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到底是不是“青春飯”?

前兩天,有童鞋在後臺留言說:想轉行學編程,但感覺程序員都是吃青春飯的,很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

相信有這個疑慮的人並不在少數,媒體報道出來的“大齡程序員”相關消息也大多跟中年危機有關,讓人覺得好像程序員過了35歲就沒人要了。那實際又是怎樣呢?程序員真的只是碗青春飯?

程序員到底是不是“青春飯”?


需要積累的行業,都不是青春飯。

當然,這其中也必然包括IT行業。相信很多初入行的程序小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同樣一項任務,別人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自己也都會,但花的時間卻比別人兩倍還多,還經常出bug。

其實,這就是有經驗和沒經驗的區別。編程是一項很注重實踐的工作,很多經驗的提升都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去積累。

而從職業發展來看,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也有很大的晉升空間,從初級、中級、高級程序員到架構師,再到首席技術官,程序員職位的晉升,靠的就是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只要認真對待工作,人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如果不想為別人工作,創業也是種不錯的選擇,這是一個好的時代,程序員創業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毫無疑問,程序員是需要積累的職業,並不只是單純的青春飯。

但這並不代表程序員工資必定會隨著工作年限的提高而不斷增長,作為一種技術類工種,實踐能力才是硬道理。那麼,對於大齡程序員來講,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及早紮實根基,保持空杯心態。技術一般都是迭代式更新,就像4G來了,並不是立刻就取消3G一樣,在一定時間內,兩者是並行的。所以,作為一名程序員,一定要及早紮實基礎,同時還要保有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渴望,這樣可以更容易學習新的知識。

其次,要多學、多練、多看;從項目中學,從書本中學,從別人哪裡學,從失敗中學習,從一切可以學習到的渠道去學習;還要多練,經過代碼的歷練,程序員才能百鍊成鋼,成功的項目能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失敗的項目會暗示它為什麼會失敗,下次你就能更進退有據。最後就是多看,眼光狹窄,目光短淺,固步自封只能造就一隻井底之蛙,你的眼光必須超越自己所在的環境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其實不論是做程序還是做其他的職業,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程序員是不是青春飯,也是需要憑過硬的技術和積極向上的心態來裁定。如果你對當前所做的這件事情非常的感興趣,那不論你年紀多大,你都會自發的去學習很多東西,你總能拼命的爬到行業的頂尖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