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孩子每天就是玩”,可她家孩子學習很好啊


媽媽說:“孩子每天就是玩”,可她家孩子學習很好啊

“我家孩子就愛玩”

因為煮夫是家裡的育娃主力,所以會接觸很多同樣育娃的爸爸媽媽。閒聊的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娃,就愛玩”。

可是煮夫很奇怪啊,因為煮夫每天帶著威廉和喬治在草地瘋跑的時候,並沒有見到這些孩子們在玩啊?他們到底跑哪“玩”去了?

這個秘密直到參加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才揭開。這個聚會本來邀請了十幾個小朋友,結果有三分之一沒能參加,因為去參加補習班了。那位“就愛玩”的小朋友有也來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小朋友挺愛聊天,告訴我她媽媽給她報了好幾個班,有文化課的,有音樂的,有體育的。。。。。。

還有個學霸小男生也來了,文文靜靜的很懂事,和我吐槽,他媽媽從來不讓他玩。可是他媽媽朋友圈曬得都是他各種玩的照片。。。。。。


那麼,有沒有每天就是玩,學習還很好的孩子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這樣的孩子很少。

媽媽說:“孩子每天就是玩”,可她家孩子學習很好啊

人類的智商分佈

到底有多少?約4.4%的人類被認為智商超常(gifted)。他們會把天生的智商優勢,轉變為後天成功的人生。智商高的人,還有很多其他優勢:

  • 他們事業更成功,但是他們不一定更幸福;
  • 他們死亡率低,因為理智讓他們少幹傻事;
  • 他們更長壽一點,因為他們會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 然後,他們學習效率高。

我們都學習過,路程=速度*時間,其實學習也一樣, 成績=學習效率*學習時間。

取得同樣的學習效果,效率高的人,需要的時間自然更少。更可怕的是,智商的優勢在各個方面是疊加的:他學習效果比你高,考試技巧也比你好,所以,這些人考試成績更好。

煮夫的高中是寄宿,所以每天24小時和同學相伴。一個同學C,他上課就睡覺,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去踢球,晚自習要不找人聊天,要不看小說。你眼睜睜看著他真的不學習。高三也是之前那個吊樣子。BUT,顯示piapia打臉,他高考考了年級前二十,上了一個top10最熱門的專業。

還好,這樣的同學就一個,讓我不用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襯托別人的偉岸。


雞娃才是這類爸媽的常態

絕大部分家長,嘴裡喊著孩子就愛玩,其實在家裡暗搓搓地雞娃。

因為,麻痺競爭對手啊。同學之間都是競爭者。如果都去補習,我的優勢怎麼建立?所以啊,雞娃,一定是偷摸摸的,打槍地不要;

第二個,是憋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想法。三年不發朋友圈,發一個,就是孩子得了xx獎,考了xx名校。所有的優越感,都憋在這一刻秀出來,看著朋友圈的一圈評論:哇,好厲害!那時候豈不是優越感爆棚;

第三個,是萬一雞娃失敗,多丟臉。如果朋友圈每天都是雞娃大戲,萬一孩子考試崩了,那得多丟臉?所以,如果孩子考了名校,得了成績,那就一名驚人;失敗了那就當沒發生過,朋友圈繼續風輕雲淡,帶血的牙齒自己吞進肚子就好了。

最後一點,中國的家長多謙虛。你不問,我不說。你問了,我就說說我家娃不聽話,不愛學習的事,何必說我家娃多優秀來拉仇恨?況且我也沒騙你啊,我家娃確實有時候挺讓我操心,雖然大部分時候挺聽話把。


真實的情況是,3+1的補習課是標準配置。

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早就送孩子去補習了。一門藝術課程,一門英語,一門文化課是必備的。有的家長,還要加一門體育。

這些家長在每天放學後和週末,出沒於各個補習場所。那些沒有補習班的晚上,課表也早就排好了。一般,這些孩子一週只有一個下午的遊戲時間。然後這些爸媽就把遊戲時間排上照片發個朋友圈,你看到的大概就是這樣了。

煮夫一家生活在悉尼,來之前一直認為澳洲是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到了這裡,才知道我圖樣圖森破,有時還很天真。這裡的亞洲家長,拼命給孩子補習,為了上精英中學。這裡的西人家長,拼命攢錢,給孩子上私立中學。現在公立的精英中學,已經被亞洲面孔霸佔,而在私立中學,則是西人孩子的世界。

在澳洲,想要讀精英中學,相對於中國的重點中學,難度只高不低。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其他的文章。



悉尼煮夫,曾經的500強外企經理,985理工直男,8歲威廉和3歲喬治的爸爸。從帝都到悉尼,開啟了養娃,煮飯,順便思考人生的奶爸生活。歡迎關注我的同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