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伊斯蘭化,德國柏林到處都是小“穆罕默德”?


這些天,“柏林去年出生男嬰中叫穆罕默德的人數最多”的消息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和激烈的政治討論。德國選項黨在臉書上發帖說,由此可見,德國必須警惕伊斯蘭化。而德國主流媒體卻警告人們要看清楚事實,不要太反應過激。

從1977年起,德國語言協會(GfdS)每年都推出上一年德國出生的嬰兒中最受歡迎的名字排行榜。從全國範圍看,2018年德國新生兒家長們最喜歡給女嬰取的名兒是瑪麗(Marie,佔2.61%),最喜歡給男嬰取得名兒是鮑爾(Paul,佔1.32%)。以上數據包括寫在第一位的名字(First name)和所謂中間名。此外,該協會還單獨列出了最受歡迎的First name,去年分別是埃瑪(Emma)和本(Ben)。


警惕伊斯蘭化,德國柏林到處都是小“穆罕默德”?



除了全國性的數據外,該協會還統計了各州單獨的數據。比如,把First name和中間名加在一起,柏林去年最受歡迎的男嬰名字是亞歷山大(Alexander),如果只算First name,則是默罕默德(Mohammed)。還有一個州的前三名中也出現了穆罕默德,那就是不來梅。如果算上中間名,穆罕默德在不來梅排第三,只算First name,默罕默德排第二。

這一數據讓德國選項黨如獲至寶。該黨5月3日在臉書發文寫道,Mohammed已經成為柏林排名第一的名字。"這樣發展下去,德國50年後就不叫德國,而叫日爾曼斯坦(Germanistan)了。穆罕默德和他的氏族將統治這裡,最糟的情況下還會按照伊斯蘭教法。"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和美國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也用"穆罕默德在柏林排第一"這樣的大標題進行了報道,並被廣泛轉載,引起網絡熱評。有人寫道,"轉型已經基本完成,穆罕默德的名字比漢斯或者奧托更流行。"

不過,這些報道中沒有說明的是,去年柏林出生的男嬰到底有多少名叫穆罕默德,在總數中所佔比例又是多少。

柏林去年有280個小“穆罕默德”出生

據德國《圖片報》和德國電視一臺根據德國語言協會數據進行的統計,算上穆罕默德的各種拼法(Mohammed、Mohamad、Mohammad、Muhamnmed、Mohanmmed),柏林去年有280名新生男嬰叫穆罕默德,佔該市去年出生的所有男嬰(約2.2萬)的1.26%--去年在柏林出生的嬰兒總數為43223名。《圖片報》寫道,這意味著如果這些孩子上了學,那麼大約四個班裡才有一個孩子叫穆罕默德。

德國電視一臺的每日新聞中還指出,如果僅按照Mohammed這種拼寫法來算,柏林去年有52名新生兒叫這個名字,算上各種寫法才是280人。而各種寫法的盧卡(斯)(Lukas, Lucas,Luka和Luca)加起來其實有400多人。


警惕伊斯蘭化,德國柏林到處都是小“穆罕默德”?



德國明星週刊還寫道,德國語言協會還有一項數據完全可以駁斥選項黨聳人聽聞的說法。那就是尤其在德國東部州,傳統的名字正在復興,比如越來越多男嬰取名為卡爾(Karl),雅科布(Jakob)和特奧多爾(Theodor)。

萊比錫大學姓名研究中心的加布裡勒·羅德里格茨(Gabriele Rodriguez)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因為移民的原因,穆罕默德(Mohammed)這個名字在德國的意義的確變得更為重要,但是應該看到的是,在阿拉伯世界許多家庭裡,至少會給一個孩子取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她說,"此外,和德國名字相比,阿拉伯名的選擇性較小。即便是最受歡迎的德國名字,在新生兒中也不過只佔2%到3%。"

如果算上寫在第一位的名字(First name)和中間名,穆罕默德在德國去年最受歡迎的名字中排名第24。加布裡勒·羅德里格茨說,總體而言,德國語言協會數據採用的方法不夠透明,讓人難以得出結論。直到2017年,德國語言協會的數據都是將寫在第一位的名字(First name)和中間名一起算,從2018年起才採用兩個排名系統,一是按照First name,二是把First name和中間名算在一起。

最受歡迎的名字排行榜本來和政治並無關係,但這一次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政治討論。加布裡勒·羅德里格茨指出,這也表明,德國人對社會變化的恐懼有多大。在城市裡,人們對外國名字不太在意,但在其它地區卻會被視為一種威脅,特別是在外國人不多的鄉村。對一些德國人來說,穆罕默德這個名字因此成為所有外來人口以及伊斯蘭的象徵。


留德圈APP,全德華人都在用!

幫帶、租房、二手、求職…

拼車、物流、打折、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