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幹什麼也沒長久性。

上週去閨蜜家做客時,閨蜜家的兜妹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孩子,經常趁閨蜜不在家時在牆上亂塗亂畫,最開始時,閨蜜看到牆上的畫畫心理特別煩躁,甚至都想去打孩子,可是慢慢的卻發現孩子對畫畫特別有熱情,為了能讓兜妹真正的學到畫畫,特意還給她報了一個畫畫班。

最開始的時候,兜妹特別興奮也很用心,每天晚上都會向閨蜜報告自己學到了什麼,白天畫了什麼,但是沒過多久,兜妹便慢慢的失去了興趣,甚至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去畫畫班,就算去了也會心不在焉,聽不進去老師講的課,甚至還會和身邊的小夥伴說話,最後也不去畫畫班了。

其實,兜妹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都發生過,本來孩子擁有很大的興趣,但給他報班之後,卻發現他不喜歡了。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的原因是什麼?

李玫瑾老師曾說過:0-3歲的孩子是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但也是專注力最差的時期。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有很多孩子沒有長性,但是除了孩子的天性之後,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1、家長的包辦式教育

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家長都奉行包辦式的教育,也許他們並不承認,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悄然驗證了這一些。小到穿衣吃飯大到飲食起居,孩子們的生活似乎都被家長給承辦了。

因此,孩子們不需要再額外考慮任何東西,只需要張開他們那張嘴,邁開他們那條腿就夠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很有可能不長記性,因為他們不需要長記性,只需要父母提醒他們吃飯或者走路就可以了。

2、孩子的好奇心重

當孩子小的時候對許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家長又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回答,導致孩子對某件事情的興趣越來越中,最後導致家長誤認為孩子喜歡這件事。

但事實上,孩子可能別沒有想去做這件事,只是由於他強烈的好奇心所導致的。

3、給孩子製造太大壓力

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會讓孩子做每件事時都非常的認真,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以後。

但是,當家長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時,會給造成巨大的壓力,孩子內心裡會害怕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慢慢的變得恐懼害怕。

因此,為了不讓孩子存在這種心理,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許多家長非常馬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忽略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和弊端,那麼,當孩子不長記性的習慣已經養成後,究竟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孩子總是不長記性,究竟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1、做事沒有效率,經常做錯事

人只要生下來,就必然要跟這個社會產生一定的聯繫,那麼如何產生聯繫呢?自然是從做人做事兩方面談起。當孩子總是做事糊里糊塗同時又不長記性,久而久之,他做錯事、做壞事,甚至耽誤整個工程的進度就是很常見的事了。

人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當孩子總是出現這樣的錯誤時,人們必然會懷疑他的做事能力,那麼與之相對應的,他所得到的回饋自然就少了很多,後果隨之而來。

2、會使孩子的人際關係變差

人生來就是群居動物,孩子不可避免的要參與到集體當中去參與集體活動。那麼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周圍的人肯定會不斷的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但當孩子總是不長記性又屢屢犯錯時,他身邊的人必然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偏見,那麼久而久之,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差,交往圈子也會逐漸變小。試想,一個總是交不到好朋友又或者沒有別人幫扶的人走向社會後該如何立足又該如何開展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呢?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所以,家長要學會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面對孩子沒有長性的情況,讓許多家長煩躁,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改正,其實如果想要幫助孩子改正這種缺點,家長先要學會“登門檻效應”,從簡單到困難,才會讓孩子接受。

什麼是“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登門檻效應”對人的影響。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家長們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 找準情況,對症下藥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時,剛開始時會對這種事情特別的著迷,甚至有些孩子會無時無刻的去想這件事。

當孩子處於這種情況時,家長不必擔心,因為這是孩子提高專注力的好時機。

反觀,如果孩子的興趣是被家長強迫出來的,最後可能會導致孩子成績不佳,敷衍的情況發生。

其實,家長在平時應該多和孩子去溝通,瞭解他們對什麼事是真正感興趣的,找準情況,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其次,設定獎勵制度

孩子小時候不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導致他們經常犯錯。

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家長可以採用獎勵懲罰制度,讓孩子瞭解問題的所在。

這種方法也是最快捷最有效的,不僅可以讓孩子提高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分辨是非。

最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越簡單越好

家長平時不要給孩子太多選擇的空間,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學習上,最好把選擇控制在兩個左右,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快的做出抉擇。

如果家長平時給孩子過多的選擇,容易讓孩子在判斷上浪費時間,而且如果選擇錯了,還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智慧家長的“登門檻效應”,輕鬆幫助孩子改正


結語

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想去學習,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強迫的原則影響了孩子。

當孩子沒有長性時,家長不妨使用“登門檻效應”試試,不要讓孩子存在過重的心理壓力,讓他慢慢來,從容易到困難,擁有成就感和積極性時,才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