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一些絮叨

2017年底的某一天,我突然在微博上收到一條消息,問是不是能授權他們做《世說新語》的動態漫畫。聯繫我的,就是漫無表情工作室的負責人了。當時的我,懵懵懂懂,第一句話問的就是“什麼是動態漫畫”呀?在百度上查了半天,也沒弄明白漫畫、動畫和動態漫畫——好吧,一直都常識缺乏。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我看看發佈視頻的網站上,還是很多人沒弄明白什麼是動態漫畫,他們會問,為什麼會卡幀呀,為什麼畫面動得這麼僵硬啊——看來動態漫畫真是個新鮮事物了。)

最初在我看來,《世說新語》這樣的故事要做成動態漫畫或者動畫,都不太容易,因為這個繪本,本身沒有什麼情節,只有很多的“情緒”,人物表達方式又過分內斂,看似平靜卻內心波濤洶湧……我總覺得,沒有年齡、閱歷和很強的傳統文化底蘊,很難把握《世說新語》。

不過,我也並不介意《世說新語》多一個途徑被大家瞭解,所以我說可以考慮。沒過兩天,漫無表情工作室的負責人就從長沙跑到廣州來見我,很迫切的表達想做《世說新語》的願望,無論如何,有人能喜歡作品對作者都是最高的褒獎,所以沒有幾天,我們就把授權協議簽了,當時感覺對方,似乎,嗯……特別興奮的樣子。

在第一次見面時,我就開誠佈公的說,我沒有指望這部作品為我帶來收益和流量,同時作為沒什麼號召力的作者,我覺得這部作品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收益和流量,這似乎根本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我只希望,對方能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也能鄭重對待就好。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在後來的討論中,對方告訴我,作為一家小工作室,他們其實已經有比較長一段時間處於無東西可以做的階段,因為在網上發現覺得不錯的漫畫,一問大多版權都被籤走,如果找簽約公司要授權,費用是小工作室無法承受的。但這些公司,對自己簽下的作品幾乎不做任何主動運營,只是攥在手裡,宣示“所有權”罷。

雖然早有耳聞,還是為這樣的現狀震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個漫畫平臺都在瘋狂擴張,許多平臺囤積了大量的作品版權。但前期的燒錢,讓他們早已無力開發作品本身,這就導致除了極少幾部“爆款”,絕大多數作品都成了徹底的炮灰——小眾,就是最大的原罪。這兩年來,更有大量作品由於流量和平臺公司的停止“供血”原因,半途被腰斬,完全失去了自己作品的繼續創作權。而為了成就“爆款”,如何“爽”,如何迎合讀者消費心理,自然成了絕大多數作者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選擇。

(我很難想象作者完全失去自己的作品是什麼感覺,至少我不能想象失去凝聚了很多心血一心想畫的作品……我覺得自己大概會崩潰吧)

這對一個作者尤其是剛剛邁出校門的新作者而言,打擊往往是毀滅性的。在最應該學習,培養自己創作能力的階段,學會的都是如何以最快的方式迎合觀眾,帶來人氣和流量。而畫技、思想、藝術性、原創性,這些本是一部作品“靈魂”的東西,則統統靠邊。這對作者而言,很可能捨本逐末,並沒有學會真正的技能。可——反正中國人多,毀掉幾個無所謂,前赴後繼多得是,只是不知道作者本人,是否願意在面對這樣的境況前做到完全不把自己當回事了?

(我曾聽一位國內相當有名氣的畫手說,他的才能就夠支撐他三十多歲,所以他要在三十多歲以前把一輩子的錢都賺完——當然咯,這也算是一種選擇吧,因為他確實已經可以做到發房子作福利了,他的讀者也很接受這個“成功人士”“人生贏家”的人設,這無可厚非。但這不是我們的選擇。)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當然,目前國內各個行業,劣勝優汰幾乎是常態。但和藝術相關的行業其實情況還有一些特殊,藝術、思想本身所具有的超前性,意味著最好的作品大概率不能靠低俗、賣人設、炒話題生存。好的作品自有其深度和氣場,更和時代氛圍有關,在平臺瘋狂的擴張以及急速擴張後的捉襟見肘中,所謂的“內容為王”到最後都變成了“流量為王”,如何迅速將一個創作者變現,能融到A輪B輪C輪,能賺到銀行的利息,能帶來下一波的投資者接盤俠……才是平臺真正關心所在,至於創作者的潛能是否被透支,被扭曲,被綁架——

綁在沒有剎車的車輪上的人,不會生出情感,大約更不可能有道德。

當然,我也明白,這並非平臺、資本的問題。涸澤而漁,是整個社會在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極高運營風險與成本情況下,必然的選擇,所以,我並不想指責任何人。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也許一開始便基於這樣的判斷,《世說新語》和我們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沒有出售全部版權給任何公司、平臺,見過太多的平臺突然崩塌,斷層,見過太多的“血汗工廠”,“只授權,不賣斷”成了我的絕對要求。以至於漫無表情負責人後來反覆表達,說自己當時心裡其實特別驚訝——你居然還能有《世說新語》的版權?然後就是“狂喜”——終於有東西可以做了。

現在想來,我們一直是圈子的異類,不喜歡被曝光,和任何平臺、公司都沒簽過什麼“賣身契”,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居然基本保留了所有作品的版權——當然負面作用也很大,例如,缺少運營,曝光率低,平臺不會花精力推廣,也自然很容易被邊緣化,當不成人生贏家等等等等。

但我想,既然把創作當做一輩子的事,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創作力便應該放在首位,至於其他,只能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了

漫無表情工作室,大約也面臨和我們一樣的問題。可我們一樣,我能在他們最後的成品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和當初對我承諾過的那樣“鄭重對待”。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從《世說新語》到《餐桌上的世說新語》,漫無表情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待作品足夠用心。而且也逐漸在進步——無論是音樂、配音還是畫面、動態細節。《世說新語》的音樂一開始我們都感覺非常困難,因為目前市面上的古風音樂大多為遊戲配樂之類,在我看來並沒有體現《世說新語》的時代性和厚重感,關於“嘯”之類極難表達,超乎今人想象的部分,連我自己都一籌莫展。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居然找來了一個很不錯的音樂作曲人,所有的音樂,都是為《世說新語》量身定做。而《餐桌上的世說新語》,一個人配音的延莊小哥哥,確確實實讓我驚豔了一把,幾乎是他一個人,撐起了這部“薯片番”的大半氣場。

更難得是每次和漫無表情負責人見面,都覺得他比之前心態沉穩了很多,對作品中的問題,看得甚至比我還清晰,這讓我這個“親媽”為之感動——雖然傲嬌如我,一次也沒有當面表揚過他們。

我想,作為一群90後甚至95後憑自己坐起來的的小工作室,在沒有資本支撐,也沒有穩定資源的情況下,能夠不斷保持著進步,對自己也有日益清醒的認識,這本身就很難得了。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希望他們能堅持得久一點,更久一點。

這幾年,我也陸續和很多這樣的小工作室有過交集,雖然挑剔如我,都會有很多意見,但總體來說,我欣賞他們身上的熱情,和不斷學習的能力。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的文化產業才能成熟完整,而不是一擁而上,再把損失擊鼓傳花般轉嫁到最弱小的作者身上,或者一時集體高潮一時悄無聲息就倒下一大片,讓實際上最需要創作穩定環境的作者獨自面對一地狼藉——我對此其實真的毫不樂觀,但以最悲觀的態度最積極的做事情,也是我們一向面對生活的信條。因此,比起大平臺,我始終更希望,也願意身體力行的給小公司一些機會,而且通常情況下,他們也會更願意付出更多的心力給我們這樣“小眾”和自我的作者。

(桃子一直覺得,在這樣的寒冬,唯有創作者彼此抱團取暖,才能真正捱過那些看似繁華的虛無幻象吧。)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個作者,保持對自己,對作品清醒,真的很困難。這幾年,桃子見過太多有才華的創作人,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毫無意義的消失了,有些情況稍好,也隨著平臺的變動失去了自己作品繼續創作的可能性。桃子一直都極其惋惜。

“你能賺到更多的錢你為什不賺了?”“我們要共贏啊!”“你的粉絲會買單的。”在“粉絲經濟”還未退潮的今天,很多人都會這麼說,可這樣的話首先就會引起我的警惕,甚至感覺最好不要繼續——因為應該沒有共同目標。一直認為,能賺到更多的錢但選擇不去賺,才是真正的底氣和智慧吧(當然,這未免有些抬高自己)。然而,當那麼多人都希望你趕快變成“錢”,變成“房子”,變成“豪車”之類,我們總得為自己保持一絲機會,去想想是不是還可以變成錢以外的其他什麼東西,一些更重要的,而且是可以我們一生擁有並使用的東西……

所以,藍雯軒的下一部作品,也將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和大家見面。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大家看了桃子這麼久的絮絮叨叨,其實表達的意思是,我希望大家能給《世說新語》動態漫畫多一些關注。也更希望大家能夠給漫無表情這樣的努力創作產出新作品,保持創作能力的小工作室多一些關注和機會。自我感覺,比起那些聲勢浩大的大平臺,他們可能才會是中國文化產業的可能和希望所在吧。畢竟,一個真正繁榮,秩序正常,可持續的市場,是多元並生的,而絕對不是“我長過以後,要讓方圓百里寸草不生”的掠奪式發展。

(其實我們吧,這麼多年來,早就佛了……可能都仙了。)

從《世說新語》動態漫畫說起

在愛奇藝、優酷、騰訊上都可以看《世說新語》第一季的動態漫畫哦

《餐桌上的世說新語》B站上第一季已經連載結束

《餐桌上的世說新語》第二季已於10月18日開播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