望進入中國壽險市場,因外資壽險必須採取合資方式,當時的國家郵政總局不瞭解保險,也沒有明白其在全國擁有郵政局的商業價值,便與法國國家人壽組建了合資壽險公司。

中法人壽成立於2005年,由中國郵政與法國人壽合資設立,雙方各持50%股權,註冊資本2億元。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保險業務收入超過2.22億元。但好景不長,當郵政集團有了自己的“親兒子”——中郵人壽後,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規模急轉直下,常年虧損,到2014年公司已不再有新單保費收入,僅靠續期業務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00多萬元。

2015年4月,郵政集團將其持有的50%股權悉數轉讓,徹底退出中法人壽股東行列。

而後為支付存量保單到期、退保等支出,中法人壽不得不向控股股東借錢度日。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至2020年3月的3年多時間裡,中法人壽向鴻商集團累計借款24次,共計約2.62億元。此外,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019年四季度降至-16130.78%,2019年度淨虧損6228.96萬元,最近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D類。

反觀2009年9月正式掛牌開業的中郵人壽,背靠郵政集團這顆大樹,在經過5年的小幅虧損後,在第6年開始實現穩健盈利,2019年實現保險業務675.4億元,淨利潤17.78億元,相比2018年有大幅提高。

5家保代公司業績不佳遭甩賣,郵政集團眼中只有這個“親兒子”!

記者 羅葛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