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壇醫院張福傑教授獲北京“有突出貢獻人才”榮譽稱號

北京地壇醫院張福傑教授獲北京“有突出貢獻人才”榮譽稱號

有突出貢獻人才

10月22日,北京市“有突出貢獻人才”暨“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特別貢獻獎”表彰會在北京市委黨校隆重召開。會上,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張福傑教授獲第十三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以下簡稱“有突出貢獻人才”)榮譽稱號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有突出貢獻人才”評選表彰活動是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評選表彰的北京市專業技術人才專項獎勵項目,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本批次在北京市共評選出49位“有突出貢獻人才”,以表彰他們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張福傑表示,此次入選“有突出貢獻人才”項目,是對自己和團隊工作的肯定與鼓勵。他說:“自己能夠在艾滋病防治領域取得一點成績,首先是榮幸地趕上了歷史機遇,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夠參與其中,見證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從零起步到今天,取得這麼大的成績,我很幸運和自豪。感謝北京地壇醫院、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中國CDC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全國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同仁,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如此巨大成績,成為國際上治療的典範。”

張福傑

男,農工民主黨黨員

首都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系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CDC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探索出“中國方案”

1998年,張福傑36歲,當時擔任北京地壇醫院一病區主任的他被選到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學習艾滋病,沒想到這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節點,他從此變成了一個“艾滋病醫生”。

1999年,從美國學習回來後,張福傑與中國CDC(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研究院)曹韻貞大夫(前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北京地壇醫院開設了中國第一個艾滋病門診,同年開展了中國第一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臨床試驗,率先在中國引入艾滋病治療“雞尾酒療法”。2000年他參與了我國第一個《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動計劃》以及2003年我國頒佈的歷史意義深遠的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的制定,起草了大量的政策和技術指南等。

2001年,經原衛生部、中國CDC和地壇醫院協商,張福傑受命組建我國艾滋病治療“國家隊”——中國CDC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治療與關懷室,開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國家隊”的職業生涯,在擔任主任的14年,在我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從“應急”到“標準化”再到“國際化”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張福傑對建立起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國模式的標準化、國際化的治療體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二十一世紀初

,國際上認為發展中國家不宜開展病毒治療,擔心出現大規模的失敗和耐藥。2002年,張福傑團隊頂著巨大的壓力,在河南省某村開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試點工作,之後他們開始不遺餘力地推動國家抗病毒治療工作,解決仿製藥、檢驗設備等一系列工作。為了督導工作,僅河南一個村一年張福傑就去了七次。國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從零開始,沒有借鑑,從100個人的試點,到目前全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近80萬,挽救了大量艾滋病患者的生命。這一結果發表在柳葉刀傳染病雜誌,被國外至少20家媒體報道。HIV單陽家庭抗病毒治療減少傳播的文章發表在柳葉刀(Lancet)也引起廣泛關注。最讓張福傑欣慰的是,2002年他們與河南CDC合作推進了我國第一個HIV母嬰阻斷項目,許多當時接受治療的兒童,現在已經結婚並且生育了自己的健康寶寶。

2002年至今,張福傑一直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艾滋病專家組組長。他所領導的專家組在我國艾滋病規範化治療、疫情應對、指南編寫和科研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帶領專家組所編寫的《國家艾滋病免費抗病毒藥物手冊》(目前更新到第四版),成為國家艾滋病防治指南。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我國建立並健全了全國統一的電子病歷體系,實現了對治療的覆蓋率、成功率、耐藥率和病死率的動態監測,讓患者在各級醫療機構享受基本同等的標準的國際化的醫療服務。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張福傑認為科學防治是根本,他帶領團隊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子項目負責人。主持和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5項艾滋病研究及其他各種的科研項目。在柳葉刀、柳葉刀傳染病、內科年鑑、臨床感染疾病等中外雜誌發表英文論文109篇,中文160篇。SCI論文被引用2531次。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衛生管理獎和華夏醫學獎各1項 。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米歇爾博士在眾多場合都公開稱讚中國的抗病毒治療取得了巨大成績,中國創造了一個全新發展中國家艾滋病治療的模式。“我們沒有辜負黨和國家以及患者的期望。”張福傑說,能夠有幸參與其中,見證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績很幸運也很自豪。

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获北京“有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2016年,剛剛重新回到北京地壇醫院擔任感染中心主任的張福傑,又經歷了新的挑戰。亞洲首例黃熱病在北京地壇醫院被發現,患者入院不到20個小時就被確診,經過積極治療後康復出院,科研工作也沒落下,張福傑所在的感染中心團隊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應對中又打了漂亮一仗。

“中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工作還在不斷變化修正,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下一個目標是消除HIV(新發感染低於1%),終極目標是根除HIV。”張福傑說,儘管這是一條崎嶇坎坷的長征路,但我和我的同事,和中國所有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同仁對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