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家電行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格力自稱損失200億元,近日,海爾、海信還傳出了大規模裁員的計劃。


海爾集團和海信集團都是千億規模的國際化企業,他們的裁員或將引發連鎖反應。消息迅速發酵,很多人大呼,“寒冬要來了”!


對此,海信和海爾在4月12日均發文否認。


海信發佈官方聲明,稱有采取“末位淘汰”,裁員1萬人的數據並不屬實。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海爾集團則聲明,疫情期間,海爾集團從CEO到總裁再到領域總經理,均自願放棄績效薪酬,但沒有裁員。


不管兩位巨頭如何否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多員工會失去工作機會。


對於職場人而言,企業裁員還是優化都只是個藉口。


正如美國平等就業委員會代理主席利普尼克所說,職場中因年齡歧視等因素裁員和性騷擾一樣,一直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在這個黑天鵝頻飛的時代,降薪裁員優化不是中國職場人的專利,全世界經濟發達地區都有,有些我們還頻繁。所以我們無需過多的焦慮和恐慌。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才能夠經受住市場的考驗,無論什麼時候都有自己的一碗飯吃。


觀察員盤點了很多大公司的裁員,為此諮詢了許多標杆企業的HR,得出的結論就是:市場上正在加速淘汰這三類職場人,無關經濟形勢。


快看看是不是也包括你?


沒有學習力,被社會淘汰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人,或許對老布這個角色有些許印象,他在監獄裡呆了50年。最後被釋放,獲得自由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自殺。


因為他已經50年沒有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了,在他的意識裡,監獄才是真實的世界,而現實的世界是虛假世界,他已經適應不了現實的世界,最後選擇了自殺。


他是一個被現實世界淘汰掉的極端例子,一個成年人如果很長時間不出去工作,再讓他工作他會產生一種抗拒,排斥,甚至是恐慌。


就像《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即便剛開始離婚了,什麼都沒有,也懶得去工作,因為她適應了以前她自己的世界,她是一個被社會淘汰掉的一份子。


但我們的生活不是電視劇,沒有人能像羅子君那樣幸運,身邊有一個能時時刻刻幫助成長的閨蜜。


多年前,我曾經聽了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喝杯咖啡的功夫,都會有哪些高科技出來,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沒有,時代的進步的車輪,在無情的碾壓不愛學習的人。


你可以缺學歷,能力,但是一定不能缺學習力,因為學歷和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力實現的。


學習力強的人,代表他是一個終身奮鬥者,一個終身都在進步的人,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不能幹的人

就是職場中的小白兔


不能幹的人,也就是績效差的人,這一批人也就是大家常提起的職場“小白兔”。


360創始人周鴻禕曾發微博稱,要求公司部門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員工”,否則就會發生“死海效應”。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小白兔員工指的是:個人能力弱,業績長期萎靡,但目標和價值觀認同度極高,工作態度極好的員工,阿里矩陣將其定義為小白兔。


小白兔員工是高度認同公司的價值觀的,那麼為什麼還要被淘汰呢?


長久以來,業績才是王道,小白兔員工雖說有極好的工作態度、極高的目標及價值觀認同度,但是對於企業而言,這都只是停留在表面。


職場是一個看結果的地方,沒有好的結果,你所做的工作始終都只是過程。


但在很多人看來,幹掉“小白兔”,會有點於心不忍,畢竟他們勤勤懇懇,看起來還那麼努力。


但如果不幹掉他們,危害更大。


小白兔員工有著極強的“繁衍能力”,對周邊的影響力驚人,整個團隊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被繁衍成兔窩,此時,整個公司就會喪失激情,人力資源工作就會面臨失控的危險,不能幹的人便會越來越多。


因此,淘汰不能幹的人,一點也沒錯。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性價比太低的人

就是沒有價值的人


性價比低的人,有的人不斷升職加薪,或者因為崗位調動,喪失了性價比,讓更年輕、成本更低的人上,或者降職降薪。


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跟利掛鉤,只有獲取更多的利,才能更好的發展,養活更多的人,給員工更好的福利待遇。


經營企業也就是經營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高性價比”一定是企業最看中的,因為這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的根本。


為什麼很多企業願意高薪招聘新人,也不願意給老員工加薪?


想必也是這個原因。


這裡的“老員工”對於公司而言,就是那批“低性價比”的人。


一個“低性價比”的員工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如果連自己的薪資都付不起,更別談福利了。


“海信被曝裁員1萬人”:市場正在加速淘汰這3類人


不論是高管還是普通員工,你為公司創造不了價值,只能被“優化”。


其實,這個社會要淘汰的,就是那一批無力承擔“責任”,且無度索要“權利”的人。


你若不能創造價值,就沒有存在價值。


身在職場,你能做的不過是努力做到成為不被淘汰的那批人。

如何做到?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淘汰人的從來是工具而不是年齡。


學習並接受與時俱進的工具、新的理念,讓自己保持競爭力,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