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表11層,你在哪層?

表界有那麼一張圖,說玩表共有十一層,你在那一層?


玩表11層,你在哪層?

看了這張圖,小編流下了不爭氣眼淚,因為小編連一塊手錶都沒有。這張圖代表了一部分典型表迷的花錢經歷,但我們大部分人本質上只是普通消費者(絕大多數人甚至一輩子不會踩進古董表這個領域),所以嚴格來說,基本沒有可參考性。


玩表11層,你在哪層?


前三層基本上算是入門了,一般都是勞力士以下的手錶。第一層多是精工、海鷗、卡西歐等表。第二層一般是天梭、美度、浪琴等表。第三層就是歐米茄、帝舵之類的。第四層很直接,一勞永逸,勞力士嘛。勞力士也是很難繞過的階段,從第一塊DJ日誌型開始,有些表友們走上打包買勞的階段,黑水鬼、綠水鬼、探險家II、海使、鋼款迪通拿、遊艇名仕、天行者,差不多全收了。


玩表11層,你在哪層?


從第五層開始,就開始中毒了。有個朋友,在買了總公價超過一千萬的機械錶之後,他覺得買機械錶相當於是交一種智商稅。

我覺得,機械錶的風靡,可以說是近百年來最成功的“消費主義”升格之一,與“鑽石騙局”都不遑多讓。20世紀80年代,日本精工錶帶來的“石英風暴”促進了機械錶行業的轉型。精工低成本,工業製作的石英機芯在精準度上,竟然完爆所謂的“手工工藝“,“匠人之作”機械錶,各大機械錶廠商相繼陷入寒冬。

這應該是機械錶表友都熟知的一段“機械錶史”了。故事的結局是一個品牌成功把機械錶與“奢侈品”和“成功人士”掛鉤,並用新穎的廣告方式在精英人群中散播這一概念。從此,瑞士“手工製作”又有了自己的市場——一個與“石英錶”受眾群體不一樣的市場。


玩表11層,你在哪層?


那時候那位朋友最貴的表才只有二十萬出頭——大概是在第三階段,“擁有一隻體面的瑞士表” 吧。看到階段8,“意識到鐘錶產業就是騙人的垃圾”,我不禁心生不解。沉浸在資本家構建的概念裡,我還以為“機械錶”是傑出工藝的象徵,意味著我與他人相異的品味,體現著我的“社會地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至於對於“品味”和“地位”的體現,我認為抱著這樣心態買表的人可以省省了。對於真正有能力購買機械錶的人群,其實鮮有人會看出你帶的是什麼表——哪怕你帶的是最最有名的勞力士。有些時候還會起到反效果——帶一塊勞力士(甚至是金錶),他人直接會把你與“土豪”掛鉤。而如果是朗格之類,或者比較低調的獨立製表品牌,瞭解的人更少了。


---------------- 以上內容來自佛陽子聚奢南寧小編,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