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逼迫"孩子做這3點,再頑皮也會變自律,助力"開掛"人生

自律,指遵循法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的自我約束。

現在網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自律的人相當於給自己人生開了一個外掛。"而家長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也是一份福氣!就不會再家中上演"和孩子一起寫作業","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磨磨蹭蹭""毫無節制的看手機""抱著電視機""幫孩子穿衣服""收拾房間"等等這些讓家長頭大的事情。

每天

自律的根本是自我控制能力

《兒童情緒心理學》提出將大腦分為3層,最裡面是控制生理機能的本能腦,中層是負責悲傷、喜悅、恐懼的情緒腦。最外層是擁有邏輯思維的理智腦!

自律說到底是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什麼事情可以幹什麼事情不可以幹,說好的事情一定會做好。但是這些事情對於成年人都比較困難何況是一個孩子那更是難上加難、這時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是情緒腦佔據主導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全,直到差不多要20歲才慢慢走向成熟。所以要和孩子講道理和孩子說自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他是聽不懂的!但是可以通過強制做一些行為規範,因為行為習慣是一種自律的表現,最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

每天

每天"逼迫"孩子做這3點,再頑皮也會變自律

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一書中指出,每天強迫自己做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當無數個微習慣組成習慣,自然就是自律。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容易養成,也容易實施,人們能從中得到很好的激勵。不容易出現消極的情緒,也不需要太努力。


1、 聊天

國際著名家庭心理治療師Miriam Chachamu說:"父母的關注,能夠提升兒童的自尊心,緩解個人焦慮。

每天家長都要找個時間讓孩子和自己聊天,可以問問這一天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沒有什麼不開心或者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這樣的話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有更高的自尊心。

每天


2、 自己獨立按時起床

按時起床這件小事帶來的益處卻是受益終身,如果孩子養成習慣按時起床,那麼這個孩子就有了自理能力還有時間觀念,但是現在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自己的父母來叫起床,在一開始 的時候家長要改變方式,不要叫孩子起床。可以使用讓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叫醒孩子,如果孩子喜歡球可以讓孩子提前半個小時起床然後陪孩子去打球,每一次孩子按時起床父母都要表揚孩子

每天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兩歲以後,有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雖然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自己克服培養他的動手動腦能力,這樣有助於孩子增加的自信心。寶寶長期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形成良好的獨立意識,而獨立意識是成為自律的人必要條件。

每天

家長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懶惰,他們其實對這些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想要嘗試,千萬不要在孩子心中樹立起"我不行"的這一概念,然後只能依靠家長不能獨立,所以父母要逼迫孩子每天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3-6歲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為重要!不良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從小抓起!

每天

3-6歲正是孩子閱讀的敏感時期《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這套繪本主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情商和行為習慣。

父母可以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繪本內容。這個階段好好培養,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情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天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專門為3-6歲孩子打造的好習慣繪本。

每天

繪本有助於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情商的提高以及情緒的管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