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早點認命

我的母親是個極度悲觀的人,長期以來,我一直受她影響,也變得多愁善感,悲觀到極致。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自己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我只能努力讀書改變現狀,雖然年年考第一,卻從來沒得到什麼獎勵,我也不奢求,想要的家裡也滿足不了,提出想法反而會被罵不懂事。

天知道我現在有多討厭懂事這兩個字,如果說要用什麼詞來概括自己的一生,懂事一定是第一位。

母親不會鼓勵我,甚至在我拿了第一名後,還嘲諷我:“一定是哪裡抄來的吧,老師批錯了。”

我知道她心裡有點高興,不然也不會到處炫耀我的成績。

可就是不肯好好說話,非要打擊你的信心,潑你冷水,把我從希望的山峰無情扔下絕望的谷底。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類似的話說多了心理難免受到影響,留下陰影。

我開始懷疑自己,抱著一股子悲觀態度,覺得自己也就這樣了,得不得第一名也無所謂。

好在當時的老師沒有放棄我,一有時間就幫我開小灶,我很感激那段期間老師把我從懸崖的邊緣拉了回來,順利考上大學。

我不知道她是有意還是無心,但總歸拯救了我的一生。

一直到現在我都在避免跟母親談心,偏偏私下裡母親還怪我不跟她親近,母女間沒有感情。

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都是命。”她要讓我認命,讓我妥協。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高考填志願,家裡人一意孤行讓我當老師,因為工作穩定,適合女孩子,可是我不喜歡,我想學新聞,想當記者。

“我們家沒權沒勢,想當記者,簡直做夢,早點認命。”

我一跟她爭執。

她就說自己和父親工作有多辛苦,每天起早貪黑供你吃穿,供你讀書,否則哪還能有考大學的機會。

她就說,自己命苦,要不是為了你早就離開這個家了。

她就說,窮人家的孩子就應該懂事,早點工作,減輕負擔,夢想什麼的都是有錢人乾的,你沒有這樣的命。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你看,她執意將自己苦難的人生與我聯繫在一起,自以為一切都是為了我,為了我所謂的將來著想,卻不曾問問我到底想不想這樣。

我無法還嘴,我妥協,我投降,求你別再說了。

我執意的抓住上大學這最後的稻草,瘋狂地希望它能帶我逃離這一切,隨便去哪落地都行。

上了大學後,我以為自己總算可以擺脫父母的噩夢,卻沒想到,曾經我所討厭的東西早就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我有了錢也不願意花,我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和人生氣,一有成就我就否定。

看似堅強,自信,其實內心敏感,脆弱,什麼風吹草動都會讓我緊張不安,過分在乎周圍的看法。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沒有安全感,又極度缺乏愛,在戀愛中總是那麼用力,那麼懂事,生怕被嫌棄。

說實話,我真的好羨慕那些會撒嬌會哭鬧的人,因為他們有糖吃,他們沒有顧忌,而我連吃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因為母親出了意外,家裡為了母親的病掏空了家底,父親開始“盯”上我,想讓我放棄學業,早點工作嫁人,明裡暗裡打聽有沒有男朋友。

我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但我不會同意,我會去工作,但不會為了錢出賣自己的感情。

我很感謝上大學以來我學到的知識,讀過的書,認識的人,他們不斷給我力量,幫我樹立正確的三觀,幫我對抗自身性格的缺陷。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我知道這些傷害、陰影是不會完全消失的,它會在你的心裡反覆掙扎又解脫,直到你真正接受這個渾身是傷的自己。

直面家庭真相

父母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在我們心裡埋下了情感和精神的苗。

它們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與我們一同成長,只不過有些家庭,埋下的是愛,尊重,獨立,信心,有些家庭卻是失責,害怕,負罪。

這些苗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入侵你的生活,佔據你的思想。

但是我們要知道有問題的是家庭模式,而不是小時候的你。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我們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問題家庭模式:

操控性:

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自己做什麼父母都會焦慮,很難成熟起來,這些孩子成人後,仍然擺脫不了父母的指導。

於是,父母繼續幹涉和操控孩子的生活,甚至成為生活的主宰。“我都是為你好”就是典型的操控型。

溺愛型:

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以至孩子成人後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缺乏,在家裡孩子就是帝王,一家人時刻關注照顧他,要什麼給什麼,不給就哭鬧,耍無賴,打不得罵不得。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甚至為了絕對安全,不讓孩子出家門,也不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樣的孩子在家裡橫行霸道,在外則膽小如鼠,造成嚴重的性格缺陷和扭曲。

“他還小呢,不要太嚴格了。”

虐待型:

虐待包括身體和精神兩方面,身體方面主要是時常打罵孩子,秉持著棍棒下出孝子的觀念,孩子不聽話首先一頓打,充滿暴力傾向。

至於精神方面,主要是言語攻擊,不好好說話,挖苦諷刺,從不讚美孩子,甚至打擊孩子自信,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不作為型:

沒有對孩子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未曾照顧孩子半分,或者僅關注孩子基本的物質基礎,卻沒有給予必要的精神關懷,這樣的孩子容易獨立,卻更容易缺愛。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我們接觸到的世界形成了我們認知的模樣,小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覺得父母就是自己的一片天,父母給我們的反饋就等於這個世界對我們的看法。

於是那些不幸的人便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掌控欲根深蒂固,所謂的規矩,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並且必須尊重,一句“我養了你這麼多年,你就該聽我的話”便壓制了所有公平關係的存在。

記得曾經黃磊的女兒多多因為年紀小就染頭髮而遭到鍵盤俠的吐槽,可是黃磊完全同意女兒的做法,因為他沒有把女兒僅僅當成女兒。

而是一個朋友,一個夥伴,兩人能站在平等位置上去相互陪伴,相互成長。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有時候,那些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孩子看起來和其他孩子一樣,其實他們的心底埋葬著自卑感,蒼白無力感,喪失了自我認同感。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就像一道裂痕,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修補。

如何走出陰影

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但是我們認真想想,同一個家庭教養出來的孩子,性格都是一樣的麼?家庭真是最主要因素麼?

一顆種子最後成長為什麼樣到底取決於種子自身還是外在環境呢?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其實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改造人格的,原生家庭本就是一個讓你不斷深入瞭解自己的口子,現在卻成了很多人失敗的藉口。

影響你一生的,不是你的家庭,而是你的選擇。

“我”選擇上大學,有了不一樣的人生,“我”選擇拒絕父親的想法,選擇獨立自主。

為什麼很多人走不出原生家庭的疼痛?因為他們自己阻礙了生命的流動,自己拒絕了一切的出路。

試圖改變過去,是永遠不會成功的,即便那些來自父母的種種傷害確實鮮明存在著。

媽讓我認命,爸催我嫁人拿彩禮,我該怎麼擺脫原生家庭?

那麼我們能做的,也許不是什麼逃避,抱怨,找藉口,而是勇敢面對,選擇和解,接受父母的不完美,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他們也有做錯的地方,他們也有自己的侷限性,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如果你接受不了,那就灑脫選擇不接受,然後改變自己,不要再去禍害下一代。

當你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時,不妨正視問題,而不是自怨自艾,如果你做不到,感到迷茫,不要擔心,關注或私信我,帶你走出陰影,直面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