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01

剛搬到這個小區的時候,總能看到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兩個老太太,一胖一瘦,各帶著一個小男孩,在樓下玩。孩子年齡不大,一個1歲左右,另一個稍大一些,約有2歲。聚在一起邊帶孩子邊嘮嗑的老人很常見,但這對老人卻不一樣,既不像鄰居,也不像好友,相互間說話冷冷淡淡的,還經常你指責我、我抱怨你,相互爭吵。但不管發生什麼樣的矛盾,她們仍會帶著孩子呆在一起。

到了做飯的時間,稍胖些的老太太就會獨自上樓,做好飯後趴在窗口大喊:"飯好了,上來吧。"瘦點的老太太就帶著兩個孩子,噔噔噔地上樓,吃過飯後,兩人又帶著孩子一起下來……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時間久了,我漸漸瞭解了情況:原來,胖老太太姓王,大家都喊她王姨,樓上是她的家,而那個瘦老太太,則是她的親家,是她女兒的婆婆。胖老太太只有這一個女兒,從小疼愛有加,等女兒長大後,就拿出所有積蓄給她買了房子,卻不料,女兒只結婚時在新房住了兩天,其餘時間仍住在母親這兒,女婿乾脆也跟著過來,一起住下了。

後來,女兒又接連生了兩個孩子,產假期滿,女兒上班,照顧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只好讓親家母從農村老家過來,一起照看。

王姨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坐坐,一進門,就有一股孩子的尿騷味撲面而來,"噢,早上忘開窗戶了,"王姨不好意思地說著,打開了窗戶。

這是一個兩室兩廳的房子,沙發上、地上到處都是玩具,還有孩子的衣服、童車等,把客廳擠得滿滿當當。"坐,你快坐"王姨把沙發上的玩具堆到一邊,讓我坐下。"我去洗一下碗,早上出去得匆忙,碗沒都洗。你不知道,我那個親家母,從來不洗碗,每次吃完飯,碗往灶臺上一放,就再也不管了。偶爾洗一次,洗不乾淨不說,弄得灶臺到處都是水,也不擦一下,我還得再去清理。"王姨憤憤不平地抱怨著去洗碗了。"看個孩子也看不好,就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孩子跑出去多遠都不管。我只好天天和她一起,要不然她真能把孩子看丟。"手裡洗著碗,嘴巴卻沒停,我這才明白,為何兩位老人天天爭吵卻還要在一起的原因了。

"我這女兒啊,氣死我了。一家四口全在我這兒,吃得喝得全是我的,從沒拿過一分錢。本來我們老倆口每個月三四千元退休金,完全夠用,結果全都貼在了她們一家人身上,孩子的奶粉、衣服、尿布全是我們負擔。你叔叔沒辦法,只好又出去給人家打工,週末才回來。家裡也沒地方住,他回來了只能睡沙發。"王姨估計是憋屈久了,竹筒倒豆子一般訴說著。"他們有房子,讓他們出去住嘛。"我說。"說了好多次讓他們搬就是不搬,我這女兒啊,依賴我慣了,在我這兒,吃的喝的都不用他們動手,都是現成的,家裡啥活都不用他們幹,衣服髒了我給他們洗,他們只管上班,啥都不用操心。"王姨一臉無奈的表情。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女兒女婿也就罷了,畢竟是自己最親的人,最讓王姨受不了的,是女兒的婆婆,兩人生活習慣相差很大,誰看誰都不順眼,你嫌棄我我嫌棄你,卻還要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當真是尷尬無比。

"等大寶上幼兒園了,我就一個人看著小寶,讓她婆婆回去。"王姨說。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讓女兒女婿住他們自己的房子,親家母自然也就跟著過去了,王姨只須帶著一個孩子在家就可以了,自然會輕鬆很多。

說到底,王姨叫苦叫累的同時,卻又任勞任怨地照顧著女兒一家,接受女兒女婿的"啃老",完全是出於對女兒的愛啊!但王姨年事已高,這份"愛"又能堅持多久呢?如果有一天,被迫中斷了這份被女兒視為"理所應當"的愛,女兒又會怎麼看?是心疼母親還抱怨母親?

02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還記得那個"男子要錢不成當街拖拽母親"事件嗎?上海1名成年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元以還銀行貸款,因母親沒錢,就要求母親向親戚借錢,和母親發生爭執後,直接動手,把母親多次摔倒在地進行拖拽。民警到來後,母親稱自己沒受傷不再追究兒子的責任,兒子卻不服氣,反而大聲質問:"誰讓你是我媽,我沒錢不找你找誰?"

因為你是我媽,所以你就該給我錢,就該養我一輩子,兒子的想法讓人嘆息。在我國,這般理直氣壯啃老的人還為實不少。父母傾盡所有,孩子卻從不領情,啃老啃得理所當然,習以為常。

而孩子之所以這樣,也是父母長期嬌慣、縱容的結果,他想要什麼,你都毫不猶豫地給予,直到有一天,當你實在沒有能力給予他時,他就會出離憤怒,認為自己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父母無節制的付出,滿足兒女的願望,換來的卻是兒女在"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情況下,再也不情願獨立生活,而是坐享其成、悠然自得。

03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南京一位父親,對兒子寄以重望,在十多年前耗資百萬送兒子小王出國留學,滿以為兒子學成歸來會有一番作為,卻不料兒子回國後,在家呆了十餘年不找工作,名下的房產、汽車都是父親出錢買的。父親對整日遊手好閒的兒子實在看不下去,最後一怒之下把兒子的車賣了。兒子不甘示弱,直接砸了父親的車,看到兒子的"反擊",父親怒火中燒,衝到兒子家裡,砸得滿地狼籍,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反過來衝到父親家裡,不僅要砸了父親的家,揚言還要砍死父親。

你賣我車我砸你車,你砸我家我砸你家,再免費加贈"砍死警告",一對父子就這樣反目成仇。

海歸畢業10年沒工作只啃老,爸爸怒砸兒子家:巨嬰兒女是父母的痛

有網友感嘆兒子是"巨嬰",也有網友說父親給了兒子最好的教育,兒子卻不爭氣。然而,最好的教育卻不是知識教育。馬雲說過,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成為真正的人。而一個真正的人,必然是一個有能力、有行動、獨立自主的人。

教育學家馬卡連科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孩子只有成長過程中,經歷不斷的磨鍊,才能慢慢變得成熟,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

如果父母完全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懷抱之中,孩子又能在這份沒有風雨、沒有挫折的生活中經歷什麼呢?所以,父母該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否則,最終就只能成為只會啃老的"巨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