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保山騰衝清水鄉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樣的“網紅村”

近兩個月來,保山市騰衝市誕生了一個新晉網紅之地,那就是國家3A級景區——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這一切皆源於今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這裡。

司莫拉在佤語中意為“幸福的地方”,該詞原為人名,後指幸福的地方。

到保山腾冲清水乡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样的“网红村”

3年前,我第一次走進中寨司莫拉村,那時它的名氣還不大,留在記憶中的是當地新鮮竹筒燒製各種美食的清香可口、佤鄉民族特色菜餚的酸爽可口,土雞肉煮稀飯鮮甜宜和——殊不知,短短几年間,那裡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且還新晉為3A級景區,這讓我又有了前去體驗一番的想法。

鳥語花香迎春到

陽春三月的一天,我們再次走訪了司莫拉。從騰衝市區出發,沿著硬化通暢的鄉村公路,行車二十多分鐘後,我們便抵達司莫拉。走進村中,硬化的道路乾淨整潔,村口有老人在閒聊,小孩在玩耍嬉戲,村民家門口的攤點擺著各種小吃,迎候八方來客。

據三家村負責人趙加清介紹,中寨司莫拉村是一個已有500多年曆史的佤族聚居村,民族文化保存完整,村寨依山而建,山川秀美、梯田婉約、竹林掩映、阡陌縱橫。剛踏入寨門,樹上懸掛的一顆顆牛頭骨引起了我的注意。牛頭骨原是佤族的一種原始崇拜圖騰。無處不在的牛頭圖騰,散發出遠古佤山的氣息。傳說是遠古時代洪水氾濫時,佤族的先祖因水牛的救助而逃過劫難。

到保山腾冲清水乡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样的“网红村”

“這裡四季有不同的美,春有鳥語花香,夏是綠意盎然,秋有稻麥金黃,冬時粉妝玉砌。走進中寨村,無論什麼季節,它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同行的趙勇是鄉里的宣傳委員,來清水工作了三年的他熟悉這裡的風土人情,從他的介紹中明顯地感覺到他已深沉地愛上了這一方水土。

在村子下方,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只見農人正驅牛春耕,白鷺伴隨翩翩翻飛,兩架水車靜靜地矗立在溪邊,一盤水碓懶洋洋地衝擊著碓窩,日復一日。中寨的梯田如旋渦般地聚攏到一起,高低錯落,中央低窪處一個清澈見底的龍塘,彙集了水源地流下來的山泉,猶如一個聚寶盆。短暫的聚集之後,又流淌澆灌遠方的沃土良田。雖沒有元陽哈尼梯田那般出名,卻承載了佤鄉印象的一個重要元素。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慢悠悠地走在石板路上,路兩邊清澈的泉水緩緩流下,聽著蟲吟鳥叫,一切是那般愜意。

窮山村變幸福村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各民族應該像石榴籽一樣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樣的標語在村中隨處可見。查閱撰寫於1952年2月的《騰衝縣卡拉族典型村中寨調查材料》資料得知,70年前的中寨村共有佤族28戶133人,均從事農業生產,生活貧困。在28戶村民中,只有1戶人家的口糧夠吃11個月,其餘的均不超過7個月,還有3戶屬於無糧戶……中寨佤族同胞每人只穿一身土布單衣,且多是補丁滿身……有棉被蓋的只有2家……全村認字的僅5人,小孩子5、6歲就得上山摘山果野菜,終年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去讀書……

到保山腾冲清水乡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样的“网红村”

“這段貧困的日子早已成為歷史。現在,中寨村佤族同胞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領導下,早已脫貧,這裡變成了幸福的佤族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大學生都有好幾個了。”家就在中寨的佤族幹部趙加清笑呵呵地介紹說,如今的中寨人口已有73戶299人,全部是佤族,全部實現了脫貧。

沿著乾淨的巷道,我們來到了習總書記曾到訪的村民李發順家。我很好奇,這戶人家到底是一番什麼光景?進入他家後,發現房屋結實敞亮,家居環境整潔。李發順夫婦在家忙碌,見來了生人,他們放下手頭的活計,熱情好客地招呼我們坐下。

“每天有許多人來到你家,不會打擾你們的正常生活吧?”我們懷著歉意地詢問。“沒事沒事,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不缺這一會待客的工夫。”李發順平靜的話語頓時打消了我們的顧慮。

我們四處觀察,想找到他家“與眾不同”的地方。屋前有一副對聯:“發憤圖強興家業、奮勇拼搏奔小康”,橫批是“自強不息”,顯得格外醒目。這副對聯與我們平時見過的有些不一樣,內容雖算不上工整,但覺得更貼近生活實際,很好地詮釋了李發順一家自強不息脫貧的事蹟。他家的脫貧故事,是整個清水鄉乃至騰衝市脫貧路上的一個生動縮影。

民族文化永流傳

來不及細想,熱情好客的主人家拿來了村中的特色食品“舂粑粑”。僅從外形上來說,顏色鮮豔,有紅色、橙色和白色,它比傳統粑粑小一些。我特意挑了一個紅色的,經過炭火烘烤後,表皮變得很酥脆。嚐了一口,有稻米的清香怡甜。

隨後,我們一路來到司莫拉佤族民族文化陳列館,它位於村寨中心,在這裡能夠清楚地瞭解到整個村寨的歷史及佤族的民俗文化。館中一號展室陳列著佤族的民族服飾、生活用具、姓氏譜、佤族首領會堂等。不過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擺放在陳列館正中的木鼓,因為習總書記曾親自敲鼓三下,祝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海昇平。

出了陳列館,沿著彎曲清幽的小路,我們來到七子泉,顧名思義它是由七口泉組成,泉水是流水,旁邊樹木茂密,該村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0%。佤族人愛水、敬水,這裡的水源地保護措施十分完善。說這裡古樹參天一點都不為過。在秘境區裡有一片榕樹群,最大的一株樹齡在500年以上,胸徑達6米。在佤族看來,榕樹是“神樹”。漫步在榕樹群中,可以體會到佤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中寨至今依然保存著新火節(農曆三月初三日至初六日)、新米節(農曆八月十四日)、拉木鼓(農曆十一月)、達牛叢、供奉土主等佤族民俗,同時也完整保留著佤族婚喪嫁娶等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佤族兒女個個能歌善舞,著名的“甩髮舞”,神聖而豪邁奔放,每逢節日總會盡情歌舞,置身那種狂歡的熾熱氣氛中,終會令遊客物我兩忘,幸福滿滿。給自己放個假,來幸福的地方感受一次不一樣的幸福吧。歡迎來到“司莫拉”,您就是“司莫拉”。

本報記者 龔祖金 通訊員 董 潁

■鏈接

交通:中寨司莫拉村距騰衝市區10餘公里,交通方便。自駕或農村公交均可。

食宿:村中開設有農家樂,有美味地道的農家小菜供遊客品嚐。瓜果成熟時還可開展采摘、品嚐體驗。遊玩後,當地有兩家民俗客棧或返回騰衝市區住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