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茶山的日頭


又是一年春茶季,打開各大網購平臺,可以看到很多商家都已推出頭春茶。近些年來,普洱茶的功效更是廣為人知,加上口感香醇爽口,因而受眾寬廣,很多茶友已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購買消費,而是希望能夠來原產地親身感受茶葉採摘加工的過程,加之雲南民族風情濃厚,茶山空氣清新,生態環境俱佳,近幾年的“茶山遊”迅速升溫。

不過,茶區境內山巒起伏,溪林縱橫,去往茶區的路顛簸飄搖,綿延縱深,因此退怯了很多茶客腳下的路,也阻隔了很多人心中的嚮往。

這份茶區分佈整理作為自己的一滴滴心得,再查閱眾多典籍資料整理而成,其實是自己每年收茶的攻略圖,也呈現給去往茶山的小白茶友們參考,若有資深茶友指出文中不足,深表感激。

首先我們來看下雲南都有哪些茶區: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雲南茶區分佈


當然還有其他地方也產少量的茶,但最為主要的、產量比較多的,還是要數這六大茶區:版納、普洱、臨滄、德宏、保山和大理。


(一)西雙版納茶區

瀾滄江在西雙版納境內劃出一條南北向的弧線,以東,無量山餘脈中有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和易武古六大茶山,稱為江內六大茶山;以西,橫斷山餘脈中有勐宋、南糯、南嶠(勐遮)、布朗、巴達、景邁新六大茶山,稱為江外六大茶山。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西雙版納茶山分佈


佔據著這麼多得天獨厚的自然茶區資源,版納歷來是最熱門、最受歡迎、也是最值得去的茶區,加之這兩年勐海一帶大肆修路建設,道路比往年要好走了很多,每年的茶季來往的茶客更是絡繹不絕。


我們先來看看江內六大茶山:

易武七村八寨

作為普洱茶商收購原料的首選之地,易武鎮下轄易武、麻黑、納麼田、曼臘、倮德、曼乃6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73個村民小組,16個茶膠隊,3個咖啡種植場。從行政區劃上來講,易武不止有七村八寨,只是茶圈習慣把易武產茶的區域分為七村八寨。

易武七村分別是:麻黑村、落水洞村、曼秀村、高山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

易武八寨分別是:颳風寨、丁家寨(瑤族)、老丁家寨(漢族)、舊廟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張家灣寨。

易武茶總體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刺激性較低,所以受眾也非常廣。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易武七村八寨


麻黑村海拔1331米,年平均氣溫17℃,下轄颳風寨、大漆樹、落水洞、曼秀、三丘田、荒田、鄭家樑子等村寨。主要居住著瑤族,是瑤族、彝族、漢族混居地。麻黑茶算是易武茶中最具韻味的茶,其條索黑亮細長,沖泡後茶湯濃黃,香氣濃郁,香柔水甜,葉底肥壯。

落水洞村,是麻黑的一個漢族村,村寨中心有個很大的洞,直接連接到易武邊緣的某條河流。海拔約1463米,常年溫熱多雨,土壤透氣性好,有機物質含量高。落水洞古樹茶條索緊實,外形呈黑灰色,白毫顯露,沖泡後湯色金黃透亮,口感甜潤,蜜香馥郁,韻味無窮,湯質醇厚,滋味甘醇鮮潤,尤其在後期存儲中表現非常好,口感提升很大,極具品飲收藏價值。

⭐︎說說大漆樹,大漆樹是一個自然村,屬於麻黑村委會管轄。從易武貢茶院出發去大漆樹,要途經麻黑、落水洞。相較麻黑的大樹茶,大漆樹古樹茶口感底子更為厚重,茶湯稠感更好,茶香掛杯明顯,湯香較雅,總體呈花蜜香,苦澀的協調性好。秉承易武茶的一貫風格,穩定性表現上乘,外柔內剛,香醇而不張揚。

曼秀村,同屬於麻黑村委會的純漢族村,是到麻黑和颳風寨的必經之地。曼秀村的茶是非常典型的易武風格,條索灰褐顯毫,色澤黑亮,茶湯金黃,香氣高揚,水路細膩,軟而不弱,回甘生津持久綿潤,蜜香甘冽,如同曼秀這個名字,溫柔而甘甜。

高山村海拔1200多米,年平均氣溫17.5℃,這裡居住的全部是土著彝族。而且在易武茶區,高山村沒有矮化過的古茶樹最多。其茶條索緊結,色澤烏黑綠潤,沖泡後湯色金黃透亮,蜜香濃郁持久,滋味悠長,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愛好者的珍品。

易武古茶山最高的村寨三合社,海拔1433米,這裡生長的高山古茶,經久藏後,其湯色褐紅,陳香活現。尤其是陳舊的春芽,湯色紅潤耐泡,葉底呈褐紅色,乃普洱茶中之極品。

易比村種茶做茶的歷史很長,清朝老字號“安樂號”就出自易比村。易比村的茶是比較正宗的易武味道,香揚水柔的特點非常明顯。

曼撒村,今稱曼灑,從彎弓向西走一個多小時,翻過一個山頭就是曼灑老寨。這裡產的茶條索緊結勻整,色澤烏黑油亮,茶湯橙黃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氣持久,口感細膩,水路順滑,香氣悠長。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颳風寨,是個瑤族村寨。從地理位置上講,颳風寨在易武產區的深處,處於中國和老撾的邊境,交通十分不便。人字拖是這裡使用率最高的鞋,騎摩托車是這裡最便捷的交通方式。這裡的古茶園無一例外都混生在原始森林深處,常年處於無人管理、自然生長的狀態。

颳風寨的茶比之易武廣為人知的香揚水柔之特性,絕對算是易武產區中的異類。它氣息渾然天成中帶著原始森林的韻味,襯得普通易武產區的茶都顯得有些脂粉氣。陳放幾年的颳風寨古樹茶,茶湯厚滑如嚼之有物,蜜香充盈,茶湯甜潤滑過喉嚨,留在口腔裡的花蜜香和蘭香久久不散。

⭐︎颳風寨主要包括茶王樹、白沙河、茶坪地三塊茶地,其中以茶王樹品質最高。茶王樹,並非是指樹,而是颳風寨一片茶地的名字,這裡的茶滋味豐富,協調性強,沉穩、高揚,湯體和滋味皆具野韻。

⭐︎海拔高度2023米的颳風寨黑水樑子為易武最高峰,是一個很有江湖味道的山頭。由於藏於原始森林深處,長期無人採摘管理,黑水樑子的茶山野氣韻非常突出,擁有原始森林的氣息和清新花香的滋味。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西雙版納景點


彎弓片區茶地大致分為:

帕扎河瑤寨:薄荷塘上、下茶地;

楊家寨:大廟附近、大廟東北邊山區茶地;

濫田瑤寨:冷水河茶地、大廟東部山區茶地;

丁家上寨:白茶園、彎弓河;

丁家下寨:大廟南部茶地彎弓河、白茶園、麻拐塘(鳳凰窩)等地。


這裡的丁家上寨和丁家下寨指的即是丁家瑤寨,一個瑤族村寨。

⭐︎彎弓茶湯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湯質感很好,有森林氣息,醇和度舒爽,還有野蜜的味道,醇如凝脂,厚似明膠,過喉細膩、深沉,湯水滑過身體的任一部位都讓人有夏天清風拂面般的愜意。

⭐︎彎弓的東北方向是薄荷塘,因古茶園裡自然生長著許多薄荷而得名。彎弓、薄荷塘、茶王樹同屬一座山脈,是“易武頂級茶”代表。薄荷塘的淳,細膩稠滑,喉韻深,口感微涼,苦澀幾乎可以忽略。這種“薄荷涼”的清新之感,使喝過的人對其念念不忘。

丁家寨(漢族)是從山上的丁家老寨搬遷到山下來的,所以也叫老丁家寨。這裡的兩個古茶園——香椿林和一扇磨,是古六大茶山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樹茶片區之一。這兩處的茶品質相差不多,擁有獨特的山野氣韻,口感飽滿而富有層次感,花蜜香高揚優雅,極富個性。

舊廟寨新寨兩寨相距3公里,茶園相鄰,所製茶的口感也極為相似,滋味飽滿,茶湯有厚重感,甜度高,飽滿豐潤。

倮德寨產的茶葉滋味醇和,香氣純正,回甘生津極好,以蜜香為主,缺點是湯水略薄。

大寨的茶整體協調性非常好,層次感極其豐富,茶氣很足,穩定性好,悶泡之後滋味並不明顯加強,回甘迅速,生津快而豐,喉韻深沁。

張家灣寨古樹茶滋味醇和飽滿,水路通透,回甘生津喉韻好,韻味悠長。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易武茶馬古道紀念


革登茶山

革登下轄的自然村中主要有直蚌、新發寨以及新酒房三個寨子還在產古樹茶。茶樹以大葉種茶為主,因茶芽粗壯,滿披銀茸,民間稱之為“大白茶”。由於產量少,口感細膩、高香、飽滿、層次感強、融合度好,革登茶在古六大茶山中的價格也比較高。

攸樂茶山

攸樂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臘縣的茶山,如今攸樂古茶山位於雲南省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現存的古茶園集中在龍帕山一帶,樹齡多在300年以上,茶葉質量很高。曬青毛茶苦澀味低,清香撲鼻,回味甘甜而悠長,各種維生素含量高,是製作普洱茶的上等原料。因此,攸樂茶一度被作為貢茶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莽枝茶山

現在我們所說的莽枝是由紅土坡、秧林、安樂村以及曼丫組成。莽枝茶從風格、定位上都介於倚邦茶和革登茶之間。它滋味很足的同時,又兼具了古六大茶山茶的細膩,在香氣方面也不會差很多,長期儲存之後,會顯現出一種特殊的陳香。

倚邦茶山

倚邦位於勐臘縣北部,倚邦小葉種的茶葉葉形比古六大茶山其他地方的要小一點。倚邦小葉種的特點就是香高揚、湯清澈,如果不注意投茶量和沖泡時間則可能會出現澀感,沖泡得當則會香甜細膩。

⭐︎曼松隸屬於古六大茶山的倚邦,曼松貢茶區位於勐臘縣象明彝族鄉,共有3片:王子山、背陰山和靠近曼臘的傣族寨子茶園。曼松的土壤含鋅量非常高,所以曼松茶有一種獨特的鮮甜。

⭐︎在倚邦小葉種裡面,有一個比較神奇的存在,那就是“貓耳朵”。這種茶葉葉片細圓,形似貓耳朵,故名之。倚邦的葉片在古六大茶山中屬於比較小的,而貓耳朵又是倚邦小葉種裡的微小型葉片。貓耳朵的味道怎麼樣?喝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蠻磚茶山

蠻磚,又名曼莊。蠻磚的地理位置介於易武和象明之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催生了其茶滋味的豐富性,它的口感兼具了易武茶的厚重濃郁和傳統古六大茶山茶的細膩與高香。蠻磚茶山產茶的村寨主要有曼莊大寨、八總寨、新曼拱等。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再看江外六大茶山:

勐宋茶山

在西雙版納州有兩個勐宋:勐海勐宋俗稱大勐宋,大勐龍勐宋則被稱為小勐宋。這裡的新六大茶山之一,指的是

大勐宋,也就是位於勐海,靠近南糯茶山的勐宋。勐宋的古茶園主要分佈在大安、曼壘村、壩蒙村,其中以曼壘納卡所生產的茶葉質量最為優良。

⭐︎勐宋境內有著“西雙版納屋脊”和“西雙版納之巔”之稱的滑竹樑子,處於橫斷山脈的南緣地段,海拔達到2429米,是西雙版納的最高點。

滑竹樑子的茶,外形秀氣,雖然也是大葉種,可是並不一味的粗枝大葉。幹茶的香氣和茶湯的香氣,與景邁茶很像,溫婉靜幽,茶湯綿長厚重,有陰柔之感。茶湯的顏色較之一般同年份生普為深,內質厚重,苦澀有度,回甘悠遠綿長。葉底柔軟韌嫩,隱約有山林氣出。

南糯茶山

南糯山茶區,位於景洪和勐海的交界處,隔流沙河與勐宋茶山對望,山上的拔瑪寨和半坡老寨的大樹茶品質最優。20世紀50年代,人們在這裡發現有800多年曆史的栽培型茶王樹,由此被國內外茶葉專家認為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之一。南糯山現古茶樹齡大都在200~800年,海拔16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常年雲霧籠罩,是個神秘的霧區。

南糯山的茶剛柔相濟,清甜芳香,柔美又不失野性,喉嚨清新舒適,喉韻深遠綿長,細膩中帶著甜潤。

⭐︎帕沙古寨過去屬於南糯山,近年來憑藉其硬朗韻足,已獨步天下。帕沙茶沖泡後茶湯金黃,有膠質感,稠濃通透,香氣自然。

南嶠(勐遮)茶山

南嶠茶山又被稱為勐遮茶山。勐遮是勐海縣境內最大的平壩,壩中是萬頃優質稻田,而平壩四周和壩中低矮的山丘上,則是連片種植達萬畝之多的新式茶園。

南嶠茶山的茶樹屬喬木中葉種,口感薄甜,湯色深橘黃,香氣一般,茶葉等級不是很高。

布朗茶山

布朗山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民族鄉,是中國最古老的三座茶山之一,包括班章、曼娥等地區。布朗的古樹群,多分佈在班章村委會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曼昂村委會帕點和曼糯,新竜村委會曼新龍和曼別,曼囡村委會曼囡老寨和吉良村委會吉良村民小組,樹型為喬木或小喬木。

⭐︎老曼峨是布朗山地區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建寨歷史已經接近1400年,這裡是布朗山布朗族的核心。老曼峨是以苦茶出名的,強烈的苦和苦後延綿不絕的回甘是老曼峨獨一無二的標誌。

⭐︎賀開行政上屬於勐混鎮,更多的人把它劃入大布朗山系。有別於其他布朗山系茶的霸道漢子氣質,賀開地區的茶香甜潤滑更像一女子。

⭐︎老班章是布朗山茶區的標杆和帶頭大哥,如今老班章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被世人譽為普洱裡的“王”。老班章茶入口之後苦味澀感瞬間即化,茶氣陡然而生,綿軟有力,滿口回甘,喉韻悠長,也有人將其形容為霸氣。

⓫巴達茶山

巴達茶山,又名賀松茶山,地處勐海縣南端象山鎮。巴達茶山包括勐海縣的巴達和西定兩個純山區鄉的古茶樹分佈區域。巴達茶山的特別之處有兩點,其一是巴達茶山擁有野生茶山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其二是巴達古茶山中垂範茶史、聞名中外的巴達茶樹王。如今的巴達茶山還有最優質的生態茶生產基地,大量栽種著雲抗10號、雲抗14號、長葉白毫等國家級、省級良種茶。

巴達山茶最大的特點是“淡雅”,這個淡不是寡淡,而是絢爛至極乃平淡。巴達山古樹茶沖泡後茶湯香氣清新活潑,入口濃稠厚重,苦澀感大,但回甘很快。

⓬景邁茶山

在今天的行政規劃中,景邁已經不在西雙版納範疇,它儘管緊挨著勐海縣的勐滿,卻是思茅瀾滄縣所轄。景邁山古茶園主要分佈在芒景、景邁兩個行政村。芒景主要是布朗族,景邁主要是傣族。

景邁的古樹茶,素以花蜜香聞名。它的香,偏甜膩妖豔。如果說勐海茶剛勁質樸,易武茶柔和綿長,景邁茶就是知性美女,入口雖不強烈卻伴隨綿綿不絕的後勁,苦澀很快轉化為回甘,杯底留香更是一絕。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二)普洱茶區

雲南普洱市,舊稱思茅,2007年1月更名為普洱市。普洱市下轄九縣一區,少數民族多達14個,佔比超過六成。行政區域內古茶樹眾多,主要以無量山區域為代表的主山脈和二無量山區域。景東、景谷、景邁山、困鹿山等地產茶,較為優質。境內山脈起伏,海拔懸差大,深山老林雲霧繚繞藏好茶。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思茅茶區茶山分佈


⭐︎邦崴村屬瀾滄縣富東鄉所轄,歷史上曾是通往緬甸的古道站點。邦威村以漢族為主,拉祜族次之。邦崴茶的出名與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有很大關係,邦崴過渡型古茶樹位於富東鄉邦威村新寨寨腳園地中,樹齡1000多年。邦崴茶沖泡後茶湯厚重,滋味醇厚,回甘迅速。

⭐︎秧塔是景谷大白茶原產地,這裡的大白茶屬於喬木型大葉茶樹品種,葉的色澤黃中透綠,葉肉肥厚較軟,帶著白色銀光。它的特性在於茶味兼有的橄欖清香,舊時也曾被作為龍鬚貢茶。

⭐︎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園位於寧洱鳳陽鄉寬宏村,困鹿山茶是清代普洱府的貢茶基地之一,所以現在才有“皇家古茶園”這一說法。

困鹿山古茶園有兩大特點:一是與村寨共生,構成茶樹在村中、村在茶園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二是栽培型古茶園與野生古茶林相連。另外,大葉種與小葉種共生也是它的一大特點。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位於鎮沅縣境東北的千家寨,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這裡隱藏著總面積達28747.5畝的散生野生古茶樹群落,也是目前全球發現面積最大、最原始、最完整的以茶樹為優勢樹種的植物群落。

⭐︎景東無量山古稱蒙樂山,以“高聳入雲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而為“無量”。無量山上野生原始密林品種豐富,多和茶樹混生,決定了茶葉的天然香氣。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孔明興茶


(三)臨滄茶區

臨滄既是一個古老的茶區,又是一個完整保留悠久飲茶習俗的地區。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臨滄茶山分佈


雙江勐庫十八寨

勐庫十八寨以東西半山區分。

西半山(十個寨子):冰島、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邦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

東半山(八個寨子):忙蚌、壩糯、那蕉、幫讀、那賽、東來、忙那、城子。

相對於東半山而言,西半山的茶有陰柔之美,澀較重而顯苦,但是澀不凝滯,苦不淹留,回甘柔轉醇潤,回味綿長,餘韻無盡,而且茶質厚重,後期潛力不可限量。

東半山由於茶樹常常可以迎迓日出,其欣欣向榮之姿,其俊秀爽豁之貌,其茶湯質充滿陽剛之氣,香氣濃郁,回甘明顯,滋味飽滿,口感豐富,氣足韻長。

撇開1997年勐庫村民發現的大雪山古茶樹群落不說,雙江勐庫傳統栽培的“勐庫大葉種”,已在普洱茶地方優良品種排行榜上名列第一,被定為國家級良種。

勐庫茶剛烈、霸道、香味濃郁、有持久性,知名的普洱茶廠多年來都大量收購勐庫茶,以其為原料進行普洱茶加工。

⭐︎勐庫大雪山,聳立在雙江縣城的西北部,主峰海拔3233.5米。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佈最廣的古茶樹群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和保存價值。

⭐︎冰島行政村包含勐庫河以西(西半山)的南迫老寨、冰島老寨、地界,勐庫河以東(東半山)的壩歪和糯伍。冰島茶香氣純淨,入口甜爽是其最大特點,其冰糖甜的柔和滋味,令人耳目一新。澄澈甘香氣味真,一盞搖盪滿懷春,非冰島莫屬。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古樹茶湯


❷永德

⭐︎永德古茶園集中分佈在大雪山自然保護區和棠梨山生態保護區內,海拔1900~2600米,有高優生態茶園,還有標準茶園和有機茶園。

⭐︎永德十二茶山包括:大雪山鄉曼來、班卡鄉放牛場、忙肺、團樹團山、玉華、平掌、小幫貴、鳴鳳山、梅子箐、木瓜寨、底卡和武家寨。其中曼來、放牛場和忙肺三個古茶園被譽為“永德三寶”,是永德茶區品質較為出眾、名氣較為顯著且為茶友所熟知的古茶園。

⭐︎忙肺大葉種是省級優良茶樹群體品種,其茶湯厚重,杯底留香濃烈而持久,口感飽滿,茶湯粘稠,有山野氣息。

⭐︎永德大雪山是臨滄市境內最高點,海拔3504米,最低處海拔450米。曼來古茶園主要位於大雪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幹河、藥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其茶有蜜香,野韻十足,有冷杯香。

⭐︎班卡鄉東北邊的放牛場村,所產古樹茶滋味飽滿富足,水路變幻莫測,氣韻綿長,茶香悠揚,入喉有香氣停留,喉韻舒爽。

❸臨翔縣

⭐︎昔歸是臨滄邦東鄉瀾滄江畔的小山村,背倚忙麓山,前照瀾滄江,其茶入口細膩,香氣若蘭,湯感粘稠柔順,厚重耐泡,那種清冽高銳的冷香,讓我們很容易區別於其他茶區。

⭐︎“世界滇紅之鄉”鳳慶香竹箐有目前世界上樹齡最大的茶樹——錦秀茶祖,這顆大茶樹樹齡高達3200年。香竹箐古樹茶香高味揚,口感豐厚豐滿,甜美質厚茶氣之長,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鳳慶大葉群體種,也就是滇紅茶的原料,製作的上好滇紅橙紅透亮,在白色杯壁上最易顯現金圈。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老班章茶王樹


總結一下以上三大產茶區: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四)德宏茶區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雲南省西部中緬邊境,平山橫樑子村與騰衝地界交接,這裡優越的生長條件和獨特的氣候,孕育了獨特的古茶樹,從古茶樹上採摘的條件,條索緊,身骨重,圓而挺直,茶色翠綠,鮮活明亮,聞之淡淡的梅花香味沁人心脾,細品之甘醇可口,口齒生津,清香宜人。

潞西市因在怒(潞)江之西而得名。潞西所產綠茶較多。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易武鎮的石板路


(五)保山茶區

保山市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境內地形複雜多樣。保山主要的古樹群落有六個:漭水鎮沿江村羊圈坡野生古樹群、漭水鎮漭水村黃家寨栽培型古茶樹群、漭水鎮沿江村茶山河保家窪子野生古茶樹、溫泉鄉聯席村破石頭栽培型古茶樹、溫泉鄉聯席村芭蕉林野生古茶樹群和石佛山古茶樹群。

騰衝市茶樹品種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芒棒鎮、蒲川鄉、團田鄉等高黎山沿線,被茶葉專家譽為“品種資源寶庫”,現今的騰衝已基本形成“四個特色”茶產業片區:特色烏龍茶明光園區、特色高黎貢山生態茶龍江片區、特色高產優質清涼山片區和集科研休閒為一體的清水片區。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麻黑古樹茶


(六)大理茶區

大理茶區區內茶葉主要製作滇綠,但是聲名遠播的下關茶廠坐落於此,是普洱茶生產的中堅力量。

大理有六處野生茶樹群:永平南部的偉龍、獅子窩,雲龍縣的南新,點蒼山的感通寺,斜陽峰的單大人(單玉林),南澗無量山和彌渡縣的牛街。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雲南地圖

好了,以上大致理了一下雲南的各大茶區和顯著山頭茶特點,茶山遊學推薦自駕,交通工具推薦SUV、皮卡車,當然還有本土的摩托車,更多的還需要步行。

這是一份路線的大致走向: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雲南

最後,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製作了一份裝備表:


踏足普洱茶江湖,還是得先理清「山頭」(這是一份8000字指南)

茶山遊學貼心清單


由於雲南茶區多分佈在邊境地帶,而且很多沒有天然屏障和設卡限制,往來緬甸、老撾頻繁,建議還是等疫情消怠過後再來吧。我這是要收茶做茶,沒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