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9年榮獲19項軟件著作權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構建可信的數據交易平臺,切實提升數據交易安全等級,優化數據交易專業服務,驅動數據要素有序高效流通,深入釋放數據紅利。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9年榮獲19項軟件著作權,實現技術領域新突破,進一步提升數據交易安全等級與數據交易專業化水平,對於我國大數據交易產業健康發展形成示範效應,同時增加了大數據交易所無形資產,展示了大數據交易所階段性發展成果。

作為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依託組建的專業人才隊伍,自主研發數據交易系統,與清華、北大等20多所高校共建大數據交易聯合實驗室,引進沈昌祥院士工作站,基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迭代升級,持續提升數據交易安全等級,優化數據交易服務。

19項軟件著作權的取得,充分證明了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日益增強的技術實力。截至目前,大數據交易所已成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首批重點企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貴州大數據)參建單位,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交易標準試點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還參與了三項大數據交易國家標準、三項區塊鏈貴州省地方標準的制定,及國家大數據科研項目,深受社會廣泛認可,於2019年榮獲“商業模式”類別的2019數博會“領先科技成果獎”,2020年獲評“貴州大數據企業50強(TOP50)”。

19項軟件著作權的取得,進一步增強了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對於數據要素的驅動力。依託創建的可信數據交易平臺,大數據交易所持續深化與全國各地政企交流合作,共建開源數據交易生態,共促數據要素有序高效流通,共推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共釋數據價值。

我國2019年首次從中央層面明確數據是生產要素。化“疫”為機,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適時出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把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並列,“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依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

2020年以來,我國加快新基建進度,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數據交易市場越發廣闊。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將繼續推動技術創新,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更大力度驅動數據互聯互通,切實發揮數據交易乘數效應,深入釋放數據紅利,服務數字經濟發展。

研究顯示,我國2018年約產生7.6 ZB數據,2025年將增至48.6 ZB,已成為世界第一數據大國;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相比於美國2018年12.34萬億美元數字經濟規模,我國至少擁有相對靜態的50萬億元數字經濟發展潛力亟待挖掘。

附件:


新突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9年榮獲19項軟件著作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