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運動界的“胖胖群”,咋就差距這麼大呢?

每逢四年一屆的世界盃,總是國足“最黑暗”的日子,調侃、嘲諷的聲音一浪高一浪。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期間,臺灣某電視臺一檔名為《關鍵時刻》的欄目中,女嘉賓突然指著大陸球員王永珀的肚子說:“職業足球運動員居然是這樣的身材,就像白斬雞一樣,再看看人家C羅!”


該條新聞被大陸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不少乒乓球自媒體還拿張繼科、王勵勤的照片與王永珀作比較,更具說服力的同時順便多賺些流量。

同樣都是運動界的“胖胖群”,咋就差距這麼大呢?


國足踢得很爛,掙錢相對卻最容易,成績與收入反差太大,遭人詬病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一碼歸一碼,其實國足不乏身材好的球員,如張琳芃、于大寶、張呈棟、武磊、鄭智(鄭隊都40歲了),你臺媒卻偏偏單挑有肚腩的王永珀來說事,給國足貼上“白斬雞“的標籤,多少有些“居心不良”。
——即使是歐美球員,也不可能個個身材都像C羅;就是同一個人,肌肉自然鬆弛時與有意緊繃時的狀態(效果圖)也不一樣。
那麼在中國體壇,足籃排三大球,乒羽網三小球,哪個球隊身材最好、“白斬雞”(胖子)最少呢?
小編以為:男排第一,男籃第二,男羽第三,男網第四,男足第五,而男乒墊底。
改革開放前,中國男乒幾乎沒有胖子,從容國團、莊則棟、李富榮,到李景光、郗恩庭、李振恃,個個都是好身材。1977年伯明翰世乒賽,每當郭躍華局間換體恤露出上身的肌肉時,全場總是一片尖叫聲。但到了1983年東京世乒賽,郭躍華已明顯開始發福。八十年代前期六大主力(謝賽克、蔡振華、施之皓、江嘉良、郭躍華、陳新華),其中胖子佔了倆(郭躍華、陳新華)。

同樣都是運動界的“胖胖群”,咋就差距這麼大呢?

郭躍華

1995年天津世乒賽五虎將(馬文革、王濤、丁松、孔令輝、劉國樑),王濤一直就是“將軍肚“。
此後的劉國正、王勵勤、馬琳、王皓以及侯英超,除了王隊,其餘的都偏胖。
現役球員中,張繼科、馬龍、許昕的身材自然沒的說;但樊振東、梁靖崑自出道後就胖乎乎的,於是就有了外號“小胖”、“大胖”。加上劉國樑、孔令輝退役走上教練崗位後體重與日俱增,所以國乒又被戲稱為“胖團隊”。

同樣都是運動界的“胖胖群”,咋就差距這麼大呢?

最有意思的是王皓減肥的故事。2006年至2008年,劉國樑曾幾次讓他減肥,但反反覆覆,效果都不太理想。但2018年在老婆大人的督促下他痛下決心,兩個月內居然減了40斤,於是正式對外宣佈成功“脫離胖群”。卻不承想幾個月後那個“不懂球的胖子”又回來了,顯然這次“退群”就有些不合時宜了——白吃了倆月的苦。

同樣都是運動界的“胖胖群”,咋就差距這麼大呢?

搞競技體育成績才是硬核,況且乒乓球項目對運動員身材的要求並不那麼嚴苛;而教練員胖點瘦點則更無所謂。

運營人員:漁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