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夜訪東京國立博物館Part1(前言&平成館)


博物館名稱:東京國立博物館

地址:東京都臺東區上野公園13-9

票價:620円

到訪時間:2019年6月15日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大門)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logo)

終於寫到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東博”)了!此次日本之旅是短暫的,但毫不誇張的說,這次日本之行,我最期待的地方之一就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富士山並列為必保的旅遊目的地,心理預期值甚至在富士山之上!我的運氣不錯,15號那天雖然大雨下了一天,但去博物館並不影響,而且還是東博的週末延長展覽時段,真正的博物館之夜,這讓我享受了一番雨中館內的寧靜和雨後夜晚的清新。第二天又是一個爆好天氣,又讓我好好的欣賞了一下日本聖嶽的美景!

日本有四大國立博物館,論年頭長、展品多、級別高還是首推東京國立博物館了,之前去國博看亞洲文明展覽,日本派出了東京國立博物館。由此可見,雖然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但就其實質來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的“國博”了。對於我來說,這是第一次去日本,看看他們的“國博”和“首博”,來一些入門級的和感性的認知,是很有獲得感的。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2019年6月在國博看到的東博的展品:材質——陶器、銅器、木雕、瓷器;題材——男俑、菩薩、狛犬、風景;時期——古墳、平安、鎌倉、江戶……

總的來說,這次去的3個博物館給人的感覺是各不相同的,除了規模不一樣,氣質也不太一樣:忍野八海資料館是世外桃源一般的鄉村風情,江戶博給人的的感覺是市民百姓的平常生活,而東博就是十足的學術殿堂風了。大氣、高貴、典雅、厚重,甚至還帶有一絲的陰鬱感,完全不同於另外兩家的氣場,這就是我在那天走進東博的大門的第一感覺。

如果和國博、故宮之類的比起來,東博其實不算太大(在日本已經算大館了)。不過,東博內涵豐富,按照同行的老媽的話說,“小而精緻的感覺”(當然是跟國博比)。東博的遊記,我早就計劃好了分成多篇來寫。總的來說,東京國立博物館分成了主館、平成館、東洋館、表慶館、法隆寺寶物館、黑田紀念館等多個部分。首先把表慶館摘出來——除非有特別的活動,一般他們不開門。再把黑田紀念館單獨說——他們沒有夜場。其他的四大館,我這次去了三個,花費時間超過三個小時,因為時間和體能問題,沒去成法隆寺館。的確留有遺憾,但同時也是收穫滿滿。

第1篇,留給平成館,這裡學術氛圍濃厚,有種“歷史撲面而來”的感官體驗;第2篇,寫主館(本館)(注:“本館”這個說法見於官網日文版的介紹,也見於各大網絡資料,但“主館”這個說法同樣來源於官網的簡體、繁體中文版本,以及中文簡介書。就個人習慣來說,寫“主館”更順手,所以就這麼寫了,下同),一般被當成是博物館宣傳頁的主建築就是它了,展品多、門類廣,王牌;第3篇,給東洋館,大量的中國、伊朗、印度等亞洲的文物在裡面(甚至還有埃及的),感受頗深。以後有機會去的話,我會拜訪這次沒去成的法隆寺、黑田,如果機緣合適,可以去看看錶慶館,以及補缺一些這次沒看到的東西,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主館)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表慶館,在表慶館和主館中間的夾縫裡可以隱約看到平成館)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東洋館)

我原計劃是把平成館和主館寫在一篇的,後來考慮到篇幅問題,還是決定分開說。當初想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寫,不是說主館或者平成館東西少或者體量有限。事實上,恰恰相反,如果來東博只有短短的1到2個小時,只能看看就走的話,首選就是這裡,特別是主館(本館)。這裡毫無疑問是東博的核心基本盤——日本文物(當然了,也有一些的中國等地的文物展出)。

日本的文物有重要文化財國寶這樣的概念,國寶的級別最高,重要文化財很珍貴(主館建築本身就是重要文化財),一般文物也不乏精品。從建築結構上看,主館和平成館是連接在一起的,不用出大樓就可以走通道過去;從內容看,主館放的是日本文物,平成館展示的是一些日本的考古成果,說到底都是以日本歷史為題材的內容。那麼,接下來,平成館,走起——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平成館以考古為線索,有很多日本早期的文物)

平成館1999年開館,和東博100多年的歷史比起來,相對年輕的多。但其主要題材卻是最像中國國博“古代中國”展廳的部分——以年代為線索,展示日本考古出土的不同時期文物。一般來講,中國人可能對於自己的歷史時期如數家珍,但對於日本的瞭解程度可能就比較有限了(好吧,至少我是這樣的……)。來到這裡,就可以對於日本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狀態,有一個粗淺的,輪廓的認知。比如說繩文、彌生、古墳等時期都在什麼年份,各個時期有什麼出土文物等等。我題目裡寫的“土偶·勾玉·青銅器”,是一些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文物,但不代表只有這些,這樣寫,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題目是寫的順手。接下來,看圖吧!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舊石器時代——黑曜石原石)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繩文時代——遮光器土偶,重要文化財,《數碼寶貝02》的古神獸/土偶獸的原型)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數碼寶貝》裡的土偶獸)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繩文時代——銅鐸)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彌生時代——硬玉勾玉·管玉)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古墳時代——碧玉勾玉·重要文化財,像不像《忍者必須死3》或《陰陽師》裡的勾玉幣,氪一個)(古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你的勾玉很強大”)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古墳時代——碧玉異形管玉&水晶切子玉,都是重要文化財)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古墳時代——斜緣二神二獸銅鏡,重要文化財)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古墳時代——埴輪盛裝女子·重要文化財)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古墳時代——埴輪舉杯女子)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飛鳥-奈良時代——鴟尾,建築物房頂上的裝飾,和中國的鴟吻風格不太一樣)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平安時代——銅製經筒,重要文化財,這個經筒擁有東日本最古老的銘文,漢字假名多達783個)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鎌倉-室町時代——板碑)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江戶時代——土製面打,根據標牌的英文“game pieces”,應該是遊戲棋子,我覺得這玩意長得很像人形燒)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美味的人形燒2333)

有關平成館的內容就先寫這麼多吧。個人感覺,和主館、東洋館比,平成館可發的圖片已經不算多了,但即使這樣,挑選照片也花了很多精力,後面兩個館寫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這不是正說明了我玩的很盡興麼!而且,我的博物館遊記關於圖片方面,一向就是輕鬆隨意、不做苛求嘛!歡迎大家有機會的去現場看看,歡迎去過的朋友前來交流,也請大家繼續期待此次東博遊記的後面幾篇!

博物館丨土偶·勾玉·青銅器——從考古文物看早期日本

(後面的展館同樣精彩,連院子裡也有文物,敬請期待……)

(未完待續)


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www.tnm.jp

東京國立博物館簡介(簡體中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