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嬰幼兒最初對世界的認知以感知為主,通過藉助形狀、顏色和聲音來區分事物,而非依靠語言和文字的描述去理解。

圖形認知為例,孩子從來到世間的那一刻就開始感知圖形了,圖形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能看見的一切都是由點、線、面等幾何圖形組成的。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研究表明:10-12個月大的孩子就已經具備一定的圖形分辨能力了,而2-6歲恰恰是發展孩子圖形認知能力的關鍵時期。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抓住孩子敏感期,培養孩子圖形認知能力呢?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讓兒童觸摸隱藏的實物,然後要求其在另堆實物中,指認出相同者或畫出實物的外形。根據結果提出了兒童圖形知覺發展的四個階段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第1階段(3歲前) :簡單圖形感知階段

此時孩子可以初步識記一些簡單圖形,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但理解不深,且難以自己畫出。

在這個階段家長重點要讓孩子觀察真實的物體,比如購買一些積木或者七巧板之類的益智玩具,也可以藉助生活中的物品,讓孩子認識簡單圖形。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比如: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盒子,圓形的球球等等。幫助孩子感知簡單圖形,並建立初步的圖形認知概念。

第2階段(3~4歲):簡單圖形認知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能夠認知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種形狀特徵能夠用語言描述,並且嘗試在生活中尋找相似形狀。

但是。此階段還無法完全掌握不同圖形特徵,具體表現為孩子畫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時,往往只能畫出近似圖形的樣子。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在這個階段,孩子逐漸開始對生活用品和玩具的形狀發生興趣,並能夠進行指認。家長可以讓孩子認一認生活中的物品是什麼形狀,再讓孩子動手畫一畫看到的圖形的樣子。

通過觀察、記憶、分析、動手操作等一系列步驟,讓孩子進一步感知形狀的差異和不同。

第3階段(4~5歲):複雜圖形認知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開始認識更多更復雜的圖形,如:梯形、菱形、橢圓形等

他們逐漸能夠分辨直線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和曲線圖形(圓形、橢圓形),感知圖形的特徵,並能夠用語言描述,但對複雜的直線圖形還不能很好地區分。同時,對直線、角、斜度、立體圖形等的認知開始發展。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這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認一認生活中的物品形狀,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具,比如七巧板、積木等,讓孩子完成一些圖形的拼搭,通過拼搭、拆分、復原等一系列過程,進一步認知各類圖形的具體特徵。

第4階段(5~6歲):立體圖形認知階段

此階段孩子能較準確地區分常見的圖形,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徵,並且能夠正確地畫出所有圖形。對於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等有了基本的概念和認知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通過實物,讓孩子感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並正確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比如:拿一個盒子,將盒子拆開,認識每個面的形狀,再將盒子拼合,認識盒子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通過讓孩子拆一拆,拼一拼的實物操作,讓孩子感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區別,學習並掌握兩者的區別。

抓住兒童圖形認知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事實上,和數字相比來說,圖形要更具體、直觀得多,認識圖形也是孩子感知生活,認識世界的一個最佳機會。

學齡前的孩子通過對圖形的認知和了解,能夠幫助他們構建基礎的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的概念,也可以為他們進入小學學習數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注【何秋光學前數學】,點擊“瞭解更多”,在家就能學的數學思維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