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雪——你會“說話”那麼會“聽話”嗎?

讀《煮雪》的初印象,只記得是給了人浪漫到骨子裡的江南風情。時間久了再翻來細品,發現在表面清風拂柳的浪漫之下,說話和聽話,也是一門學問。

文章先從一個浪漫的傳說開始:“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地烤來聽。”

根據對方的性格,說話的原因,選擇不同的火候大小來烹煮。性急的人用大火,性溫的人用文火。如果是甜言蜜語,直接可以加點酒來煮,整個屋子便會有讓人微醺的狀態。遇到不喜歡的人說的話,只需將那塊冰隨意棄置就好。有生活經驗的人,懂得選擇合適的火候,就如說話時恰如其分,聽話時也不會為難了自己。

在如今社會,我們常說要學說話之道,那麼你會聽話嗎?

語言的存在本是讓人們溝通起來更方便,但某些時候卻成了發洩的渠道、傷人的利刃,若能凍住不聽,既不妨礙說話者發洩,又不會造成不好的後果,多好。

文中把語言有形化又無形化,你說雪是什麼形狀的?溫度太低,是凝固的,氣溫上升,一灘溫柔水。不愛聽的話,就充耳不聞,愛聽的話慢慢記下,常常心中回味。

總覺得用自己的價值觀衡量世人未免太過矯情,我們無法要求對方用什麼心情來對我們說話,如果可以,寧願化為一份雪,你用你的方式說,我用我的方式來選擇我是不是要聽。常說社會太浮躁,諂媚,大話,不實的聲音使我們在聽到之初就會喪失最基礎的判斷。如果可以給思考的時間,摒棄外界因素的干擾,認真選擇,也許在生活中可以減少很多衝突。

人的內心,就是那可以融化雪中語言的火,針對外來的各種各樣的言論,自我選擇火焰的大小強烈,來享受,或憤怒,或還擊。


煮雪——你會“說話”那麼會“聽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