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安危與共,中國引領“國際安全”治理新篇章

【地評線】京彩好評:安危與共,中國引領“國際安全”治理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今年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雖遭遇疫情影響,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集中精力打好了一場安危與共的“安全戰”。

疫情無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抗擊疫情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戰“疫”。縱觀國際國內環境,疫情防控中,中國趨利避害、化危為機,中國戰“疫”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推動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治理,詮釋著國際安全事業的“引領者”和“安全大國”角色。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詮釋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智慧。“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以全球視野佈局國家安全體系,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時,分享了從全國每日新增數千例到多日新增“零報告”的經驗,向世界提供了“溫暖援助、命運共同”的科學戰“疫”方法,讓世界驚歎“中國速度”、欽佩“中國力量”、傾聽“中國聲音”,提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四點倡議”。4月2日,第七十四屆聯合國大會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一份名為“全球合作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決議,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智慧,讓合作的陽光驅散疫情的陰霾,中國與世界共同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書寫全球安全事業的中國作為。“有國才有家,國不安則家不寧。”回顧歷史,多次戰火的荼毒,都未曾摧毀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救國救民的信念。他們以民為本,夯實了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以國家利益至上,不斷維護著我國和平發展的“大勢”,而著眼於應對多樣化的威脅與安全挑戰,助推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和國家安全能力的建設。正所謂聚沙成塔,黨員幹部要時刻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從人民生活瑣事上升“頭等大事”的戰略高度,有效應對各類風險考驗。中國以國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難者,是14億中國人集體情感釋放背後的團結與力量,為破浪前行的中國巨輪構築更為堅固的安全屏障,立起築牢國際安全的榜樣,闡述著中國的安全觀,築牢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展示著全球發展的中國貢獻。“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從全國到武漢,一批批科研團隊攻關,一省包一市,火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採取“封城”措施,社會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等;從中國到世界,近30場遠程視頻技術交流會議、中國式“方艙醫院”……援助物資、分享經驗、派遣專家,見證全球並肩抗疫,既是對於本國國民生命安全的擔當,也是在踐諾中國“國際安全”的大國責任中,讓中國戰“疫”成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和最佳範例,為疫情應對設立一個新的標準,不斷地為正在進行的全球戰“疫”和未來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持續輸送正能量,“中國答卷”已經成為世界抗疫的中心議題。

如今,14億國人萬眾一心,提高國家安全能力,不僅維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以只爭朝夕的勁頭維護著國際安全,中國正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在促進國際安全中,匯聚起令世界驚歎的“中國力量”,為實現國富民強提供堅強保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