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多元化企業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如果說多元化會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或者說會讓企業的經營賺不到錢的話,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多元化的企業一致還在延續呢?


那些多元化企業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比如說李嘉誠所屬的長江集團,自一九五〇年創立以來,據說是從未虧損一個銅板,去年集團業務版圖遍及五十六個國家,是有史以來最多,據悉其私人投資的回報更是其從商以來第二最高的一年。

我覺得像長江集團這樣多元化的企業之所以能一直興盛應該是這樣幾個原因。

一、這些多元化的企業,不是在生產製造產品或提供什麼服務,而是在資本運作投資一些企業或者項目,從中獲取回報。所投資的這些企業和項目有它獨立運行的團隊和對外宣傳的品牌名稱。這些企業或項目本身是聚焦於單一領域的。我想,李嘉誠的長江集團應該屬於這種情況。

二、有些多元化的企業,他們經營的多個業務當中,雖然有的可能虧損,但有的還是一直在盈利的。把盈利業務中的利潤來填補虧損的業務,使其能夠延續。比如恆大集團推出的恆大冰泉就一直在虧損,靠集團輸血延續。


那些多元化企業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三、有的多元化的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沒有那麼激烈的競爭,企業本身受到國家政策性的保護。就像很多國企,就有很多扶持政策,資源傾斜,使其具有競爭優勢。韓國的三星企業算是典型的例子。

四、有些多元化的企業所經營的業務,大部分屬於專業化程度不高且處於資源壟斷性的業務,這樣的多元化經營自然只會盈利不會虧損。比如,李澤鉅以77.5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 2010年至2012年,長江基建共斥資270億港元完成了對英國電網和供水網絡兩大業務的收購。

這麼看來,多元化是否合適,要看你多元化的業務情況。對於專業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的業務,必須高度聚焦才會取得成功。對於投資和專業化程度低且屬於壟斷型有政策扶植的業務則可以做多元化經營。

我是斧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