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 中期上下兩難

供大於求

甲醇 中期上下两难

進入5月,國際油價因全球限產行動開始而反彈,或對能化市場有所帶動。5月國內甲醇企業檢修力度不減,供應將有效下降。高速公路恢復收費後,甲醇市場將快速回歸去年同期的產銷結構。但進口到港量不減,港口地區庫存維持高位,甲醇期現貨市場依舊面對較大壓力。

國際油價觸底反彈

5月開始,油價有望持續振盪反彈。自4月22日創出近30年低點以來,國際油價就開始了漫長的修復反彈之路。“負油價”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從基本面來看,4月是全球產量激增疊加疫情導致需求下滑,近20年來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時期,同時資金上又存在交割前移倉換月的需求,加之一些投行操作上的失誤,才形成了駭人聽聞的“負油價”。但這一情況很難被複制,未來也難以再度出現。

OPEC+及二十國集團的限產協議於5月1日開始生效,根據協議規定,全球將形成約970萬桶/日的減產,這將有效緩解油市嚴重的供大於需,而在協議生效之前,美國原油產量較年內峰值有效下降70萬桶/日至1210萬桶/日,代表後市產量的活躍鑽機數量則快速下降至2016年以來的低點,僅有325座,為去年同期的45%。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原油產量下滑將遠超出預期,並支撐油價上行。

截至5月4日收盤,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收盤27.97美元/桶,較4月22日收盤價20.88美元/桶反彈7.09美元/桶,漲幅33.95%。油價企穩反彈將給予五一假期後國內能化產品有效的成本支撐。甲醇作為與原油價格走勢相關度較高的品種,也將受到明顯帶動。

春季檢修力度不減

前期國內西南、西北地區甲醇裝置集中檢修,一度托起內地甲醇市場,但好景不長,隨著檢修裝置陸續重啟,疊加國際油價大幅下滑,內地甲醇價格由前期的1450元/噸,一度跌至1280元/噸,創年內新低。

4月下旬以來,內蒙古博源60萬噸/年、內蒙古金誠泰30萬噸/年等裝置陸續停車檢修,掀起了新一輪檢修,據不完全統計,5月檢修裝置將超過550萬噸/年。加之沿海地區部分因虧損而停產的裝置,5月停產力度將超過4月。由於疫情原因,國內企業檢修週期拉長,4—5月開工率不高的預期正逐步兌現。

下游市場,江蘇某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已於4月末重啟成功,吉林某3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的試車更增加了需求。傳統下游方面,甲醛實際需求恢復較為緩慢,低於市場預期,其餘下游開工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依舊低於去年同期。

隨著5月國內春檢力度加大,內地甲醇庫存將進一步下降,較春節假期間庫存下降超過20萬噸,國內大部分企業庫存降至合理區間,給予市場較大支撐。甲醇企業檢修與下游開工恢復的聯動,有望推動市場小幅走強。

高速公路恢復收費

4月28日,交通運輸部發文,確定自5月6日起,全國收費公路將恢復收費。一方面,這說明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意味著運輸市場將快速回歸正常。對於甲醇而言,高速公路不收費對市場影響極大。

以陝西、內蒙古地區至山東地區為例,正常條件下,運費為280—380元/噸,但今年因為高速不收費疊加油價下滑,運費最低至110元/噸,市場間正常的價格結構遭到了較嚴重的破壞。同等條件下,陝西、內蒙古地區甲醇價格下滑100元/噸,河北、山東地區甲醇價格也會下跌100元/噸,不過,由於運費下跌200元/噸,結果山東地區甲醇價格下跌了300元/噸。目前甲醇企業普遍虧損,而運費下滑擴大了沿海地區企業的虧損。

當前,沿海地區甲醇企業尚能正常開工的不足20%,大部分企業因為虧損、裝置故障、環保限產等原因無法正常開工,而開工的企業虧損300—600元/噸。高速公路恢復收費無疑是一個較大的利好消息,這意味著西北地區依靠低價衝擊沿海市場結束,更意味著下游使用低價原料的政策紅利正式結束,市場將逐步恢復正常節奏。

正常條件下,陝西、內蒙古地區貨物與山東價差在280—380元/噸,與華東地區價差在500—600元/噸。目前,陝西、內蒙古地區企業大部虧損在200元/噸以上,且存在較多的檢修企業,可銷售庫存不高,再度降價意願較低。五一節假期間,危化品運輸車輛禁止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部分地區運費開始上漲,市場價差結構將恢復至正常。

進口壓力依舊較大

低運費影響下,陝西、內蒙古地區的銷售半徑增加,在擠佔山西、河南市場的同時,還擠佔了部分進口貨物的市場,造成港口地區庫存長期積壓,進口貨物滯港嚴重。

一方面,港口地區下游需求恢復較為緩慢,今年又出現浙江地區某60萬噸/年、江蘇地區某60萬噸/年兩套甲醇制烯烴裝置的檢修,2—4月合計造成25萬噸需求缺失,傳統下游開工更是不盡如人意,至今未能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低運費使得部分使用進口貨物的地區再度被國產低價貨物佔領,造成進口貨物銷售半徑縮小,庫存積壓嚴重。3月下旬以來,沿海地區甲醇總庫存便一直維持在100萬噸以上。部分港區庫存長期居高不下,一罐難求。碼頭外滯港情況也比較嚴重,江蘇某碼頭外,一度出現6條甲醇船排隊等待卸船的場面。

船隻大量滯港並不是一個好現象。3月,我國實際甲醇進口總量僅為84萬噸,遠低於市場預期,下游需求恢復較差,難以支撐較大的進口,但低價國產貨物的衝擊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大量船隻滯港,造成甲醇運輸船隻緊缺,以及國際原產地企業甲醇庫存積壓。國際需求下滑也較為嚴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及委內瑞拉的甲醇裝置已經出現降負停產,計劃於今年投產的美國、伊朗等新建甲醇裝置也已經明確因不可抗力推遲。

目前,國際甲醇下游市場MTBE價格下滑最為明顯,疫情造成歐洲、美洲地區汽車出行減少,汽油需求大幅下降,MTBE需求同步下滑,不少國際低價MTBE貨物正運抵中國。這無疑將嚴重衝擊國內MTBE廠家的生產,從而減少對甲醇的需求。

由於港口地區罐容緊張,進口貨物被限制將成為常態,只有國內下游整體恢復至去年同期甚至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庫存才會快速下降。當前進口平均利潤仍在100元/噸左右,港口庫存一旦下降,很快就會被新進貨物佔據,因此短期港口地區庫存難以有效下降。

中長期來看,市場供大於求,貨物轉移不能解決供需矛盾,在國際裝置停產之前,甲醇進口壓力依舊巨大。同時,6月,寧夏地區某新建220萬噸/年甲醇裝置計劃正式投產。在需求未能徹底恢復前,供應上的風吹草動都將掀起市場新的“波瀾”。

綜上所述,當前內地甲醇市場因裝置檢修增多而逐步轉強,但港口地區受進口貨物增加、船隻滯港等影響,庫存長期處於高位,價格相對偏弱。後市來看,原油價格逐步走強,國內高速公路恢復收費後,甲醇市場將快速回歸去年同期的產銷結構。中期來看,供大於需仍未解決,甲醇價格或維持振盪。

(作者單位:招金期貨)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