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成為家長之後,很多人都很迷茫,對於教育子女,都是"愣頭青",有時不是故意忽視子女的教育,而是確實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寒假馬上就要開始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更多了,很多家長圖省事,給孩子買一個iPad,孩子玩著遊戲,一個假期輕輕鬆鬆地過去了。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可是你知道嗎?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69.7%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在日常的手機應用中,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比例佔到64.2%。

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不想讓孩子成為網癮少年,這裡給各位家長一些建議,做好這幾點,讓你的孩子更好地利用假期,更優於同齡人!

一. 學會靜心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

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可見,靜心對學習、對修身養性來講是多麼重要。

長期讓孩子處於電視機和手機嘈雜的噪音中,會讓孩子變得很浮躁,不利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跟長期心浮氣躁有很大關係。

因此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舒適的學習環境,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陪孩子看看書,寫寫字,以利於孩子提高注意力,養成平和的性格。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二. 學會自律

大家很熟悉的親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兒》裡就有這樣的情節:讓孩子單獨留在房間,房間裡放著他們最愛吃的蛋糕,並告訴他們只有大人回來才可以吃。

等到大人離開,再從攝像機裡觀察孩子們的舉動。這裡考驗的就是孩子的自律性。

《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入虛室,如有人",講的就是進入一個空的房間時,我們也應該要像有人在房間裡一樣,嚴格要求自己。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性,給孩子立規矩,並要讓他嚴格遵守,明白自律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日後,不論是做人還是學習,自律的養成都會受益一生。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三. 學會自省

《論語》開篇第二小節就有講到:"一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意思是要時時刻刻躬身反省自己。

孩子調皮任性這是天性,但是犯了錯要長記性,要明白是非對錯,能夠為他人著想,這就需要學會反省,時刻監督自己的行為。這與自律也是相輔相成的。

四. 學會立志

諸葛亮的《勉侄書》中說: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意思是:人要立志高遠,有雄心壯志。家長要詢問孩子的夢想,也許有些很不切實際,但不要打擊,要鼓勵孩子。

一個人只有擁有了理想,才有向上的精神,這一種精氣神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孩子沒有長期目標,那就讓他在寒假讀一本書,學會100個漢字,這都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目標達成的成就感。

五. 學會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三毛也曾經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裡。"

就像吃飯沒什麼用,但是它卻融進了我們的血肉和骨頭裡。讀書可以讓孩子看見沒有親自去看的世界,對氣質培養十分有益。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六. 學會守時

守時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體現,孩子往往沒有時間概念,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時間觀念,比如買一個沙漏,和孩子一起觀察。

讓孩子知道,5分鐘時間到底是多久,早上設置鬧鐘,買一本日曆等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時間意識。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七. 學習獨立

讓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參與家務勞動開始,給他們更多機會、時間去獨立操作家務和課餘各項勞動,使他們的生活空間得到拓展,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從而體會到獨立成功的快樂。

比如說可以試著讓你的孩子自己動手做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你可以讓他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些對培養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有很大幫助。

60%的年輕人都在玩遊戲,還用iPad哄孩子?不如讓他做這幾件事

作為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是一種美好希望,也是一份重大責任,需要自己以身作則,需要耐心、細心,這樣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不知道各位家長還有什麼培養孩子的心得,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