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引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做自己”成為了人們逃避困難、自我妥協的“心靈雞湯”。但是你想過沒有?對你說“做自己”的人是否也有你的感同身受?不經思考的“善言”,其實就是敷衍。


新生代作家楊昌溢在《力比多記》說到:做你自己,然後去承受你為個性而付出的代價。

“做自己”讓你陷入“固定型思維”的負能量圈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他們急需證明自己的價值、個性、智力,他們會把發生的事情當作別人衡量自己的直接標尺。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經常會問一些幼稚的問題,也不會覺得丟臉。長大後,有些成年人就會轉化成固定型思維的模式,經常把自己包裝的涉事很深,對不懂的事情避而不談,甚至是不懂裝懂。

王總做生意將近20年,最近幾年業績下滑的厲害,年前在一次活動上碰到他,聊了幾句,王總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管理,越來越沒規矩。”其實他是陷入了固定型思維的模式,讓身邊的人對他產生厭煩和牴觸。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開會時員工不能質疑,老闆就是權威,外出時豪車出行,前呼後擁,時刻顯示老闆的尊崇。這就是王總“做自己”的方式,殊不知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會以開放的心態來評估自己。

前一段時間,葛大爺“不用攔著沒有人”的視頻火爆社交網絡,面對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工作人員的刻意攔圍行為,葛優一秒拆穿。“耿直大爺”讓他再次圈粉。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是一個人進步的開始。

.“做自己”讓你在感情中碰壁,成為愛情的悲觀主義者

小表妹前兩天打電話說跟男朋友分手了,這是她大學畢業後的第3個男朋友了,表妹在電話裡哭訴:“我們緣分已盡了,為什麼找一個疼我愛我的人這麼難呢!”

往往那些宣稱“做自己”的人,認為愛情應該是完美的,所有的事情都會自動發生。我生氣了,你就該知道來哄我,我不開心了,你就該知道什麼原因。當一份愛情需要努力了,那就說明已經變質了,對方註定不屬於自己。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過於自我的人很難獲得長久的愛情,在發生分歧的時候,往往是責備對方的性格缺陷,或是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盲目陷入悲觀情緒,覺得世上無真愛。

日本有一對老夫妻,性格和愛好完全不一樣,但是老婆婆65年來每天做兩份不同的早餐,他們彼此鼓勵對方去做喜歡的事情,現在依然很幸福。勉強對方不如先改變自己。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愛不是順其自然,愛需要用心經營,一對好的伴侶即便發生衝突,也會嘗試去溝通和解決,彼此堅定對方是可攜手共度的那個人。

“做自己”看似彰顯個性,其實是害怕失敗

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害怕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一個失敗者,他們崇尚天賦、智慧,貶低努力、奮鬥。所以我們喜歡聽別人誇獎“聰明伶俐,天賦異稟”,而不是“勤勞努力”。

但是一個可以持續成長的人,失敗只會讓他變得更強大,改變自己去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便是天才也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成功。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世界足球先生梅西在足球方面的確有過人的天賦,但在他的足球生涯中不止一次受到外界的質疑,少年時被診斷為侏儒症,被隊友冠上“臭鞋大王”的稱號,多次傷病困擾……但是他始終無畏逆境。

我們天生都不是強者,後來變得逐漸強大,是因為我們總能從失敗中爬起來,完成那段在別人眼裡認為不可能的路。

別再喝“做自己”這碗毒雞湯,你已入了“固定型思維”的坑

梅西獲獎無數,但是他說其實對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上一秒的自己,成功沒有秘訣,為了實現夢想你必須努力。


孔子日:“無臆無必無固無我。”不憑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主觀唯我。成長的路上遇到挫折在所難免,當朋友讓你“做自己”的時候,也只是客套地想減少你的痛苦,鼓勵你儘快振作。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裡是冷暖自知。在悲傷之餘,希望你能客觀地去思考。認清事實,改變自己才能解決問題的本質。如果對自己都不敢有要求,又憑什麼去要求別人呢?

改變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要突破自己的侷限性,挑戰早已形成多年的習慣,但正如《終身成長》裡說到:“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

<code>筆者:閱小棠
連續創業者/家有熊孩子出沒,
老阿姨的年紀,有一顆閒不住的少女心,
關注閱小棠,我們互相陪伴。/<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