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美國作家Diane Tavenner的新書《準備》裡面說到,為訓練兒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和丈夫決定讓兒子每週做一款力所能及的食物。

然而,每次只要輪到兒子煮飯,她家廚房就會成大型災難現場。兒子一邊手忙腳亂,一邊不斷問“怎麼辦”。

每當這時,她總是忍不住去接手,兒子就十分不高興地離開廚房。

很多成年人都會懷著急切的心態去“幫助”孩子,一急,就“用力過猛”,而且會傳遞給孩子一個焦慮的潛信息——你看,你果然做不好。

可是我們卻忘了自己也曾幼小過,我們也曾“笨手笨腳”,各種技能也是從嘗試到嫻熟。回頭想想我們的成長,到底是別人代替讓我們變得能幹,嚴苛的責難讓我們立即變得細緻,還是寬容和時間幫助我們慢慢完善?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針對父母時常“忍不住”的這一行為,日本作家高取志津香和日本NPD法人JAM網編著了《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圖書。JAM是日本、美國兩地父母、孩子和教師互相交流的平臺,因此這本書廣泛借鑑了美國先進的兒童教育方法,結合日本的本土經驗,博採眾長,同樣也適用於亞洲文化的中國父母學習。

這套書包含3冊,《合理安排時間》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教給孩子合理分配時間;《整理身邊的物品》教孩子整理自身的所有物品,讓生活環境更加整潔;《樹立正確的財商》讓孩子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明確自己的角色,忍住!別插手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在嘗試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別插手,但當孩子受挫或把事情做的亂七八糟時,還是忍不住去幫。這其實是在給孩子幫倒忙,不僅阻礙了孩子自身探索和受挫教育,還讓孩子自我管理混亂。

在教育中父母很容易定位模糊,把該給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做了。

可實際是,父母應該是引導者、陪伴者,但絕不是替代者。這種總是忍不住插手孩子的生活和行為,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不給孩子拖後腿,方法很關鍵


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不寫作業、不睡覺,就在那沒完沒了地看電視。家長大多會催促:“快寫作業”;“快睡覺”;“快別看了”。可十有八九是念了三五遍,孩子該幹嘛幹嘛。

孩子總是東西亂扔,桌子、沙發全是他的文具、衣服,每次讓收拾的結果就是換個地方繼續扔。

出門看到喜歡的就想要,不買就不開心,甚至頂嘴:“這東西很便宜啊,怎麼就不能買了。”“家裡的和這個不一樣,那個是紅色的,這個是藍色的。”

……


遇到這樣的孩子,不是插不插手了,而是瞬間無名火就冒了出來,不能打孩子,只能自己撞牆:“到底該怎麼辦?”

別急,《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針對孩子的問題制定了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案,並通過實際經驗,指出了執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 《合理安排時間》


家長請別催,把管理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吧。讓孩子明白“管理好時間,是自己的事情”,不遵守時間的後果,要自己承擔。

當然,由於孩子的時間感和成人不同——孩子的眼裡只有“現在”。家長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時候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站在雙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並與孩子溝通。

《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裡,通過思想準備、訓練、行動3個步驟,詳細介紹了各種時間訓練模型,家長跟著書中的節奏,就會讓孩子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和要花費的時間有清晰的認識,主動自覺地完成自己的事情。

例如:和孩子一起列一個清單。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為了避免重要的事忘了做,指導孩子列出兩張清單,分別寫下所有想到的“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

這一步父母不要參與和評價,讓孩子把想到的都寫出來,把想要做的事情可視化,孩子會有直觀的認識,也能明確知道自己有多少事,如何分配時間。

孩子的世界猶如童話,我們不妨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引導孩子,讓他的行為和思想一起成長。


  • 《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上文說到家長要“忍住,別插手”,可絕不是讓家長就當一個甩手掌櫃。沒有誰生來就會整理,只對孩子說“趕緊收拾一下!”孩子是不知道要怎麼做的。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整理好身邊物品》這本書,從整理的規則、怎樣分類才更好、需要父母思考的問題、行動4部分,一步步帶著家長和孩子,從收拾身邊點滴開始,享受整理的樂趣。

在整理過程中,家長要樹立孩子的自信,積累微小的成功體驗至關重要。哪怕只是整理了書桌,把東西都放進抽屜裡,也是一步好的開始,父母不要吝惜自己的誇獎。

孩子憑藉從這裡獲得的自信,下次就會信心滿滿的主動出手。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另外,書中介紹到,在孩子能獨立完成前,父母要從旁照看。並根據孩子的成長進程作出綜合評估,而不是覺得:“都已經多大了,這些事還做不好?”

父母要明確的是,人是在不斷學習實踐中成長,而不是到了“該做到”的年齡,撒手不管他就會。


  • 《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小,培養金錢觀尚早。

那麼,看看這些新聞吧:

10歲孫子讓奶奶點頭眨眼,用人臉識別騙走5萬多存款買網遊裝備;

“熊孩子”打賞主播事件頻發,11歲女孩把近兩百萬人民幣花在了某直播平臺上,以維繫跟主播之間的“友誼”……


孩子所處的環境充滿了誘惑。如果孩子產生了“反正東西不貴,買了就買了”;“反正是自己的錢,想怎麼花都行”;“沒錢就去銀行取”;“貸款,以後還上”這些想法,父母該如何應對呢?如何才能向孩子傳遞正確的金錢觀呢?

《正確的金錢觀》這本書從孩子的金錢觀、父母需要考慮的事、有計劃的支配金錢、實踐4部分,讓孩子從認識錢,到合理規劃應用錢;從規劃自己的個人成本,到防止契約危險;從學會選擇到學會放棄。不僅讓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也給許多成人以警示。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不要忌諱和孩子談錢,只有懂錢,才能懂自律和自立。


這套書的教育指導意義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這套書,將實踐方法和生活相結合,每一個教學模型都可以直接應用,讓孩子輕鬆理解並學會怎麼做。

每個章節中都以插畫的形式,總結重點,並告訴父母要怎麼做、怎麼說,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孩子溝通。

這不僅是一本孩子的自我學習書籍,也是父母的指導手冊。

它告訴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有耐心,也要耐得住性子,不妨礙孩子學自立。但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父母可以去指導孩子,通過積極的話語鼓勵孩子,但是絕不能去插手。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每個人珍視的東西各不相同,無論是智者、名士,還是教科書,都無法給出標準答案。孩子只能在不斷地探索中尋找答案。

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做父母,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才能在孩子自己嘗試自立時,忍住,不插手。

後期我將會針對這套書進行分別的拆解,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孩子磨蹭、邋遢、沒金錢概念?試試這幾招,立竿見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