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007系列絕對算得上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IP,從1962年第一部《007之諾博士》公映,到即將上映的《007:無暇赴死》,這個系列已經拍攝了25部,影響力已經超出動作電影,成為

大眾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

2006年,丹尼爾·克雷格接下布魯斯·南的衣缽,很多人對這位新詹姆斯·邦德大呼失望,指責他不符合儒雅英倫的007形象,就像是一個美國牛仔闖進了英國貴族的酒會。令人意外的是,《007:大戰皇家賭場》票房大獲成功,評論界甚至讚譽最偉大的邦德電影。克雷格也站穩了腳跟,連續拍攝了5部007系列。

本文將以這部電影為藍本,從拍攝技巧、人物形象、女性主義三個方面解讀,丹尼爾·克雷格扮演的詹姆斯·邦德如何讓007系列舊酒裝上了新瓶,成就了顛覆意義的經典之作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一、拍攝技巧嫻熟,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永遠的任務、永遠的冒險、永遠的刺激,是007系列電影永恆的主題。商業片的定位,決定了電影的首要目的是票房。題材的新穎性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卻掩蓋了電影拍攝手法的幼稚。科技+美女+耍帥的結合,成了007摘不掉的套路,第一次看會緊張刺激,看多了就有肥皂劇的感覺。

《皇家賭場》宣佈了邦德系列全新的開始,達到了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攝人心魄的動作場面,簡潔鋒利的人物對白,嫻熟高超的拍攝手法,讓這部電影超脫了以往的007系列,躋身最具開創性的動作電影。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 (一)由軟科幻向硬動作轉變

電影是一項藝術,不光是文藝片講究拍攝技巧,動作電影也日漸關注成熟的拍攝手法,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鏢客三部曲"就詮釋了西部片的精髓。

近幾年,《諜影重重》《碟中諜》等電影的成功,開啟了動作電影的新風向,標誌著寫實風格取代了傳統的古典浪漫。《皇家賭場》也深受這種風氣影響,動作場面一改花哨絢麗,變得真實。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以往的007電影受60年代美蘇爭霸的影響,偏愛導彈危機、太空大戰等冷戰題材,影片中充滿了太空站、隱形汽車、不明飛行器等場景,邦德還要配備大量所謂"秘密武器"的噱頭,炫耀超出物理常識的工業技術,這讓007脫離了英國軍情6處的特工人物設定,變成了光怪陸離的軟科幻片。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皇家賭場》則是全場殺機,電影改編自原著小說的第一部,回顧了邦德從菜鳥特工歷練成冷血殺手。影片還放棄了花哨的動作和優雅的武打,動作場面乾淨利落,拳拳到肉刀刀見血,力量感十足。

007電影常見的大爆炸場景消失,僅有開場時的一個小規模的爆炸場景。電影更注重構建懸疑、緊張的精神氛圍,重頭戲皇家賭場賭博情節用了1個小時,這在以往的007系列中聞所未聞。這段群戲既有正反兩派的智力較量,又有政府、賭徒、恐怖分子的生死搏殺,還加入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戲,撐起了整部電影的逼格。

  • (二)拍攝技法從幼稚到成熟

多看幾遍以前的007系列會發現,光線平淡、構圖單調,幾乎談不上攝影的藝術技巧,片方就是要用噱頭掩蓋攝像的短板。《皇家賭場》徹底改造007系列的攝像效果,實現了教科書級別的審美提升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無論是片頭3分鐘的黑白鏡頭,還是囚室裡反派對邦德的拷打場景,《皇家賭場》的燈光、構圖、移動都無懈可擊,導演用別具一格的攝像風格,創造出了暗黑、冷峻、殘酷的間諜世界。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同樣是簡單的奔跑鏡頭,《007之擇日而亡》選擇了定位鏡頭拍攝

,在場景內反覆使用搖鏡頭,沒有跟隨人物奔跑。《皇家賭場》使用了手持攝像技巧,讓鏡頭跟隨著主人公移動,更能激動人心,也更能表現緊迫感和速度感,

對攝像的高度重視,續集《大破天幕殺機》請來了好萊塢最出色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他掌鏡的《銀翼殺手2049》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大破天幕殺機》也入圍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二、人物豐滿生動,形象刻畫深刻變革


在以往的007電影中,人物刻畫一直被淡化,觀眾看到的只是美好的肉體,炫幻的打鬥,能記住的也就是性感的邦女郎。邦德、邦女郎、軍情六處、各種反派的形象都刻板單一,觀眾很難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皇家賭場》第一次將人物刻畫放在了首要位置,追溯了邦德成為007的歷史,軍情六處的黑暗過往,帶領觀眾真正認識了邦德、M上司、反派、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合理的邏輯,每個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激起了人們心中的共鳴亦或同情。

前文說過克雷格扮演007引起過很大的爭議,畢竟他不屬於傳統的紳士形象。肖恩·康納利和布魯斯·南飾演的詹姆斯·邦德,集優雅紳士與動作利落於一身,是典型的風流倜儻型。在過去的007電影中,反派總是被打的面目全非,邦德的受傷情況絕對不能影響形象。1999年的《黑日危機》中,被綁在椅子上的布魯斯·南還不忘跟蘇菲·瑪索調情,而且很容易就掙脫了捆綁。雖說是玉樹臨風,但確實很搞笑。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皇家賭場》最大的成功在於,它回答了邦德是什麼樣的人,以往的007系列電影從未認真思索過。

完美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幽默的語言,即使是肖恩康納利的經典形象,也只是應付這些說辭,忽略了人物內心的刻畫。在克雷格身上,邦德不是呼風喚雨的超級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靈魂。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克雷格徹底顛覆了儒雅的形象,高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特工形象。用血肉橫飛來形容《皇家賭場》一點也不為過,每次對決都是滿地打滾的肉搏,邦德被打的頭破血流、鼻青臉腫。影片中還給我們展現了邦德受刑的場景,赤身裸體遭受各種刑具的蹂躪,隔著屏幕都覺得疼。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皇家賭場》並不否定儒雅,而是增加了一層特質,

狂野和暴力是優雅和紳士的前提。第一次殺人時的慌張,就像是初入職的新手;第二次再執行任務,他已經遊刃有餘,學會掌控了節奏。剛剛升級為00級特工,邦德因為莽撞炸燬了大使館。在賭場上被裡·奇夫下毒。邦德跌跌撞撞地跑回車上自救。當他發現急救無效,無力注射腎上腺素時,絕望的眼神讓整個人物立了起來,也讓觀眾為之動容。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邦德並不完美,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邦德則在成為007的過程中總是面臨各種挫折,讓我們知道他也是凡人,他會失敗,也會怕死,但絕對會抗爭。這才是邦德的真正魅力。

對人物內心的探索延續了後面幾部電影。在《天幕殺機》裡,邦德第一次因為年紀漸長而力不從心,迴歸特工身份後,他在訓練時再三脫靶,惱羞成怒砸爛了靶子。這或許是遭受中年危機的男人的共同痛苦。

三、獨立與自主,女性主義的興起


不誇張的說,007系列的魅力永存,離不開漂亮迷人的邦德女郎。每次電影上映,性感妖嬈的邦女郎都是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皇家賭場》中,邦女郎依舊美麗,但絕不是花瓶角色,她的形象與邦德勢均力敵。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007系列女性角色並非都是消極作用。經歷了幾個世界的抗爭,女性終於得到了獨立權,可以選舉投票,像男性一樣觀看電影、欣賞比賽。反映到電影藝術上,就是人們對性的觀念愈來愈開放寬容,電影中的女性角色短髮、超短裙、抽菸喝酒變的普遍,還毫無顧忌地談論性。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但是,這個時期的電影明顯存在物化女性的弊病,因為權利平等並不代表地位平等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永遠是男人的附屬物,供人欣賞的"花瓶"。"用完即扔 "是007的人生哲學,女性只是用來凸顯邦德魅力的工具。

電影理論家勞拉·莫爾維認為,男性是旁觀者、鑑賞者、評論者,而女性則處於被觀看的地位,被男人欣賞和評論。男性和女性在看與被看的關係中暗含普主動與被動,強勢與弱勢的關係:女性的魅力只有通過男性來賦予。男性把對女性的各種幻想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被當作是性對象,被男人觀看以迎合男人的慾望。因而女性越性感,男性就越愉悅。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1969年的《007之女王密使》包含了一個真正的愛情故事,這在整個007系列電影中相當罕見,但是整體上未能實現對007系列電影經典慣例的偏離,特別是對女性角色的歧視,片中的一名女性對邦德投懷送抱,另一名作為反派賣弄性感,扁平化的屬性根深蒂固。

隨著女性主義的崛起,《慾望都市》《絕望主婦》等歌頌女性獨立形象的影視劇不斷出現,007系列也適時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這兩年湧動的ME TOO運動,更是深刻改變了影視圈,據說下一部邦德將由女性黑人扮演。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皇家賭場》中伊娃·格林飾演的邦女郎韋斯帕·琳德,第一次出場就樹立了獨立女性的形象。邦女郎一反過去的性感妖嬈出場,而是以黑色中性服裝出現,而且與邦德針鋒相對的談話中,呈現出強勢的鋒芒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這種獨立自主的形象延續了整部電影。在邦德與琳德為進入賭場前做準備時,邦德拿出一套暴露的晚裝讓她換上,並說"你要打扮地光彩照人,這樣才能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她立即做出回應,為邦德挑選了一套晚禮服,自詡衣著品味高級的邦德感到被支配的挑釁,氣勢洶洶地向琳德示威,卻也只能接受。短短2分鐘的選衣片段將男女之間的微妙關係展現盡致,顯露出了女性的強大氣場。

革命性顛覆,深度解讀《大戰皇家賭場》成就最偉大007電影

影片中,邦德愛上了琳德,並甘願為她放棄職業,再次宣告了女性主義的勝利,007系列電影中邦德第一次如此鍾情於女性。後來,琳德的形象雖然有了反轉,但是解釋了她的苦衷,背叛是真,愛情也是真。在被困水下的電梯內,琳德決定自我了斷,邦德奮不顧身地營救,邦德緊緊抱著冰冷的屍體流淚的場景,令人唏噓心碎。

在《量子危機》的最後,邦女郎卡米爾和邦德經歷了種種危機之後卻沒有發生什麼,既是為了凸顯女性的獨立性,也是表達對琳德的懷念,他們之間是真的愛情

《皇家賭場》結尾,經歷了一場感情考驗的邦德,手刃幕後真兇,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詹姆斯·邦德。電影戛然而止,邦德已經成為冷血的殺手。

一個全新的007就此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