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文|水月正能量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不同於以往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在科學育兒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需要學習正確的管教和溝通方式。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一件並不輕鬆,甚至頭疼的事。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和家務已經讓人疲累了,要是孩子“不聽話,不配合”就更讓人不省心了。

有時候,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件重要的事,孩子卻心不在焉。明明沒說幾句,孩子已心生厭煩。家長困惑:孩子怎樣才肯按照我們說的做呢?不知何時和孩子的相處變成了“戰爭”。無奈之下,採用批評、吼叫等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這樣做只會讓對抗升級。

正是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家長和孩子雙雙陷入了苦惱與不安之中。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呢?家長急需掌握親子溝通技巧。這本《親子溝通密碼》為家長提供了借鑑與參考。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作者鄒璐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她基於對積極心理學等理論,結合自己育兒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書。

她說認為溝通的真諦是心與心的聯結。

她認為親子溝通的目的是給孩子賦能,引導孩子自發改變。運用溝通密碼讀懂孩子的內心,尋求與孩子共贏的可能。在孩子犯錯或遭遇挫折時,幫助孩子找到目標,解決問題。激發孩子內在強大的自信力和抗挫力,點燃他們的動力,發掘他們的能量。

這符合“正面管教”的理念,目的是要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良好的行為品德,有益的社會技能深深的植入孩子的心底。拉近親子關係,讓雙方感到和諧幸福。

為此家長要避免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孩子丟失作為獨立個體的自我,導致成長停滯。

01

溝通要少用評判,多用觀察

批評、指責等評判不但不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首先,評判是基於家長的閱歷、價值觀,帶有主觀意向,並不一定符合事實。這樣的評價會刺激到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產生反抗抵制行動。

其次,評判會讓孩子活在家長的評價裡,模糊了自己。評判的語言打壓了孩子自我認知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再是,評判還會遏制了孩子的抗挫力。孩子可能把評判當成生命本質的定論,使他喪失嘗試戰勝挫折的勇氣。

我們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平等對話,避免評判。因為只有脫離評判的孩子,才會擁有無限的可能,即使面對挫折,也可以把它看做探索真實自我和擴大能力邊緣的機會。只有拋開各種評判,孩子才能輕鬆前行,揚起生命的風帆。用“成長思維”替代“固定思維”,打破自我設限。

多運用觀察,有助於父母拋開主觀視角,摒除刻板印象,讓孩子能夠無拘無束地開啟探索認知的邊界。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02

用心認識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洞察孩子的需要

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質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為什麼孩子有時會用發脾氣、哭鬧、對抗的方式回應我們?因為

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接納和看見,我們只是解決他們的行為,並沒有去體會他們的感受,更沒有去理解支持他們的需要。

情感連接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對情緒的理解和接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1.正確認識情緒

情緒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孩子內心的需求。不懂孩子的情緒,一味地指責、批評、說教,孩子就會認為你不理解他,要麼產生的牴觸情緒,要麼表面順從,把情緒壓抑在心裡,總有一天會暴發出來;或者孩子關閉溝通的大門,採取充耳不聞、沉默寡言的方式消極應對,久而久之變得敏感,鬱悶,失去活力與朝氣。

因此,要想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就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回應。

《都挺好》裡的吳非一向溫文爾雅,但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也有情緒失控懊悔不已的時候。一次下班回家在廚房裡的她正在為家裡的事煩心時,不滿5歲的女兒不小心把廚房檯面上的東西碰了下來,險些砸傷自己。吳非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吼道“誰讓你拿的”!女兒當即被嚇哭。看著嚎啕大哭的女兒,吳非於心不忍,又抱起女兒安慰道:“都是媽媽不好”。

吳非沒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自然更無心洞察孩子對安全感和愛的需要,無法給孩子適當的回應。

2.用同理心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母親和兒子的溝通方式堪稱典範。

父母好不容易陪自己玩會,卻要因任務而離開,哪吒鬧起了情緒。吒兒媽並沒有責怪孩子不懂事,而是俯下身子和藹地說:“兒啊,要不今天就到這兒,娘答應你下次陪你玩得盡興,好不好?”有了母親對自己內心苦悶情緒的理解,兒子雖然臉上不高興,其實心裡的堅冰已經融化了。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彤彤因頑皮打碎了花瓶,大哭了起來。心愛的花瓶碎了一地,彤彤媽心也碎了,但還是忍住了自己的怒氣。

通過觀察揣摩孩子的情緒,得知孩子因自己的過失感到難過害怕,這時懲罰只會讓孩子更難受,不如轉而回應、安撫孩子的情緒,提醒下次注意。

具體來說,就是先描述家長的觀察,再重述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確認,之後再分享父母同樣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生氣鬱悶的情緒是正常的,然後,引導孩子說觀察和感受。

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打碎了花瓶,你感到很難過、自責,害怕媽媽懲罰你,對不對?沒關係的,媽媽小時候也打碎過花瓶,也難受了好一陣,只要我們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你覺得呢?”

通過共情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關愛。

通過與孩子共情,家長能夠充分看見並理解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需要,通過給予孩子回應與關愛來促成心與心的聯結。

父母運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對孩子加以引導,避免質問、說教,能讓孩子看到自己內心的需要和自身行為的偏差。通過提問,引導他們找到滿足需要的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創造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遺憾的是,父母往往擅長說教,而不擅長傾聽和提問。

03

聽問合一,引導孩子專注解決問題的目標,發現自身潛能

1.通過提問,引導孩子專注解決問題

有人說,父母提出問題的品質,決定了孩子成長的品質。

我們不妨帶著好奇和欣賞運用恰當的提問,敞開懷抱傾聽孩子靈動的想法,引導他們發現目標。目標一改變,行動自然變。目標實現的美好願景吸引、鼓勵、引導他們探求藏在內心的答案,切實地解決問題。

年幼的小哪吒因魔童身份,遭到村民的排擠和羞辱,幼小的心靈備受打擊,導致他對村民的敵視。吒兒媽明白,孩子憤怒背後的無助與失落,並沒有對哪吒所犯的錯誤過於責備,而是說道:“吒兒,其實你心裡是想被人們接受的對不對?只是因為別人的偏見讓你受了委屈,所以你才那麼恨他們吧?”

通過提問,適時的引導他,幫他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心都是肉長的,若你待百姓如親人,善用自己的神力為他們斬妖除魔,他們又豈會把你當妖怪?”母親提醒他他,不要自暴自棄,可以用實際行動讓村民接納自己。哪吒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理解和愛,他接受了母親的建議,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行動,最終發揮出自身的潛能,成拯救陳塘江百姓的大英雄。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父母正面的引導,能讓孩子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有價值的,也可以像父母那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無疑激發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2.引導孩子發現自身潛能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發現孩子的潛能,就是發現了孩子美好的未來。

家長不妨給孩子播下“我可以,我能夠”的種子,去肯定他、鼓勵他,帶領他發現自己的潛能。喚醒孩子內在的創造和冒險的天性和勇氣,去體驗挑戰帶來的快樂和意義。

隨著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也得到提升,體會到達到目標的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秋葉大叔說:“每個被賦能的人,其實是自己發現了自己的潛能。”

只有孩子自己發現的能力,才是真正屬於他的能力。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蘊含著與生俱來的能量,才會由衷地自信和自愛。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寫在最後

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彰顯內在的榮光。——馬利安·威廉森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把成長空間留給孩子,信任孩子,引領孩子,讓他們的天性得以釋放,潛能得以發揮,生命的光華得以綻放。

父母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用自身的成熟和智慧引領懵懂的孩子一路前行。用心溝通,用愛引導,賦能孩子,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end-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