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

前言:作者戴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空軍大校軍銜,先後在空軍地空導彈某部飛行學院任導航臺長、新聞幹事。畢業於空軍電訊工程學院和空軍政治學院,發表過軍事學術專著、政論和軍事評論文章一百餘篇,以見解獨到、思想敏銳、觀點尖銳、文風犀利、語言生動見長。

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空軍招飛行員“萬中無一”,引起極大反響!

如何解決?亮眼快車的緣起也是“招飛難”,期待亮眼快車的解決方案能讓空軍招飛不再難!

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

最近,英國媒體爆料稱:“研究人員對來自中國廣州的約4700名小學生和初中生進行調查後發現,有“12%的一年級孩子患有近視。在初中一年級,這個比例上升到了67%”,“如果不採取行動,學生的失明風險可能增加”。從小學到初中6年間,近視患病率升高近6倍,可謂觸“目”驚心!

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

高近視率影響國家安全

我曾經陪同空軍招飛部門的戰友,去南方某高中調研學生視力問題。我們從教室的後門,一個個數學生耳朵上的眼鏡腿。結果發現,40人的班平均只有約8-10人不帶眼鏡,近視率達80%左右!

富有經驗的空軍戰友說,那幾個沒看到眼鏡腿的學生中,還有一部分可能帶的是隱形眼鏡。結合其他指標,這個近萬人的中學,每年連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也很難招到。

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

我當時目瞪口呆:這就是支撐現代化強大空軍的後備人力的真實現狀嗎?後來的調查發現,這一結果具有普遍性。 北京大學在其發佈的《國民健康視覺報告》中也稱,高近視率將危害中國國家安全。青少年視力普遍惡化,從長遠看將嚴重威脅社會經濟生產活動,“在可量化的社會經濟成本中,視力受損患者的勞動參與損失不容忽視”。

毫無疑問,高近視率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國家安全!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人西裝革履的多了,但帶眼鏡的也大幅增加,在鋪天蓋地眼鏡片的閃光中,隨處可見當今時代“文”氣瀰漫而剛氣消沉的跡象。美歐俄等國的高級軍官、政府官員甚至學者,帶眼鏡者甚少;而這些國家的群體對抗性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橄欖球都比較發達,這又與其國內青少年紮實高效的軍事教育密切相關。

眼鏡其實是眼睛的柺杖,本身就是眼睛殘疾的證明。但包括軍校在內的各類學校,幾乎都不把近視率列為體能測驗標準,反映出全社會對近視問題的普遍輕視。

戴旭發聲:近萬人的學校,一個合格的飛行預備學員都招不到?!

現代戰爭,完全憑藉體力野戰的情形已經不多,但體能仍然是基礎,特別是空軍,對視力的要求格外嚴格。晚清時期鴉片猖獗,林則徐痛心疾呼如果不禁止鴉片,中國將無可用之兵。今天,如果我們不重視近視問題,危害是同樣巨大的。

中國孩子為何如此“弱”

國內外公認造成孩子近視率大幅度急速提升的原因是“戶外活動少”。為什麼戶外活動少?有研究機構將其歸因於電子產品的普及。肯定有這方面的原因,但美、歐、日電子產品比中國使用得更早更普遍,為什麼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率是世界第一?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過度用眼。一步步地深究下去,會走到中國中學生堆積如山的作業面前。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理論上也應該是世界兵員大國,但被80%高近視率攔腰一刀,變成了中等兵員國家。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實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並沒有使自己成為軍事人力資源富有的國家。

後記:近二十年來,我國青少年兒童近視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高度關注並多次下達各種文件,要求各部門採取有效措施控制近視的蔓延,但由於近視的產生機制和原因目前在國內外學術界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理論,近視防控技術研究和措施也相對滯後,《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指出目前掣肘視覺健康的幾大因素為:政策的問責體系與決策機制碎片化;公共教育盲化;國民普遍缺乏基本視力健康知識;預防保健“虛化”,視覺健康相關的預防保健措施落實不力;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與客觀需求不匹配;眼科與視光學科人才培養脫節;視光產業的監管缺乏衛生部門的參與

。因而近視防控至今依然是擺在國人面前難以攻克的課題。

隨著全球資訊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各種電子資訊產品迅速普及至家庭,我國青少年近視率攀升還將進一步加速,且愈來愈呈現低齡化、群體化、家庭化的傾向。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到了國民素質和國防隊伍的建設——徵兵視力不合格,佔不合格人數的46%,雙目視力低於0.4的佔三分之二。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歷來對視力要求很高的空軍飛行員的招生條件,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視力標準。正是在“招飛難”這一背景下,亮眼人才臨危受命,以高度的使命感,組建了一支隊伍,專攻青少年近視防控科研課題。

近視防控是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挑戰,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來看,都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以資參考,因而異向調節法歷經了長達十二年在廣州、珠海、深圳等地的十數所小學的臨床實踐,才逐步走向成熟。其間所經歷的磨難和艱辛是不言而喻的。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防重於治。近視分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除遺傳因素外,幾乎所有真性近視都由假性近視發展而來,在0.6-0.8階段,往往是睫狀肌痙攣,馬上進行干預,大部分可以恢復到健康狀態,如果聽之任之,只會往真性近視方向發展,無法逆轉!關於近視可以類比一下,視力1.0以上的是“上醫治未病”的範疇,0.6-0.8多為假性近視,可歸入“中醫治欲病”範圍,0.5以下多為真性近視,只能緩解加深幅度,並無良方可治癒。

學者公認的近視形成原因,是環境因素所致。目前大多數學校所採取的近視防控措施——戶外運動、眼保健操、課桌椅調整、使用防近工具(支架、握筆器等)及學者新提出的陽光活動4小時等等措施,只停留在淺表干預,但從歷年近視率上升數據表明,上述措施均無法產生明顯效果。原因是理論雖正確,但無法解決學生的用眼環境、習慣和行為。我們通過臨床實驗發現:在學生髮育期和近視高發期有效持續改善眼肌的調節功能,在不改變現有環境因素的情況下,就能減少近視的產生!

——就如身體經常鍛鍊,免疫力自然提升。我們使用“異向調節法”技術手段,每個班每個月上一節視力保健課,進行近視防控的深度干預,在廣州、珠海、深圳已做出了成績和數據。

“異向調節法”的目標正是致力於視力1.0以上的預防和0.6-0.8視力的恢復。異向調節法的主要功能就是讓眼肌定期得到鍛鍊,抵消用眼過度帶來的疲勞或消除眼肌痙攣的沉積,在不改變學生日常用眼環境、習慣和學校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達到預防近視的目的。

12年來,通過示範班和示範學校臨床數據證明:採用深度干預預防近視才是降低中國青少年視力不良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異向調節法的誕生,將為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開闢一條嶄新的道路。

在經歷了前六年在廣州的8個示範班和後六年在深圳示範學校——景龍小學艱苦卓絕的實踐後,終於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專利各一項。

異向調節法在實踐過程中,創造了中國防近工作的多項第一:

第一個全公益性的學校近視防控科研團隊——亮眼校園近視防控工作站

第一個校園近視防控示範班——廣州東風東路小學2005級1班

第一個專業校園視力保健室——廣州東風東路小學視力保健室

第一所全覆蓋、全公益性近視防治示範校園——深圳市福田區景龍小學

第一次獲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連續六年官方證實的全校視力不良率下降數據

第一個以全公益性質參與學校近視防控的社會團體機構

第一個在所進駐學校均能實現視力不良率控得住、降得下、有官方數據的近視防控體系

第一個完成全生命週期視力保健預防服務體系,:幼兒園做宣傳、小學做預防、中學做防控、社區做服務

在取得上述驕人戰績的背後,是亮眼人付出的艱辛汗水,是亮眼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亮眼人自費承擔累積投入上千萬元的巨大風險卻不為許多人理解甚至是惡意中傷的委屈,是亮眼人對推動視光科學發展孜孜不倦鑽研探索的創新思維, 是亮眼人為改變中國近視現狀百折不撓的堅持執著精神,是亮眼人對孩子們的一片拳拳之心!

今天,亮眼人終於可以自豪地說,12年的努力沒有白費,12年的臨床實踐表明:

大批量、大幅度降低學校視力不良率不是夢!

亮眼人期許未來:招飛不再難!青少年的視力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更多的孩子們擁有不近視的明眸亮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