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日前,央媒首次對外披露了東風26型導彈的發射畫面。《軍旅人生》欄目,曾介紹火箭軍某導彈旅旅長姚文山的故事,據分析,姚文山所在的導彈旅就是東風26-導彈的整建制裝備部隊,這支部隊被評為“全軍備戰標兵”、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是我軍一股戰略機動力量,擔負著“千里點穴,一劍封喉”的特殊使命任務。視頻罕見的展示了導彈吊裝,彈體細節,發射室細節和駕駛艙等畫面。在這次實彈訓練中,東風26還遭受了‘電子干擾’,最後仍然成功命中靶標。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東風-26導彈首次大量應用了只有俄羅斯白楊M彈道導彈才使用的一系列先進技術,例如可延伸底部發射筒,快速瞄準和發射技術,從而一舉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東風26裝備以後,老舊的東風4導彈就可以退役了。所以東風26是東奔西打,左右開弓的武器,被稱之為“關島快遞”。作為目前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先進的中遠程核常兼備陸基彈道導彈,東風26導彈首次亮相以來,多次出現於世人面前,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端重視和恐懼。

由於高度保密,美國和日本等國軍隊情報系統只是在東風-26導彈亮相的前一年知道了型號名稱,對導彈性能細節毫不知情,甚至不知道這種導彈已經裝備中國的火箭軍並形成了戰鬥力。對此美國海軍情報局自責這是“21世紀初以來美國最大的軍事情報失敗案例之一”。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按照官方正式定義,東風26導彈是我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導彈。2014年美國著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比爾.格茨(BILL GERTZ)曾撰文首次透露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型號為DF-26C,射程至少達到2200英里,能夠打到關島,但具體性能都是推測。2015年9月東風26導彈正式露面後,比爾.格茨在15月15日在亞洲時代網站(ASIA TIMES)上撰文,這篇名為《介入與反介入:中美反艦彈道導彈大戰越演越烈》,首次對解放軍東風-26導彈的出現和影響進行了分析,並首次披露了美軍對該型武器的直接反應,就兩個字——恐懼。

儘管中國並沒有更多的詳細官方介紹,但比爾.格茨根據一些中國官方媒體的蛛絲馬跡,對東風-26導彈的性能做出了比較接近事實的而判斷,第一是核常兼備,東風26導彈可以在核彈頭和常規彈頭之間進行快速替換,模糊了戰略武器和戰術武器之間的差別。第二是這種導彈實現了無依託快速發射,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自主發射,這使得美軍對這種導彈的打擊和跟蹤將變得十分困難。第三是東風26導彈還首次實現一種導彈配備從電磁脈衝彈、大型鑽地彈頭,到子母集束反跑道彈頭、電子戰彈頭等數十種彈頭,讓這種導彈成為可以精確攻擊地面目標、機場、港口的多用途導彈。第四是東風26導彈可以打擊時間敏感目標,如航行中的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可以在最後一分鐘攻擊航母的瞬間,還能繼續接收目標信息。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東風26導彈的具體性能,中國官方從未公佈過。美國軍方按照舊有思路理解,推測這種導彈是中國最先進的固體中遠程彈道導彈,長約14米,直徑1.4米,發射重量20噸,可攜帶1枚1500公斤的常規戰鬥部,或1~3枚核彈頭,具有機動發射,執行核反擊,對陸地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由於彈道導彈的有控制再入體存在嚴重燒蝕和激波干擾,以往的有制導戰鬥部都需要大幅度減速才能順利實現精確打擊,譬如美國潘興II導彈以無控彈道式的末速可達8~10馬赫,而採用雷達圖像末制導時的末速僅為2~4馬赫,所以美國推測東風26導彈的末端突防速度在10馬赫以下。 在東風-26導彈正式露面的第二個月,美國就將配備“基線9”系統,兼具反彈道導彈作戰能力和“協同交戰”能力的伯克級驅逐艦“本福德”號派遣前出到太平洋西部,進駐日本橫須賀基地。同時緊急為幾艘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改裝”基線-9“Baseline 9系統,該系統提升了反導系統的運算速度,可使用SM-3和SM-6導彈攔截射程3000公里左右,突防速度10馬赫的彈道導彈。美國認為這種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禦中國東風26導彈的威脅。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然而,中國的火箭軍會讓美國如願以償、高枕無憂麼?

顯然不會!

在2015年第8期的《中國科技獎勵》雜誌上的一篇官方報道,首次披露了東風26導彈的強悍性能,令美國等西方國家大跌眼鏡,如這些性能屬實,那麼美國處心積慮打造的中程反導系統將變得漏洞百出,一錢不值。在這篇名為《廣袤無垠 氣動人生——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究員朱廣生》的報道中首次披露,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究員朱廣生,於1991年開始我國高超聲速再入空氣舵機動飛行器預研攻關項目,負責十大關鍵技術之首的“氣動特性研究”項目,研究內容以國外20世紀80年代先進機動飛行器為原型,進行“反設計”,這顯然是指中國在90年代初開始“山寨”美國潘興II中程導彈的末端制導戰鬥部。“該項目所創建的國內首型再入機動飛行器氣動設計技術體系,成為當今我國近、中、遠程多型彈道式“殺手鐧”武器的技術基礎,我國上世紀90年代初首型再入機動飛行器氣動特性攻關以及90年代末機動飛行器的研製,才有了2000年後我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戰略導彈的研製,實現了我國戰略武器實戰能力的重大突破。這是指近些年面世的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東風-15B,東風-21C和東風26等導彈均採用再入空氣動力機動飛行器戰鬥部。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文章透露1997年開始東風-15B和東風-21C導彈的機動再入戰鬥部研製,是我國首枚帶空氣舵的機動飛行器。突破了飛行攻角不能大於14°的限制,2002年試射4發導彈,選擇氣動攻角分別為14°、16°、18°、20°,均獲得圓滿成功。這意味東風21C等導彈可以採取比較複雜的大攻角末端滑翔彈道,可極大的提高導彈突防能力。該戰鬥部獲得2004年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2002年朱廣生開始擔任我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導彈演示驗證項目技術總負責人,2006年擔任總設計師”。這顯然是指東風-26導彈的研製從2002年開始預研,2006年正式開始研製。文中稱“新型導彈實現了帶空氣舵機動飛行器由馬赫數12向馬赫數18的技術跨越和戰略武器實戰能力重大突破。主動段飛行採取“壓低彈道、非連續助推直接起滑”、級間段“瓜瓣分離”、滑翔飛行器變形翼分離等多項關鍵技術”。

這說明東風-26導彈可實現馬赫數18的高速末端突防。美國此前判斷中國研製的精確制導遠程彈的採用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可以從太空邊緣以8至12倍音速飛行再入,也就是以時速9791公里至14688公里突防。而此次中國官方披露的東風-26導彈的18馬赫再入速度,以及大攻角滑翔彈道等技術,大大超出了美國人的預想。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會議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托馬斯.麥肯的講話很能代表此時美國軍方的心情:“我們必須承認,中國東風-26等一系列新型武器的出現,結束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時代,這意味著美國對外進行軍事力量投送能力時,能夠隨心所欲、不受威脅或者很少受威脅的時代已經結束,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方披露有深意:東風26導彈可18倍音速突防,敵軍航母沒活路了

以前,每當局勢緊張時,美國總統都首先要問:距離最近的美國航母在哪? 現在,每當局勢緊張時,我們統帥也首先要問:距離最近的美國航母在哪?

東風26導彈令西方恐怖的性能,也標誌著中國的高性能彈道導彈已經從仿製走到了自主創新,不再受制於傳統理論限制,從而一舉跨入導彈研製的自由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