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你還記得,高中時候的週末,都是怎樣過的嗎?

那時候的我,每週六下午都會約上兩三個同學,來到奶茶店,點上一杯奶茶,再從書包裡掏出課本和作業,然後一待就是一個下午。

到了現在,如果你去到一些學校附近的奶茶店,依然可以見到很剛多補完課的學生。桌上依然是一杯能喝一整個下午的奶茶還有永遠都做不完的作業。但有所不同的是,現在有些學生手裡還會捧著一臺平板電腦。

大約在三年前,也就是我離開校園的前一年,我開始選擇平板作為我的學習工具。說一句比較馬後炮的話,雖然當時用平板來學習的同學還相當的少,但我在那時已經意識到:

作為生產力工具,平板或有不足,而作為學習工具,平板再合適不過。

後來的事實也印證了我當時的想法,學生市場已經成為了平板電腦的主要市場,用戶對象也從一開始的大學生慢慢擴大到學前至高中階段。

而針對學生群體,華為在去年年底發佈了華為 MatePad Pro 之後,在不到半年之後,再一次發佈了該系列的一款全新產品:華為 MatePad。

華為 MatePad 的主要配置如下:

  • 屏幕:10.4 英寸、2000*1200 像素、16:9.6 IPS 屏幕
  • SoC:麒麟 810(2xCortex A76+6x Cortex A55)Mali-G52 GPU
  • 存儲組合:4GB/6GB RAM、64/128GB ROM
  • 網絡:蜂窩+Wi-Fi
  • 電池:7250mAh


還是熟悉的秩序感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上手華為 MatePad Pro 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方正和統一。這一設計理念也同樣延續到了華為 MatePad 上。

華為 MatePad 的正面是一塊 10.4 英寸 2K 屏幕,邊框也同樣是採用四邊等寬的設計,但有所不同的是華為 MatePad 並沒有採用挖孔屏設計,而是把攝像頭放在了(橫過來看時的)屏幕頂部的中間位置。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顯然這也是一個利弊並存的選擇,好處是屏幕裡沒有小黑點,會給到你更完整的視覺體驗,而妥協的地方就是邊框粗細了。華為 MatePad 相比起老大哥 MatePad Pro 邊框基本上要粗 3mm,但前者的屏佔比也依然達到了 84%。再配合上四邊等寬、7.35mm 的厚度以及約 450g 的重量,可能沒有華為 MatePad Pro 那麼精緻,但也絕對不會給人廉價的感覺。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至於機身的背部,華為 MatePad 走的也是簡潔路線。除了攝像頭以外,剩下的就只有 HUAWEI 的 logo 以及哈曼卡頓調音的標識。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如何用好大屏來學習,華為 MatePad 是這樣思考的

由於這次的華為 MatePad 更多的是主打教育市場,所以這次的體驗我主要還是從學習的角度來聊這款產品。

大家有沒有想過,更適合成為學習工具的,為什麼不是電腦,不是手機,而是平板?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平板能在最有限的體積裡面,塞進了一塊儘可能大的屏幕。

於是如何利用好這塊大屏,就成為了不同品牌平板之間的一個分水嶺。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與華為 MatePad Pro 一樣,MatePad 也適配手寫筆華為 M- Pencil。你可別小看一支筆,對於學生來說,它比鍵盤其實重要得多。我也相信無論是小學還是大學,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也無論你讀的是哪種專業,都離不開筆。

書寫對於學習的意義就在於你會在這個過程中有更清晰的思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大學時沒有購買平板之前,雖然電腦上有各種腦圖軟件,既方便又快速,但我還是會用紙和筆來做思維導圖。

而在支持手寫筆的平板上,我既可以把所有寫下的東西電子化,以便於隨時編輯、保存和分享,也可以保留在書寫時思考的過程。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實際體驗下來,在華為 MatePad 上用 M-Pencil 和在 MatePad Pro 上相差無幾,筆跡精準,延遲也很優秀。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以前做作業或者複習的時候,其實大部分時間書桌上都不止一本書。

在平板電腦上學習也一樣。

利用分屏功能,同時打開網課應用和筆記應用,你就可以一邊上網課,一邊做筆記,也可以一邊做模擬試題,旁邊再打開個草稿本。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當然,分屏功能不少平板都有,而唯獨「平行視界」這個功能是華為獨創的。與分屏不同,「平行視界」這個功能其實是指同一個應用進行分屏操作。

起初,我也不太明白「平行視界」這個功能的意義在哪裡,但當我實際用過之後才發現,在特定場景下還是挺好用的。

舉個兩個平時最常用到的例子。首先是刷微博,有時候在微博上刷到好看但時長又比較長的視頻時,我就可以利用「平行視界」一邊看視頻,一邊繼續刷信息流上的微博。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再者就是淘寶,貨比三家是我們這種精明消費者的必備技能,過往的做法是先記住 A 商家的價格,再去看 B 商家的價格。而有了「平行視界」之後,比價就十分輕鬆了。

而對於學習來說,我一個在讀初中的弟弟就比較有發言權了。他們在家學習的這段時間,班主任推薦他們先用一款叫做「納米盒」的 app 先進行開學前的自主學習。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然而因為這些網課的配套參考資料都是在這個 app 裡面,所以如果想一邊聽課一邊看參考資料的話,我弟就只能再另外拿出一臺手機來看了。但如果有了「平行視界」這個功能,他就可以在同一塊屏幕上一邊看網課,一邊看參考資料。

華為透露,目前已經有超過 3000 款 app 支持「平行視界」,而我也特地問了其他一些在讀不同年級的表弟表妹們,他們會常用到的哪些網課類或者學習類 app。結果發現他們常用到的如有道精品課、學而思學院以及作業幫等大多都已經兼容「平行視界」這個功能了。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同樣把這塊大屏利用好的,還有多屏協同這個功能。

在學習的時候,接個電話、回個消息,然後就會忍不住捧著手機刷半個小微博。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常事。

但有了多屏協同這個功能之後,你可以輕鬆地把手機直接搬到平板的屏幕上,有來電也可以直接在平板上接,這樣既可以讓你的注意力保持在同一塊屏幕之上,又不會錯過任何來電和消息。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針對護眼需求,華為 MatePad 上則有一個「電子書模式」功能,在開啟該模式後,屏幕就會仿真墨水屏電子書,減少對雙眼的刺激。

不僅如此,我在「重回課堂」體驗上網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十分貼心的「距離護眼」功能,當你離屏幕太近又或者躺著看時,華為 MatePad 就會檢測出來,然後提醒你「要坐端正」。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如果我讀書那會兒也能有一個這樣貼心的「老師」時刻提醒我,我估計我也不會從小學就開始戴眼鏡了吧。

「我會盡力給你最好的,但一定不會是最貴的」

在寫這篇體驗的時候,我想到了小時候我爸給我說過的一句話:

我會盡力給你最好的,但一定不會是最貴的。

確實,這就是家裡從小給我培養的消費觀念,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合適的才是。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而在華為 MatePad 上,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在設計上,華為 MatePad 不是最前衛的,但拿在手上還是足夠輕盈。在性能上,雖然並沒有搭載旗艦 SoC,但麒麟 810 應付所有學習軟件也綽綽有餘。功能上,對於學習來說十分有用的華為 M-Pencil、智慧分屏、平行視界、多屏協同也得以保留。

華為 MatePad 體驗:專攻基礎教育,會給中小學生多一個選擇嗎?

對於一款非旗艦機型,對於一款主打學生市場的產品,什麼該保留、什麼該妥協,華為在 MatePad 上拿捏得很準確。

另外對於學生來說,相比起硬件,更重要的其實是軟件。我們之前在華為 MatePad Pro 上,看到了華為在 Android 平板生態上擔起了大旗,而在華為 MatePad 上的自帶的「教育中心」、「兒童樂園」以及更多做出了優化的第三方教育類 app 中看到了華為對於教育市場做出的探索。

而對於整個 Android 平板生態來說,確實也需要這麼一些產品站出來,去盤活整個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