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獲票房大賣,國產動漫走向“全齡化”

國產動畫電影,常被認為都是“低齡化”作品。然而近年“全齡化”的動畫,越來越成為了觀眾和資本雙重追逐的對象。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下稱《大聖歸來》)獲得了9.56億元的票房,引起了社會廣泛反響。據環球網報道,中宣部、廣電總局為《大聖歸來》召開了專門研討會,研討中提及了要改變現在動畫作品低幼的定位,使用新的技術打造出多年齡段,甚至是全年齡段的動畫作品。

“大聖歸來”後的4年來,國產“全齡化”動畫電影仍不慍不火,而目前正在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成為了口碑和票房上的真正“爆款”。然而,國產“全齡化”的動畫電影,真的將在未來一帆風順嗎?

24部國產動畫票房,打不過一個“神偷奶爸”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獲票房大賣,國產動漫走向“全齡化”

就過往4年的票房數據來看,國產動畫距離“崛起”還非常遙遠。

在2015-2018年上映過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20,整體落後於進口動畫電影票房。如果算上這些進口動畫電影的全球票房,則差距則更為懸殊。

如果沒有出現如《大聖歸來》這樣現象級的動畫電影,每部國產動畫電影的國內票房,也不過只是一部外國動畫電影全球票房的零頭。國產動畫電影也幾乎“不出海”,少有海外票房。

以2017年排入全年電影票房前300的24部國產動畫為例,這些電影總計票房達到14.19億元,雖然超過了當年《神偷奶爸3》在中國大陸的票房(10.37億);但相比於該片的全球票房約71億人民幣左右(該片目前是全球動畫票房第五),這24部的票房加總,顯得望塵莫及。

積累了大批兒童觀眾的國產動畫IP改編大電影,在這幾年撐起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市場。而在劇情上較為照顧全年齡層次觀眾的電影,在沒有IP的加持下,很難出現“爆款”,《哪吒》和《大聖歸來》在口碑和票房上的雙重成功,算是現象級特例。

在近幾年獲得一定關注的“全齡向”動畫如《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等,雖然沒有達到《哪吒》與《大聖歸來》的高度;但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從已備案的電影腳本來看,“低齡化”或仍將是主流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獲票房大賣,國產動漫走向“全齡化”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獲票房大賣,國產動漫走向“全齡化”

如同《哪吒》這樣的動畫電影,製作週期十分漫長。據新京報報道,《哪吒》耗時五年製作,而2015年上映的《大聖歸來》的劇本備案時間,也要追溯到2012年。那麼,從這些動畫電影的劇本備案,體現出的將來一段時間的國產動畫電影上映情況,是怎樣的呢?

數據顯示,《大聖歸來》上映的2015年,全國動畫電影備案數量較2014年發生了增加。2016年,動畫備案數量,也達到了近年的巔峰。此後兩年,動畫電影備案的數量呈現下降態勢。

從動畫片名和劇本梗概上來看,近年來“低齡化”賣相,以動物作為主角的動畫片仍然是主流。從片名的關鍵詞上來看,大部分動畫電影帶有濃濃的“童話風”。

2015年到2018年,“低齡化”的趨勢,卻沒有見到明顯的變化。然而,片名中提及中國歷史故事、神話、傳統民俗的片子多了起來。

為何只做傳統文化題材?該自媒體在文章中解釋道:就製作能力而言,國內公司無論是下沉渠道、資金儲備以及製作體系都不健全。與其展望國際市場,還不如深耕足夠大的中國市場。

在創造IP方面,“全齡化”動畫空間巨大

打造國產動畫IP,在這幾年不僅是中國動畫行業的追求,官方也屢屢強調該目標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動畫頭部IP,基本上集中在“熊出沒”、“喜羊羊”、“賽爾號”等幾個面向兒童的IP上。而對比日本,日本動畫的頭部IP題材廣泛,包羅萬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獲票房大賣,國產動漫走向“全齡化”

日本動畫系列電影在全球的票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中國動畫IP的開發,到底有何落後之處?李欣然論文《國產動畫電影IP開發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指出,IP類型單一、盜版氾濫、缺乏完整產業鏈等問題,是國產IP開發的瓶頸。

作者在論文裡以《喜羊羊》為例:在《喜羊羊》取得一系列成功後,數年如一日的《喜羊羊》,動畫中“狼羊相鬥”的重複套路,引發了人們的審美疲勞。 而年復一年的動畫大電影,造成了同質化IP的扎堆出現,且被海外IP遠遠甩開。

在《喜羊羊》在取得一系列成功後,其製作方也充分挖掘了其品牌的衍生品市場。然而,在市面上的《喜羊羊》系列衍生品,大多為書包、玩偶、模型等複製性極強的簡單產品。

而很多衍生品製作公司不注重版權,造成市面上的這些衍生品,大部分是盜版的。IP衍生品做工粗糙,商品沒有競爭力,無法形成新的利益增長點。

而就目前“全齡化”動畫電影而言。近年來,依託傳統文化這個大IP的動畫電影,仍會接二連三地上映。《哪吒》的製片方彩條屋影業接下來要推出《姜子牙》,似乎要打造“封神宇宙”。

公眾號“三文娛”曾在相關文章中評述:相比於跟著財大氣粗,製作精良的迪士尼走閤家歡電影的老路,採用國人更為熟悉、知名度更廣的傳統文化、神話故事題材,不僅可以避免和迪士尼等大廠衝撞,而且對於一些沒有系列IP加持或電視劇渠道傳播的動畫電影來說,選擇傳統文化題材電影,傳播效果更好,故事塑造也更為輕鬆。這顯然是更為保險的一條路。

然而,動漫強國如美國與日本,所創造出的動畫頭部IP,不拘泥於民族性的題材,而是用民族化的手段,博取各類世界文明的長處,來講世界上各種文明的故事。這可能也是我國動畫產業需要學習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